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总工会2014年“五大行动”成效明显
2014年,万州区各级工会组织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为主线,大力实施“正能量”凝聚、“功能区”助推、“代言人”维护、“职工家”建设、“工运路”探索五大行动,推动了“走在前、创在新、干在实”的良好工作态势的形成。
一是 领导示范学。 区委第56次常委会,专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4·28”、“10·23”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徐海荣同志就全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区委党校把习近平总书记“4·28”、“10·23”重要讲话精神作为2014年全区党政干部和企事业单位干部教育培训的必授必讲内容。区总工会把《中国工会十六大文件汇编》分送区四大家领导、区级部门、全区镇乡街道和重点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助推了领导层面的示范学习。
二是集中贯彻学。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闭幕后,区总工会及时提出贯彻意见,明确要求全区各镇乡街道工会联合会(总工会)、区级系统工会工委把握“四种方法”,力求“四个知晓”,做好“四个结合”。区总工会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了党的十八届三中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随后,在区级系统工会工委,各镇乡、街道工会联合会(总工会),区属教育、卫生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工会组织中掀起了集中学习贯彻的热潮。
三是助推全员学。 在全区职工中开展了“娘家人.暖心事——工会在身边”全国职工微博大赛、“争当学习型职工读书行动”、“阅读,让梦想成真”征文、“最美劳动者”摄影大赛、“阅读越美丽”女职工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整合利用工会干校师资力量,组建宣教流动课堂,送宣讲到基层、到企业、到职工。在万州电视台、三峡都市报开辟“工会之窗”宣传专栏,宣传栏目达到每周一期,报道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达62 个(人)次,把学习贯彻引向深入。全年在市总宣传信息报道全年统计得分为1938.5分,排位区县第二名,其中:全总采用11条次,市总采用量达 1277条次,其中,《渝工信息》专篇采用5篇。
一是抓实竞赛落地。 按照“734”劳动竞赛工作组合套路,强化“一线指导、借力搭台、抓大带小”工作举措,推动实现“扩大覆盖、做亮品牌、形成合力”的工作目标。巩固发展全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劳动竞赛成果,5月,与区发改委联合开展了“我是建设主力军”重点项目劳动竞赛,全面覆盖今年区委、区政府确定的40个重点基础设施、30个重点产业项目;8月,与区卫生局联合开展了妇幼健康服务技能大赛;11月,与区人社局、区商务局开展了全区首届家政服务技能大赛,17名职工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创造了 “ 巴渝大嫂”金字招牌,开启了“巴渝大嫂”进京模式。在全区窗口单位开展了“打造亲情化、便捷化、信息化、规范化、透明化”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据统计,今年全区各级工会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技能比赛、技术比武1835场次,参加职工14.23万人,参赛企业覆盖面达到85%。区总工会获重庆市非公企业劳动竞赛优秀组织奖、重庆市护理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重庆职工技术协会先进集体。
二是抓亮团队引领。 注重整合区委人才办、区教委、区卫生局等部门资源,创新开展了“3+1”劳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厅渝委办发〔2014〕20号文件,对188名省部级以上劳模进行了3次调查统计,力求将好事做好,调动、激发劳模群体的示范引领内动力。成功创建了全国劳模何斌工作室、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黄全安名师工作室、重庆市劳模谢家宽产业示范基地。
三是抓活机制创新。 积极探索建立共建共享、建立荣誉命名、表彰奖励等工作制度。全区开通了职工破格晋级技能人才快速成才的绿色通道。加强了与区人才办的工作联动,同步建立劳模工作室和专业技能人才工作室。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黄全安名师工作室获市财政市教委补助经费10万元,全国劳模何斌工作室由区财政补助经费2万元。区教育工会、卫生计生工会工委分别制定了《万州区名师工作室命名表彰办法》、《万州区名医工作室命名表彰办法》,目前已建立5个名师工作室、3个名医工作室。
一是创建 维权维稳体系。 牢固树立“普法为基础、网络为依托、维权为手段、维稳为责任”的工作理念,大力实施工会法制宣传教育“六·五”规划,圆满完成2014年市工会纪念《劳动法》颁布二十周年知识竞赛第四片区复赛承办任务,我区荣获市总总决赛第一名。与区人社局、区法院联合举办了两期“工会维权、信访维稳、劳动争议调解”专题培训班和一期职工维权骨干培训班。与区法院联合启动了“职工维权案例现场审理实景体验”教育模式。在万州火车站开展了“春风送法律,平安万里行”外出务工人员大型法律宣传活动,“职工有困难,找工会”深入区内企业职工,“维权帮扶,找工会”成为万州籍在外务工人员的维权依托。与区人力社保局、区法院、区司法局等部门建立了联动工作机制,联合制定了《进一步加强职工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意见》。构建了全区“一团一群三级”(专家团、QQ交流群、三级平台)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建立区总工会领导接访与专业律师接访相结合的信访接待机制以及区总工会机关干部定点联系基层工会、职工形成制度。指导部分企业建立完善了职工谈心室。发放《万州区职工便民联系卡》,设立职工“意见箱”。与万州区百安律师事务所购买服务合作并建立万州区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到目前为止,该事务所共为职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673人次,开展法律援助98件次,为职工追回权益250余万元。及时跟进东松三雄公司、雷士照明公司、自来水公司、轻工机械总厂等企业职工集访事件,一线开展维权维稳工作。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通知》、《万州区基层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经费补贴办法》,全年全区劳动争议案外调解1664件,涉及职工1960名,涉及金额3121万元,同比下降3%;劳动争议立案处理928件,涉及职工952名,涉及金额7198万元,同比下降8%。出台了《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重庆市万州区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和《万州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的通知》,制定了《万州区提升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质量实施计划(2014-2018年)》,开展了“如何当好职工代表”演讲比赛、“优秀职代会提案”征集、“职工最满意职代会”评选、“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征文”比赛等活动,切实维护职工民主政治权益。据统计,目前全区建会企业集体合同及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动态保持在98%,已建会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建制率动态保持在98%,非公企业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建制率动态保持在90%。
二是创新法律援助机制。 积极构建“工会主抓、部门联动、制度运行、机制保障”的工作格局,出台了《万州区工会职工法律援助办法(暂行)》,建立了以法律援助中心为主导,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法院、仲裁为辅助,基层司法所以及社保等相关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为补充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全区52个乡镇街道工会、14个区级系统工会工委全部建立工会职工法律援助网络。对区工会实施的职工法律援助案件,在市总安排的困难职工日常帮扶资金总额的15%中列支经费,法律援助案件无一错案。坚持“关口前移、主动维权、送法上门”,与160多家规模以上建会企业建立了工会工委定点联系工作制度。积极申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获得全总2015年项目补助8万元。区总工会派出工作人员,通过省际协调,先后为在湖北、甘肃务工的 173 名万州籍农民工追讨欠薪302.52万元。保持率先启动区劳动争议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的进取优势,加大援助律师的指派、协调力度,不断提高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质量。截止2014年10月,区总工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共直接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64件,为359名职工挽回各种经济损失共计772万元,较好地发挥了全总“全国工会职工法律援助等维权示范单位”的作用。
三是创立职工服务平台。 坚持“制度设计通向职工群众、意见听取面向职工群众、关爱资源流向职工群众”的工作方针,将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转化为提升服务水平的过程。开展了“问需基层”大走访大调研活动,通过面对面、点对点、网对网、函对函等方式,深入查摆区总工会领导班子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梳理汇总意见18条,区总工会党组及主要负责人“四风”问题对照检查材料见人见事见思想,有深度、有质量,得到区领导及活动办的肯定。出台了《2014年服务职工“十件实事”承诺书》、《机关干部定点联系困难职工(困难劳模)任务分解表》。推行了基层工会职工服务站(点)“职工关爱日”工作制度。修订完善了服务职工系列工作制度,统筹做亮六大节日“送温暖”和“金秋助学”品牌工作。开展了全区2014年就业形势、工会维稳工作、基层组织作用发挥等专题调研工作。高度关注职工群众对李克强总理来万关爱“棒棒军”的反响,在职工中开展弘扬“棒棒”精神的活动。发动全区卫生系统大规模开展了“送健康进企业”活动,组织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万州区人民医院等区级医疗卫生单位的资深专家、医护人员到谭木匠公司、东松三雄公司等重点企业开展“送健康进企业”义诊服务活动,社会反响非常好!开展了“民营企业招聘月”、“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周”、“金秋助学”、“爱的援手”、“愿得一人心”青年职工联谊等活动。高规格开展炎夏送清凉活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万州经开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走上工地、走进车间、走访街头,看望慰问一线工人以及城区一线环卫工人、交警,掀起全区“炎夏送清凉”热潮。
一是理念升格。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意见》,紧扣“基层工会有效发挥作用”这一现实需要,提炼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工作“依企建会”到“依人建会”、“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体内循环”到“体外循环”、“职责作为”到“职业作为”的“四个转变”工作理念,不断加深对新时期基层工会组织工作规律的认识。
二是工作升位。 大力实施“双亮”工程拓展、“强基础、促规范、增活力”扩面、工会干部“三家三人”创争“三大行动”,在“双亮”的基础上,推行了“三亮三评”制度,努力推动“双亮”工程从“双亮”到“多亮”,从“内部亮”到“外部亮”,由“定点集中亮”到“多处分散亮”。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遵循“一行业一亮点、一企业一品牌、一街镇一特色”的工作路数,打造、命名了22家区级示范单位。认真贯彻市总工会《关于争做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的意见》,大张旗鼓地评比、表彰优秀工会干部,激励、调动基层工会干部创先争优、积极作为。区总工会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会落实建会三年规划先进集体”;高笋塘街道乌龙池社区工会网格化管理工作获得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成果”三等奖。
三是目标升级。 确立了全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发展、突破”的总体思路,紧扣“建会、建制、建家”工作链条,量质并举、建管并重,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8月,召开了全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会,零距离讲解,示范性引领,提高了工作的操作性和交流性,推动了全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向纵深发展。据统计,今年全区新增基层工会组织31个(独立工会29个,联合基层工会2个),新发展会员1140人,其中农民工会员287人,实现企业建会率动态保持在97%,建会企业职工入会率达到95%,全区“双亮”工程覆盖率达91%,落实“四权”工作的基层工会达到81%。总结提炼出的全区工会组建“四重四防”工作经验,被市总《渝工信息》专篇刊发。百安坝街道的“会、站、家”一体化模式也被市总《渝工信息》专篇刊发。
五、以“三改”为切入,大力实施“工运路”探索行动
一是改革突破难题。 针对目前基层工会组织思维单一化、手段传统化、改革畏难化的现实情况,探索推行了工会项目化管理工作,力求用经济工作的理念和项目管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工会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全总《工会要情》35期采用了此信息。全区基层工会共申报项目 66个,26个项目审批立项。5月、9月、11月,分别召开了项目化工作推进会、座谈会和务虚会,加大过程指导,提升项目质量。目前,此项工作正处于提交项目成果阶段。
二是改善服务环境。 针对不少非公企业工会组织虽然“建起来”了,但并没有真正为职工做好实事、办实事、解难事的现实问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领域、以农民工为重点群体,在全区开展了“温馨家园”企业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竞赛活动,旨在推动实现企业“食堂管理规范化、集体宿舍标准化、健康保障常态化、文体活动普及化”的目标。报名参赛的企业达到22个。目前正按照事先推出的条件和标准进行验收和评比。
三是改变激励方式。 针对现阶段基层工会干部“底气不足、精力不够、业务不熟、履职不佳”的客观现状,深入研究贯彻《重庆市总工会关于争做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的意见》,结合实际,在全区工会干部中开展了“三家三人”竞赛活动,努力使全区工会干部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特性化、品牌化。11月,作为年度基层创新成果上报市总;12月,市总《渝工信息》专篇刊发工作成效。针对区委取消区级部门对镇乡、街道目标考核的新情况,切换思维,变换角度,变硬性考核为激励调动, 开展了2014年全区工会工作创先争优竞赛活动,以激发基层工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推动全年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同时,也积极回应基层工会没有工作经费的强烈呼声,以奖代补,探索新形势下工会经费使用路径, 促进工会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资源优势。(高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