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攻坚消落带治理难题 让江岸两侧“一绿到底”
图中近处的林带与之下的滩涂即是一段标准的消落带,林带所栽林木就是已取得长期淹没试验成功的中山衫。记者 蒋霞曦 摄
华龙网5月19日7时讯(记者赵铁琥)随着万州中山杉树种消落带长期蓄水淹没试验的成功,我市在长江三峡生态屏障区建设消落带治理上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长江沿岸有望“一绿到底”不留“边角”。
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属于世界级难题
众所周知,在江河两岸随着水位涨跌,会有一层时而被水淹没时而露出水面的岸带,这就是消落带。作为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长江沿岸因为每年三峡工程蓄放水,库区水位周期性大幅度的涨落,产生了大量的消落带。
由于普通可保持水土的林木并不具备长期水淹浸泡的生长特性,且消落带的土壤大多贫瘠,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加之为保护水质考虑不能施肥等因素的困扰,消落带的栽种一直很困难。三峡库区消落带由于成库面积大、水位落差大、季节性气候反差大,其生态恢复与治理更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所以,我们在坐船游览长江时,经常可以看到江岸两侧紧靠水面的部分,是光秃秃的裸露地表,与消落带之上的郁郁葱葱形成了鲜明对比。
“万州区位于三峡库区腹心,水库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库岸线长度达到334公里,约形成23.435平方公里的消落带,占重庆市消落带总面积的8.08%,在区县中排第六。对我们万州来讲,推进长江三峡生态屏障区建设,消落区治理无论如何是避不过去的。所以,自2002年起,我们就从南京引进了中山杉118个品种约2万多株,陆续进行各种陆生、水淹等栽植实验。”万州区林业局副局长郭嘉向记者讲述了引进中山杉的初衷。
六年水淹实验成功,消落带治理初见成效
考虑到消落带治理的难度,万州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一步步由浅入深,首先在170米—175米水位区间进行试验。“自02年引进中山杉,陆生(陆地生长)实验成功后,从09年初,我们就开始了消落带治理的试验示范。”万州区林科所所长任凭说。
“配合当时三峡水库首次实验性蓄水,我们林科所移植了208株中山杉大苗,在江边170-175米区间进行淹没浸泡试验,经过四年的全淹没、半淹没以及露出水面等多种生存环境试验,最终苗木保存204株,死亡4株,保存率达98%,且生长表现正常,无病虫害,浪刷作用后的自身恢复能力较强。淹没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
2012年3月,万州又在瀼渡镇等地165—175米范围内的消落带上,栽种了500亩的中山杉试验示范林,分别栽种了米径8cm、4cm、2cm的苗木,探索不同地形淹没条件下,大中小苗的生长存活情况。
任凭告诉记者:“每年,我们都对这些中山杉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在中山杉栽种的近六年时间里,每年蓄水期,中山杉都会被全淹没(即完全浸泡在水中,无任何水面露出部分),时间最长的达到近5个月。从监测情况来看,大部分苗木生长情况良好:仅靠近165水位线附近的小苗存活率稍低,其他中大苗及高层的小苗均生长正常,苗木总保存率达到80%以上。这标志着中山杉在消落带165—175米间的栽种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基本达到成林条件。我们的消落带治理试验性尝试初见成效。“
未来江岸可一绿到底,消落带亦会变成增收带
俗话说“好名四方扬”。万州对消落带治理的创新尝试,中山杉树种的栽植成功,自然也得到了周边”邻居们“的认可,纷纷前来引进树种。据了解,2015年,万州共销售苗木10万株左右,其中万州本地项目栽植4万株,向江西鄱阳湖销售苗木4万株、湖北荆州1万株,并向开县、云阳销售苗木5000多株进行栽植淹没浸泡试验。
“之所以中山杉会被大家广泛引进栽培试验,除却中山杉消落带生存的强效表现外,其所具有的较大经济价值也是不可小觑的因素。”万州区林业局造林科副科长李平向记者讲述了中山杉畅销的另一原因。
据李平介绍,万州境内有约24平方公里的消落带,其中165—175米区域的总面积为1.6万亩,在这1.6万亩里,适宜栽种中山杉的面积则有9375亩。由于中山杉具有速生、耐水湿、病虫害少、木质优良等特性,使其成为了制作家具的重要原料树种。因此,随着万州逐步扩大中山杉的栽植范围,在保证消落带治理效果的前提下,适当抚育间伐出的木材,还可产生一笔不菲的收入,这也将逐步形成一个近万亩的生态经济林木增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