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清代及民国碑学书法特展开展
重庆日报客户端消息,9月3日,“新风高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清代及民国碑学书法特展”在该馆开展,这是该馆开馆以来首次依托馆藏策划实施的书法专题原创展览。
本次展览精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清代及民国58位碑学书家的63件(套)书法作品,全部为珍贵文物。内容分为“风标渐开——碑学发轫”“风新蔚然——碑学中兴”“风行未央——碑学众盛”“风韵巴蜀——川渝碑学”4个部分,以试呈现清代至民国碑学书法的发展过程与艺术成就。
▲ 清 莫友芝篆书屏
▲民国 赵熙行书录朱熹感兴诗二首屏
何为“碑学”?据了解,至清代,书法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存在着“帖学”与“碑学”两种学书取向和风尚。“帖学”书法通常指宋、元以来形成的崇尚王羲之、王献之及属于二王系统的唐、宋诸大家书风的书法史观、审美理论和以晋、唐以来名家墨迹、法帖,包括真迹、临本、摹本、刻帖等为取法对象的创作风气。“碑学”书法通常则指重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碑版石刻的书法史观、审美主张和主要以金石碑刻,包括碑版摩崖、钟鼎彝器、墓志造像、陶砖瓦当、钱币玺印、甲骨简牍等文字载体为取法对象的创作风气。
▲清 金农隶书轴
▲清 邓石如篆书大幅
清代,碑学书法“乘帖学之微”迅速兴起,作为一种新的理论体系和创作思想,实质上打破了宋、元、明以来的帖学垄断。清代巨卿名儒著书立说,为碑学推波助澜;碑学书家潜心倾情、钻研实践、标格新锐,是谓洪流激荡,气度恢弘,蔚为大观。至清末民国,碑学从理论上的建立与实践上的探索成功,使书法美学的审美追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开创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一代新风。
▲清 何绍基隶书八言联
▲清 伊秉绶隶书十一言联
本次展览策展人曾敏说,此次展出的作品,大体展示和反映了清代至民国碑学书法的艺术风尚。希望展览能给观众带来视觉审美与精神享受的同时,也为我们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推动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弘扬与繁荣的永恒命题中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据悉,展览免费展出至11月29日。
重庆日报全媒体赵迎昭 实习生 胡雨彤
原标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清代及民国碑学书法特展开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