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三天两夜走访:用脚步丈量的脱贫路
作者:田耀渐
工作单位:巫溪县土城镇人民政府
远眺群山环绕的石柱村
石柱村群众代表会议现场
百岁老人周世全家的居住条件
贫困户万金富养蜂场地
贫困户李才绪的家
土城镇石柱村位于巫溪县西部,东与天元乡吉龙村接壤,北边紧邻城口县,属最偏远村落,平均海拔1400米。 6月21日,由土城镇镇长、驻村领导、土城派出所所长、扶贫干部等组成的走访小组,前往土城镇最偏远的村落—石柱村,走访调查精准扶贫工作。这是我在土城镇负责脱贫攻坚下村时间最长、路程最远、海拔最高的一次走访,徒步行走了三天,里程65公里。
这个快被遗忘的小山村,全村总户数83户,总人口311人,党员14人,外出8人,五保11人,低保26人,贫困户34户,143人,全村有劳动力162人。现在的交通仍然还未摆脱靠“走”的命运,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各级各部门加大对公路的投入,预计今年年底通达。
21日中午,我们艰难的驱车来到了这片曾经“被遗忘”的土地,陡峭的公路坑洼不平,一路颠簸的前行,车窗外的悬崖峭壁,让我不能平静翻江倒海的内心,想起一句“路在脚下,梦在前方”的鸡汤来抚慰自己,可这命在半空的感觉,吓得我全身冒汗,真是阎王殿里走一遭。来到村口,映入眼帘的是崎岖的山路、大山以及稀落到可以一眨眼就能说出数量的土墙房。今天,村里正在开群众大会,没有办公室,一张破旧的四方桌就是整个会议的办公桌,群众就挤在一村民家参会。在来之前,我对这里的认识都是“听说”,不通路和偏远是它们的代名词。
简单的午饭后,在几位贫困户的带路下,我们开始了徒步走访之路,10多公里后到达贫困户全兴美家,这是一户古老的土坯房,老人非常热情,在简单的洗漱后,我们开始了座谈,了解到就两老人常住于此,女儿已在和平村买房,主要收入靠养羊、魔芋种植、养蜂,一年收入近五千元,最大困难是公路不通,买卖都是肩挑背磨,发展产业受阻。
“今天不能再走了,还有十多公里才有人户”,一贫困户说到,今晚就住这里了,于是老人家把家中最好的酒菜都拿了出来,虽然不能说美味,但是他们的这份热情比山珍海味还要舒服,吃饭后简单休息就睡觉了。
第二天一大早吃完早饭我们又出发,今天的路程听村民说有近四十公里,从未一天走过这么远,听起来都有些悚然。
临近中午,我们来到了百岁老人周世全家,老人性格固执,儿子曾多次接他下山一起生活,但老人说啥也要回大山,这居住环境是在太恶劣,两间极其简陋的破茅草屋,走进一看,没有锅灶,老人独自一人烧着一堆柴火,上面掉着一个熏了多年水壶,看上去确实让人心寒,镇长立即从自己腰包掏出100元钱,我们也跟着递给老人钱,老人说话不是很利索,含着泪水,说什么也不要,最后是硬塞到了老人手中,这是这次走访最打动我的一幕,老人的这种穷且志坚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这里,世外桃源一般,他们用善良和勤奋隔开了与外界的联系。
随后我们又看望慰问了贫困户周远梦、万金富以及五保户胡业方,我们谈及最多的就是他们的生活、生产状况,劝解他们最多的就是移民搬迁,把路通到他们的住处,是完全不可能的,现在国家政策如此之好,机会难得,并把政策详细的说给他们听,他们听后非常感谢。
在如此艰苦的住居条件,脱贫靠什么脱,因地制宜的发展产业才是最好的办法,在了解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后,村里鼓励他们发展山羊养殖、魔芋种植以及养蜂,我们也实地查看了贫困户的产业发展。
经过一天的行程,已是下午五点多,我们到达了海拔1840米的贫困户李才绪家,由于太过偏僻,家里喂养的四条狗,还在离家几百米的地方,狗都闻讯而来,直到主人出来才支开,房子的构造极其简单,几根大的木柱作为整个框架,房顶用草盖得严严实实的,四周用木板围着,很显然冬天是抵挡不住寒风。镇长首先就房屋修缮问题与主人交流,主要对防寒要采取措施。
在李才绪家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从另外一条山路步行了三个多小时,坐车回到了镇里,回想这次山路十八弯的走访,一路山的汗如雨下、被蚂蟥叮咬、被蜜蜂蜇等都是值得的,他们最让我欣慰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这次的到来,不管能否为我们解决问题,但是你们能够这样不辞辛苦的跋山涉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足矣”听了这句话,我想我们会尽所有的努力让他们走出贫困,他们需要的真的不多。我想,他们的淳朴和善良,他们大山一样的胸怀,将时刻伴随着我们走在扶贫道路上。
三天两夜的走访,让我收获颇丰,深刻的体会到了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不预知性,帮助他们发展产业脱贫,这种艰苦的居住环境谁又能保证他们不返贫?高山移民后,还有没有好的产业能够发展?一些列任重的脱贫问题,这将是我们回去后重点思考后继续前行的动力,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脱贫攻坚,我们还在路上!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活动官网:http://www.cq.xinhuanet.com/2016/wdfpgszwds/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