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训、赛体系全面建立 学生足球技能普遍提高 2000万学生热情参与校园足球
本报讯(记者 李小伟 缪志聪)2014年11月,教育部从国家体育总局手中接过校园足球“接力棒”,经过3年多努力,校园足球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截至目前,全国已有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万所,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12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102个。国家经费投入6.8亿元,带动各省份投入200多亿元。
“现在每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周都开设了足球课,初步估计,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将达2000万名。2018年至2025年,我们将再创建3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使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总规模达到5万所。”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6月26日在江苏海门举行的教育奋进之笔“1+1”新闻发布会上说。
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整体方案》出台,校园足球成为国家战略。教育部把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纳入教育综合改革规划、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以“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教会足球运动技能,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打牢中国足球腾飞的人才基础”为发展目标,坚持“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机制体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发展思路,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并制定了加快校园足球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制度,使校园足球制度体系日臻完善,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发展的“加速度”。
在开展校园足球工作中,各省(区、市)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加强校园足球课堂教学管理,开设多层次、多门类的校园足球课程,建设校园足球教学研究基地,使校园足球教学体系日趋完善。同时,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各类校园足球训练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开展校园足球课余训练,不断完善校园足球多层次、立体化的课余训练体系,使会踢球、踢好球、好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多。
近年来,各地建立起集“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于一体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比赛场次、参赛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地区校园足球品牌赛事影响力逐年增大。3年来,全国共有1004.08万人次参加了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四级联赛,累计15564人次参与校园足球夏(冬)令营,并实现了小学到高中的全覆盖。
“随着学、训、赛体系的建立,面向全体的校园足球普及得到落实,学生体质和足球技能得到提高,‘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成为青少年学生的普遍追求。”王登峰说。
近年来,校园足球遍地开花,体育教师不足、场地缺乏矛盾凸显。各地通过加大体育教师招录力度、加强足球师资培训等多种方式,初步建立起发展校园足球的专业教师队伍。重庆市通过多种形式新招聘足球专职教师500人,为全市加快推进校园足球发展补充了有生力量;上海市通过校园足球公益金招募优秀师资,为10个区的35所中小学引入外籍教练员。
3年来,国家和地方累计培训23万名中小学校长、体育骨干教师、体育教研员、管理干部和面向基层的教练员、裁判员。同时,教育部还聘请360多名外籍教师来华执教,选送1100余名校园足球教练员赴法国、英国进行为期3个月的专业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