34年300万公里 乘警老张迎来最后一次春运
老张的妻子陈利,被评为2014年重庆铁路公安处“好警嫂”,这是对她多年来支持老张工作最好的褒奖。
去年的除夕夜,老张跟车在湖南境内。餐车里贴上了窗花,邀请了几名乘客一起吃饭唱歌,互相祝福春节快乐。老张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孙子问:“爷爷你好久回来?”老张一阵心酸。34年,老张几乎没在家过过除夕。
但2016年的除夕夜,老张肯定会跟家人一起吃年饭。
因为这已经是他的最后一次春运。
家在远方,路在脚下,心在车上
乘警老张的最后一次春运
张琦当了34年乘警,10月份将退休。他救过孕妇,抓过小偷,帮过民工,就是没在家过个除夕 昨天,本该休息的他换了一身崭新的警服,在每一个站台前,跟每一列自己曾经“服役”的列车合影
今天是2月4号,2015年春运的第一天。
上午10点,K201次列车静静地停靠在龙头寺火车北站的站台前。2个多小时后,它将出发驶往广州。
但是,它还要等一个人。
龙头寺火车站铁路派出所,一场简短的春运“出征”仪式上,数百名乘警整装待发。老张站在队伍的最前面,身上的制服笔挺。
10月份,他就步入花甲之年,即将离开工作了34年之久的铁路乘警岗位——他就是K201等的那个人。
这是他作为乘警的最后一次春运。
这条路
一走就是34年
重庆晨报深度报道记者 肖庆华 报道
年轻时的绿皮车已经淡出。中年时的红皮车已经成了主力。而最新的动车,老张只是代过3次班
车换了几代,但老张依旧还在
昨天,本该休息的老张一早就来到了龙头寺和菜园坝火车站。他换了一身崭新的警服,在每一个站台前,跟每一列自己曾经“服役”的列车合影。
年轻时的绿皮车(慢车)已经淡出。中年时的红皮车(K字头)和蓝皮车(T字头)已经成了主力。而车头像子弹一般的动车,老张只是代过3次班……车换了几代,但老张依旧在。
老张全名张琦,因为在重庆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工作的时间最长,同事们都叫他老张。老张的称呼,让他更感亲切。
站在这些列车面前,老张有些魂不守舍,思绪早已飘回到那个机车还在烧煤的年代。
老张祖籍辽宁,出生在成都铁路局的大院里。1977年,退伍的老张被分配到重庆九龙坡车站派出所,负责507货场的执勤。4年后,被调到成立不久的乘警队(现为乘警支队),一干就是34年。
“没老师带,什么都不懂,上车做什么也不知道。”1981年7月第一次跟车时,老张领到一把枪,里面有10发子弹。但直到10多年后,他才打了第一发子弹。
那时候的乘客要么就是出差的,要么就是农民,做生意的少得很,衣着以青色黑色为主,西装几乎没有
这些年,乘客从农民变成打工者
经验不足的老张,第一次跟车是308次(307次回),老成渝铁路,单面12个小时左右。“都是绿皮车,15、6节车厢,接近300米长。”
腰上别着手枪,穿着警服的老张觉得特别神气。每2个小时,他就要在车厢里来回巡视一次。“那时候的乘客特别好区分,要么就是出差的,要么就是农民。做生意的少得很。”车厢里常常塞满了背篓、箩筐、鸡鸭,但凡是能拎得动的东西,都上车了。那个年代的乘客,衣着以青色黑色为主,出差的人会穿中山装,西装几乎没有。
到了1986年左右,老张发现上车农民的行李不再是背篓和箩筐,而是换成了帆布包和编织袋。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南下打工的。“在江津的朱杨溪,一上就是几百人,全都是坐车去成都,再转去广州的火车。”那时候,重庆—广州的火车未开通。老张说,那年头,车上的小偷很少,除了维护车上的秩序,他更多的是解决一些小的如争座位一类的纠纷。
激动的男子松开皮带,脱下裤子,从内裤里面掏出一个布口袋,里面裹着一叠厚厚的现金,“有人要抢我”
7000元,持刀乱舞男子的心结
随着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多,坐火车的乘客也越来越多。在那个狭窄的空间里,各种故事都在上演。1989年的春运期间,从广州回重庆的列车,已经塞满了人。老张每一次巡视,都得费上九牛二虎之力。“衣服湿透。”
车离开广州后的第二天早上,硬座车厢的一名男子,突然拿起邻座乘客的水果刀,一阵乱舞。接到报警后,老张赶过去夺下刀,制服了男子。“他嘴里不停念,有人要抢我,有人抢我。”
老张将男子带到餐车车厢询问。男子说他在广州打工几年没回家了,这次身上带着7000多元钱,是准备回家娶媳妇的。“那个时候7000多,是巨款哦。”老张不相信,以为男子还在说胡话。
见警察不信,男子松开皮带,脱下裤子,从内裤里面掏出一个布口袋,里面裹着一叠厚厚的现金。他又脱下鞋,从鞋底又掏出一叠现金。老张真的信了。
经过调查,老张发现并没有人知道男子身上带着这么多现金,也没人要抢他的钱。“他应该是过度紧张了,特别是在车厢这种拥挤的环境里,产生了幻觉。”
老张劝了劝男子,给他在餐车安排了座位,倒了一杯水。最后,目送他安全到站下车。
老张在34年乘警生涯中只开过一枪,现在老张用得最多的是救护包,做得最多的是帮助农民工
农民工把我当自己人,要感恩
列车上,乘警与小偷的故事,永远都讲不完。
1998年的春运期间,老张和同事龙跃搭档,跟北京返回重庆的列车。“宝鸡站停靠5分钟,有乘客就下站买东西。”龙跃跟着下车旅客去了站台巡视,老张则在车上守候。2分钟不到,老张便听到站台上传来嘈杂声,他探出头一看,龙跃沿着站台朝餐车方向跑,后面4个男子一路狂追。
老张见势不妙,跳下车冲着4个男子的背影大喝一声。4人楞了一下,转身朝老张扑了过来。
老张毫不犹豫地掏出随身佩戴的手枪,对方依然继续靠近。砰的一声枪响,嘈杂的看台顿时寂静了。老张朝天鸣枪示警。4人中有1人被枪声吓破了担,两腿一软,摔下站台。其他3人四下逃窜,混入人群中。从摔下站台的男子身上搜出了一个刚得手的钱包。失主很快赶来,千恩万谢地领走了。
这是老张在34年乘警生涯中开过的第一枪,也是唯一一枪。
现在,除了随身携带的小喇叭,老张用得最多的却是救护包。这些年,他组织大家凑钱给车上生产的孕妇,帮忙找过网恋的女孩。在这34年中,老张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农民工。每年春运开始时,老张的姐姐都会给他发来短信:要善待农民工,他们挣钱不易。你要保护好他们。安全回家。
老张刚刚到乘警队时,那一次,从菜园坝发往成都的火车上,因为人太多,车门无法关上,着便衣(反扒需要)的老张跟很多农民工一起,吊在车门上。一名男子转身拉住了老张:兄弟,你要小心,别掉下去了!
感动,便永远停留在那一刻。
(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