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丨上三步又下三步的会仙桥
重庆城有条民族路,以前有会仙楼宾馆,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重庆标志性的建筑,声名在外。会仙楼以地处会仙桥而得名。会仙楼宾馆因改建已经拆除,建起一座三百多米高的环球金融中心。会仙桥这地名也因此渐渐被人遗忘。那会仙桥是如何来的喃?有这么两个传说。
传说之一,马老头会神仙道爷
好久好久以前,重庆上半城一带人烟还很稀少,从大梁子一带的水经一条小溪沟流向洪崖洞,汇入嘉陵江。小溪上有一座无名字的小拱石桥,桥小,上桥下桥只有三步梯坎,人们就把小石拱桥叫作上三步下三步。桥头有一间小铺子,卖点冷酒。开店的是一对老夫妇,姓马。马老头待人和气,货真价实、买卖公平,加上马老太炒的椒盐花生又香又脆,砂炒胡豆、红苕泡又泡又化渣,因此受人喜欢。每天,卖菜的乡民、拉船的纤夫、抬滑杆、赶溜溜马的,过这点都要停下来,要上一盘花生胡豆,喝一个单碗(单碗,是冷酒馆的份量规格,一单碗为十六两旧称的二两酒)才走路。
老两口心肠好,有了点钱也行善事,喝酒的过路人有时手头不方便,马老头也不多说,说一句你以后方便时给我就是。
有一天中午正热,一个老道进了酒馆,找了座头坐下,要了一盘花生,一个单碗,坐下来慢慢喝酒。老道一身破烂,浑身汗湿,穿一双水巴虫草鞋,双脚黢麻子黑。颈子胸脯也满是污垢,一看就晓得,好多年没有洗澡了。老道身上散发的阵阵臭气,老远就闻到了。
周围坐着喝酒的人虽说都是下力人,但这老道实在太臭了,有些受不了,但又不好说得。老道好像浑然不觉,只顾自已喝酒剥花生。
马老头看到大家的表情,晓得对老道不满。想了想,提着酒壶来到大家桌前,边给大家斟酒,边悄声说道:“这个单碗是我请大家的,大家慢慢喝。这位道爷出门在外到处行善,没空收拾。到了咱们这地方,大家大人大量,给个面子。”
众酒客本身就是下力人,自已也臭哄哄的,只是没有老道那么恼火而已。马老头上来这么一说,又见有单碗喝,大家也就不再看老道,各人喝完酒上路。
老道不言不语,一个单碗喝完,又要了一个,连到喝了五个单碗,才站起身来,丢下五个铜钱,走了。
这以后老道经常来喝酒,老样子五个单碗,一盘花生。慢慢地,其它酒客也习惯了老道的到来。
一天老道来了,酒喝了,花生也剥了,临走时摸遍了衣袋,却找不出一个钱来。马老头看见了,悄声对老道说:“道爷,今天是拙荆的生日,这回就算是喝我的,我请客。”老道也不说什么,走了。
夏去秋来,老道这天来了,老规距,酒喝了,临走时说了话:“马老板,我在这里喝酒也有好长时间了,你这酒好、花生胡豆好,人也好。哪天你有空,到我那点来耍,我来做个东道。我在老君洞,到那一问臭道人就晓得。”说完走了。
一晃到了重阳。马老头看大家都要过节,天气好,想不如趁这时到老君洞爬爬山,顺便看一下老道。就同老太婆商量,说今天天气好,不如咱们今天关门,到南岸去爬爬山,顺便到老君洞烧柱香,看看那照顾我们生意的道爷。
老太婆说要得。
临出门时,老太婆脚突然扭了一下,痛得很。马老头赶忙倒了点酒,点火烧了一下,吹灭。倒点热酒到脚上,揉了揉,再取张草纸浸湿,贴到痛处。老太婆脚虽说不那么痛了,但行路困难。于是就:“老头子,我脚扭了,你一个人去算了。”马老头想想了,说:“好吧。我早点去,到庙子吃个素饭就回来。”
马老头从储奇门过河到了海棠溪,顺黄葛垭大路到了老君洞。刚到山门,一个小道童迎了上来,客气地问道:“香客可是马施主?师傅等候多时了。”马老头奇怪了,我又没给老道说好久来,他咋晓得?见小道童等在一边,忙回答说:“我姓马,是来上香的,也顺便拜访道爷。”
小道童引马老头进了客室,道爷忙起身让座请茶。吩咐小道童说,要吃晌午了,你去推碗豆花招待马施主。老君洞的豆花好吃,是出了名的。马老头一听请吃豆花,心头好高兴。
小道童取下盖碗茶的茶盖出去了。一会回来,请教师傅问:“这点豆子够了不?”马老头一看,那茶碗盖装得平平的,数都数得清的几颗豆子。心想,这几颗豆子推豆花?最多有一小碗,够吃呀?心中在想,嘴上却没有说出来。道爷看了看茶盖,说:“多了,取三颗出去。”小道童回了声喏,出去了。
一会儿,豆花端来,刚好一小碗,道爷取过葫芦,给马老头斟上酒,说:“马施主,你到我这来没有啥好吃的,就请吃点豆花,喝点我自酿的米酒。不好客气,你只管吃只管喝。只是”,老道叹息了一声,说道:“只可惜老板娘缘分未到。”
马老头心想:“你这个葫芦最多装得到半斤酒,你这碗豆花两筷子就拈完了,我不客气也得客气了。”于是,只拈了一小坨豆花送进嘴里,酒也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喝。道爷假装没看见,只顾自已吃喝。可怎么吃,怎么喝,那碗豆花不见少,那葫芦里的酒怎么也倒不完。
马老头见豆花绵扎,调合又好,吃起过隐。米酒爽口,回味甜,好喝。慢慢地大口大口地吃喝起来,这一吃,马老头吃饱了,酒也喝够了,看看太阳偏了西,于是告辞道爷,到老君菩萨面前烧了几柱香,往回走。
过了河,回到家门口,一看,周边多了几间房子,住了一些认不到的人。自已的酒馆开着,进门一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婆站在柜台里,多了个二十来岁姑娘在端酒送菜。马老道以为走错了门,刚想退出去,不想那白发老太婆突然冲了出来,抱着马老头大哭,边哭边骂。说:“老头子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说去老君洞看道爷,不晓得跑到哪点去野了。一去就是十年不回来,也不管我老婆子。”马老头仔细一看,抱着自已的老婆,再听老婆的哭骂,不觉大惊,忙说:“我早上才去老君洞,中午吃了豆花就回来,现在太阳都还没有落坡,哪个一去就是十年?”
老太婆不信,说:“你十年前走后,就一直没有回来,我天天等、天天盼,就看不到一点影影。托人找,这么多年了,也没见一点音讯。我一个人哭天不应,叫地不灵。没法,只好一个人操持过了下来。堂上那姑娘,是你走后半年来的,是个讨饭的孤儿,我收留了她。我两娘母相依为命过了十年了。你还说你只去了半天?”
马老头见老太婆还不信,又说:“老太婆,你看嘛,这是今天早上换的衣服,这个口口还是你出门前给我缝的,一件衣服为必然穿十年不洗嘛?”老太婆仔细一看,果不其然,那口口上缝的线都还是新的。老太婆想了一想,莫不是那老道是神仙?
马老头一想,对呀,那道爷肯定是神仙。怪不得哟,那道爷算准了我要去,让童儿到山门接我,道爷那么点豆子推的一碗豆花,咋就吃不完,那葫芦的酒也喝不完,道爷还说老婆子没有缘分。道爷不是神仙,还有哪个是神仙?于是把这天的经过说了一遍。
这么一说,喝酒的酒客晓得了马老头会神仙道爷的事,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开了去。这座小酒馆来过神仙,人人都来喝酒,沾点仙气。酒馆小,人多了坐不下,一些人把酒碗端到桥上坐着喝。说那道爷天天从小石桥上过,哪天在桥上遇到道爷就有缘了。有人说,那天道爷来过了,看到酒馆里人太多,在桥上站了一阵,就走了。于是,一些人就有事无事喝酒不喝酒的,都跑到桥上等,等着会神仙道爷。时间一长,这座桥也就称为会仙桥了。
会仙桥传说之二,渔郎卖鱼会八仙
传说很久以前,洪崖洞嘉陵江边有一户姓雷的打鱼人家,夫妇俩以打鱼为生、以船这家。一天半夜,电闪雷鸣、风大浪急的,雨下很大。雷大哥看着快要生产的妻子,既喜又忧。喜的是就要当爸爸了,忧的是这种天气,生怕妻子有个意外。一个大炸雷突然炸响,一个小男孩随着雷声来到了世界上。顿时风住雨息,一轮明月出现在夜空。孩子的出生,让中年得子的夫妻好不高兴。给孩子取了个名字雷鸣生,小名叫渔郎。
渔郎一天天长大,父母也一天天老了。这年,父母相继去世,让渔郎哭了好久。
渔郎子承父业,也打起了鱼。
一晃几年过去了,渔郎好长成了大人。假若有父母在,这时一定托人提亲了。可渔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打的鱼除了换点钱买油盐柴米,也剩不了几个钱。有点积蓄,碰到别人有难,也要帮一把。没有余钱,就讨不到媳妇。渔郎也不着急,还是天天打鱼过日子。
这天,渔郎打了几条鱼,拿到城里卖了,买了点盐巴,印了几升米,背着东西往河边赶。刚到河边,就听有人大叫救人。原来,一个姑娘在河边洗衣服,一个浪子打来,把衣服冲走了。姑娘着急,也不管会不会水,就下水捞。结果一脚踩虚,掉进深水里。其它的人不会水,不敢下水,只好高喊救人。
渔郎一听有人落水,把背的东西一丢,一个鱼跃钻入水中,三把两把就把姑娘拖了上来。还好,下水及时,姑娘只是呛了两口水,没有大碍。渔郎救人后,也不言语,提起东西回到自已船上。
以后渔郎每次上岸,都看得到这姑娘。慢慢的,渔郎晓得了这姑娘是渠河的人,姓王,名叫兰花。家租住在洪崖洞崖下,家中父亲早亡,只有一个母亲在。母亲帮人家浆浆洗洗、缝缝补补,兰花从小就帮母亲打下手,大了点,就专门浆洗衣服。母女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清苦,但也平静。
兰花被渔郎救出了后,她也让人打听渔郎情况,心中对渔郎有了好感。
这天,渔郎回船,见兰花在河边等着。兰花不好意思说话,只是看着渔郎。还是渔郎胆子大点,问了一声:“你还好嘛。”兰民点点头,才说道:“上次你救了我,我谢谢你。今后,你的衣服要浆洗缝补,就拿过来。”说完,转身离去。
渔郎那夜翻来覆去睡不着,睁着眼睛睡到天亮。
那以后,渔郎每天进城卖鱼时,都要拿一条鱼放到兰花洗衣服的地方。兰花也时常来替渔郎浆洗缝补衣服,久而久之,两人心中那点事只剩下一张纸,一捅就破。
这天,渔郎的运气来登了,一网下去,拉起好重,费尽老力把网拉上来,十来条三四斤重的金甲鲤鱼在网中活蹦乱跳的。想着这几条鱼卖了,加上以前存的点钱,给兰花扯两丈布做衣裳,再请个媒人去把亲说了。
那知船还没靠岸,就看见兰花在岸边哭泣。渔郎连忙下船,问兰花哭什么。兰花说:“母亲生病很久了,看病吃药不见好,钱没有了,药也没有吃的。刚才,母亲一口气上不来,去世了。房东见母亲死了,又要她马上搬出去。现在母亲还停在房子里,也没有钱安葬。”
渔郎一听,也着了急。心想其它事情都可以放一放,先把兰花娘的后事办了才是道理。于是安慰兰花道:“兰花,你不着急,母亲的后事有我,先把后事办了,再来说其它。今天我打了几条大鱼,前些天也有一些鱼没有卖,我马上去卖了。加上我还有点铜钱,给母亲办后事也差不多了。你回去等我一下,我去卖鱼,然后去买老衣回来。”说完把鱼全部装进萝筐,挑着往城里赶。
从河边往城里走,是上坡,几百步梯坎够得爬。天气又热,又怕鱼死了卖不起价。渔郎紧赶慢赶,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才爬到坡上。一看萝筐里的鱼,一个二个张着嘴,鱼鳃一奓一奓,眼看就要死了。渔郎一看不好,只好拼命赶路。看看市场不远了,来到一座桥下。正要过桥,就听一个在说,你这鱼都死硬了,再跑也赶不上趟。渔郎一看,萝筐里的鱼真的全部都死了,死硬了。这样热的天,鱼一死,谁也不要。鱼卖不出去,拿啥钱给兰花母亲办后事?心一急,不禁大哭起来。有人问他哭啥子,渔郎边哭边说了事情经过。路人虽说同情,但爱莫能助。
渔郎正在伤心,却听桥那边过来一群人,一路说说笑笑的。看到渔郎在哭,就笑他一个大男人,有啥好哭的,说着走了。走在最后的一个
瘸子,捡了一块石头,往萝筐里一丢,说:“你这个娃儿,哭啥子哭,你看你的鱼都扳出来了,还不搞快点,挑去卖了?。”渔郎一看,果然,萝筐里的鱼全部活蹦乱跳的,一个都没死。渔郎止住哭,挑起萝筐往市场赶。
鱼卖了,兰花母亲的后事也办了。有人说,渔郎的死鱼又活了,是渔郎的仁义感动了神仙。有人说是八洞神仙过这里,动了恻隐之心,让铁拐李使的法术。这事以后,这座桥就有了遇仙桥的名字,久而久之,遇仙桥就变成了会仙桥。
当然,这以后渔郎同兰花也结为夫妻,相亲相爱地过起了日子。
原标题:上三步又下三步的会仙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