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医专“四个对接”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第一,对接行业,为医教协同“双主体”人才共育搭建平台。
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重庆三峡库区区县19家卫生行政单位、67家医院、17家医药企业、4个行业学会,组建重庆三峡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通过建立“校院合作工作站”加强并推进校院合作人才培养的具体工作;通过建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委员会”,承担校院“双主体”人才共育的顶层设计和人才培养的理论指导与智力支撑。
第二,对接需求 ,推动 医教协同“双主体”人才共育 专业结构优化。
通过广泛深入医药行业与区域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调研,掌握区域卫生事业和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未来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医院医药企业对人才要求的规格,结合学校现有专业布局和专业建设的现状,按照“调整、优化、淘汰”的专业建设方针,重新调整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并明确专业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如随着健康服务产业和养老服务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护理专业新增设了“老年护理、涉外护理”等社会急需的专业和专业方向;临床、中医药类新增口腔医学、公共卫生管理、医疗美容技术等13个城乡基层急需的专业等,逐渐形成以医技专业为特色,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中药等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提升专业服务区域行业产业发展的能力。
第三,对接合作医院,推进医教协同校院“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是 对接专业设计“医教协同”校院“双主体”育人的合作关系。 二是 强化“双主体”育人的责任意识,医院“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 三是 医教协同校院双主体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框架和基本策略:“一平台(理事会),两突出(实践技能与职业综合能力),三对接(对接行业标准、对接职业岗位及岗位群要求、对接并参照职业证书考核标准),四共建(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基地)”。
第四,对接职业岗位及岗位群,深化医教协同校院“双主体”人才共育课程建设。
按照“专业与行业需求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与标准对接、教学环境与职业场景对接”的三对接原则,深化课程建设: 一是 面向职业岗位群及工作过程,对原有专业“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的三大模块进行重新整合绪化设计,形成由“人文素质课程基础平台、职业基础课程平台、职业技术与能力拓展课程平台”的课程体系; 二是 根据医药行业职业岗位新变化、新要求,引入医药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新课程; 三是 参照职业证书考核标准,由校院(企)双方组成课程开发组,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