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上山采蘑菇“尝鲜” 祖孙三人进了医院
入夏以来气温高、雨水多,是野生蘑菇生长的旺盛期,近日,家住合川的强强和爷爷奶奶上山采了蘑菇,回家享受了一顿美味的蘑菇宴后,3人都中毒进了医院。在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内科主任王墨教授提醒,蘑菇中毒死亡率高,市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随意采摘,更不要随意吃。
爷孙三人吃了蘑菇后呕吐不止
眼看暑假就要结束了,最近,一直想上山采蘑菇的强强终于有机会在雨过天晴的早晨跟着爷爷奶奶上山采蘑菇了,别提有多兴奋了。中午,带着采回的蘑菇,强强顾不上洗一脚的泥巴,吵着要奶奶赶紧给他做“蘑菇宴”。不一会,奶奶就煮了一大碗野生蘑菇汤,还炒了一盘野生蘑菇肉丝。
“蘑菇汤很鲜,蘑菇炒肉很好吃,我吃了很多。”强强难受的跟医生说。午饭后,一家人并无异样,谁知,晚上9时左右,强强和爷爷、奶奶就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呕吐不适,邻居赶紧把他们三人送到当地医院诊治,经询问病史及初步检查后,医生诊断为“毒蕈中毒(毒蘑菇中毒)”。
经当地医院抢救治疗后,爷爷和奶奶已度过生命危险期,逐渐恢复正常,可强强的病情仍在加重,后由120急救车送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内科救治。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下,强强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但仍需进一步进行血液净化及保肝治疗。
专家:市民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据王墨主任介绍,夏天是野生蘑菇的生长旺季。野生蘑菇的确味美异常,但却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之分,某些毒蘑菇的外观与无毒蘑菇相似,但毒性成分复杂,即便通过烹调、加工或者晒干等方式也不能破坏其毒性,易因误摘误吃而中毒。野生毒蘑菇中毒后,患者的中毒表现、病情轻重各异,具体可表现为:
胃肠炎型
轻度症状表现为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症状消退快,预后较好。但是,重度中毒患者,可能因严重吐泻造成水和电解质大量丧失,发生休克、昏迷或出现少尿、无尿等肾功能衰竭症状,甚至死亡。
神经精神型
出现瞳孔缩小、唾液增多、兴奋、幻觉、步态蹒跚等症状。
溶血型
多在胃肠炎表现后再发生溶血表现,出现贫血、肝肿大、黄疸、浓茶样尿等症状。个别中毒患者,因血小板减少而有出血现象,如皮肤紫斑、呕血、便血等。
肝肾损害型
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1~2天后中毒症状消失,进入假愈期;间隔1~3天后,病情突然恶化,出现肝脏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继而广泛性出血,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抽搐、休克等。患者大多有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表现。
野生蘑菇中毒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如肝脏、肾脏及神经系统等脏器明显受损的患者,有条件者建议尽早血液净化治疗,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另外,王墨主任还提醒到,夏天是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高发期,哪些有毒,哪些无毒,一般市民是无法准确分辨的。因此,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在购买蘑菇等食品时,应到正规的超市、农贸市场,不在流动摊贩处随意购买,对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购买或食用。
上游新闻记者 黎静 实习生 王堂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