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15万年薪,他回到大山深处当村官
△杨海(图左)和果农一起查看沃柑生长情况
北碚区澄江镇五一村党委书记杨海36岁,是土生土长的澄江镇人。5年前,他做出了一个让不少亲朋无法理解的决定——放弃年薪15万的稳定工作,回到家乡农村当一名基层干部。
为家乡的发展而愁
日前,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澄江镇见到了杨海,他个子不高,文质彬彬。在去五一村的路上,杨海说起当年他做出辞职回乡决定的原因。
“我之前在一家摩托车进出口企业当管理人员,最多的时候一年能挣15万左右,有车有房。”杨海说,由于工作原因,他经常去江浙地区出差。有一次路过当地农村的时候,他一下子就被镇住了,“大片大片的果林,看着非常震撼。村民住的房子也相当洋气,遍地小洋楼、户户小汽车。再想到我的老家澄江镇,当时不少村子连自来水都没通,心里真不是滋味。”
从那时开始,杨海就有了想为家乡做点事的念头,“我工作那几年也存了不少钱,觉得是时候回来干点实事了。”他的乡愁和别人不一样,“我不是想家,我是真的愁,愁的是家乡的发展。”5年前,杨海争取到家人的理解,毅然辞职回到澄江镇。
村民的信任也是责任
2013年,杨海以综合成绩第一名成为澄江村(社区)后备干部,随后被安排到北泉村任党委副书记;一年后,被调到过转龙村担任党委书记;又过了两年,来到现在工作的五一村。
五一村是传统农业大村,此前基础建设滞后,也无核心产业,杨海打算将土地承包到户的小农发展模式,转变到集中经营模式上来,鼓励农民自愿用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入股,抱团发展、共享成果。“一开始,不少老百姓还是不理解的,认为我一个毛头小子懂啥子,说种了一辈子的地,现在不让种了,吃啥?”杨海回忆称,那段时间他每天和同事们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我印象深刻的是邓定红大哥。为了拓宽农业公园对外通行道路,需要填埋他家刚建成的一个鱼塘,我非常忐忑,因为合作社没有任何的赔付。但万万没有想到,我们把道路景观图给邓大哥一家展示,他没有提任何条件,爽快地答应了。”
杨海当时非常感动,“我记不清一连说了好多个谢谢,这种得到村民信任的感觉,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责任。”
上央视“搞个大新闻”
“再过一年,等这些苗子长好结果了,村民的收入估计又能翻一番。”望着满山的沃柑树苗,杨海感慨。
自牵头成立“樱泉花香”农业股份合作社后,五一村先后引进和创办农业企业6家,流转土地1000余亩。目前五一村主要发展柑橘新贵“沃柑”、热带树葡萄“嘉宝果”、嘉陵江名优鱼这些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农户前三年无偿提供土地,企业垫付资金、提供苗木和技术,村集体以相关财政补贴投入的“众筹”模式,发展主题农业公园。近三年来,全村人均收入增长30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去年7月份,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每日农经》节目还对五一村的特色效益农业进行了17分钟的专题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当企业管理人员的经历,也给杨海的工作帮了不少忙。去年,杨海全权负责筹划、申报和介绍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成功通过专家的筛选和审核,为五一村集体争取到200万元。“这个方案是我亲自做的PPT,多亏有之前工作的底子,文案写作和PPT制作都比较顺利,专家一看到就被吸引了。”杨海说,“接下来,将是仙女湖、五彩莲池、壁北河湿地公园、仿唐民宿街……这些规划都需要我和全村父老乡亲们一起共同努力、一一实现。”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淳 摄影 高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