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纪实丨最后的渔村

30.12.2019  21:42

编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定要保护好。切切深情,饱含总书记对长江母亲河的满心牵挂。

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殷殷嘱托,扎实行动,重庆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依据中央有关文件,重庆制订了长江流域重庆段三步走的退捕禁渔计划。2019年12月31日24时,水生生物保护区将启动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标志着长江流域常态化禁捕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退捕禁渔,让母亲河休养生息。在“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宗旨指引下,以新理念谱写长江高质量绿色发展之歌的同时,那些依水而生的人们,又是如何从水上到岸上,从岸上到楼上?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历时10余天,沿着长江走进最后的渔村,探访最后的渔民。

△岛上最后的渔村

一个村:该歇一歇了

中坝岛,长江江心中的一个小岛,四面环水,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渡船而出,渔水而生。岛上很多居民的房前屋后,都堆放着破旧的渔网、生锈的铁坠,开裂的渔船。

这曾经是一个渔业繁忙的传统渔村。

12月13日早上,中坝岛轮渡码头,渡船的汽笛声,和着叮叮当当的三轮车铃声、江水拍打岸坝声,仿佛要把薄雾击散。

芹菜、香菜、莴笋、大葱、包菜……码头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

这都是发往重庆市区和周边区县的。”顺着廖大全手指的方向看去,菜贩和种植户们正忙碌着。

△锈迹斑驳的渔具 

同样的框,以前是白花花的渔获,如今换作了五颜六色的蔬菜。”世代在此居住的廖大全,是大中村党支部书记,“多少年来,世代为渔,轮渡码头也曾是热闹的渔获交易地。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中村4个村民小组共1632户4052人,特别是1组、2组靠近码头,村民基本以打渔为生。

从原本的集体捕鱼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承包到户、再到九十年代的民自己买船捕鱼,最多时,有数十艘渔船围捕渔获。”廖大全回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上江里的鱼越来越不好打,一些渔民陆续上了岸,或外出打工、创业,或种菜。

到2019年11月底,中坝岛上还剩下了18艘渔船。

确实该歇一歇了。”廖大全和村民们都明白,鱼难打,上岸是迟早的事。

△岛上居民靠轮渡出行。

一户人:

父子两代从水上到了岸上

长江滚向东流,中坝岛一分为二,江面突然开阔起来,水流逐渐变缓,形成了许多滩涂和湿地,是鱼儿良好的栖息地,自然成了岛上渔民传统捕鱼的江段。

邓大爷是中坝岛上最早一批自购渔船捕鱼的老渔民,也是岛上有名的渔获高手。

他那个时候,打起一条几十斤重的野生鲢鱼,轰动一时!”一旁的邻居追忆当年老邓的光辉时刻。

彼时,打渔是老邓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凭借大量的渔获,收入也不错。

“当时我们渔民的生活,许多人都羡慕!“ 令老邓没想到的是,还不到一代人的时间,江里的鱼越来越少。

△岛上部分菜农曾是上岸渔民。

老邓说,以前常见的水米子,现在成了“稀罕物”,以前,随便一网就能打个一二十斤,条条都有一斤左右,现在个头小了,品种少了,真正的野生崖鲤,一年见不了几条……

那时候,感觉长江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一网下去,水米子、船丁子、黄辣丁、江团、鲢鱼……品种多得很,我家就是靠打鱼在岛上最先修起砖瓦房的。

现在呢?

现在?”老邓回过头,目光停住:“白加黑地捕,一天下来能打到10来斤鱼就算运气最好的了。

老邓老了,早已把船交给了儿子打理。然而,就在11月份,老邓家两代为渔的儿子也上岸了。“再不禁,今后恐怕没鱼可捕了哦!”老邓在感慨中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歇息。

△张伟(左二)挑着菜下轮渡。

一条路:

上岸了生活还得继续

往日喧嚣的渔船码头恢复了平静,不见一艘渔船。12月25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再一次来到中坝岛,10多天前中坝岛大中村党支部书记廖大全记录的“最后18艘渔船”,如今已全部退捕上岸。

在12月25日的交船现场,我们遇到了最后上岸的渔民张伟和他的船。张伟手里拿着渔船牌照,双眼却望向陪伴自己多年的渔船,它即将被拆解。

张伟告诉我们,“这艘船是前几年打的,花了五六万,一家人全靠它挣钱。“ 张伟的眼里流露出不舍。

把对话场景拉回12月13日,当时张伟曾对记者说:“我只会打鱼,上岸了暂时还不知道能干啥!

事隔10来天,在与渔船告别的同时,张伟也给了我们一个新消息:“我现在开始倒腾蔬菜了,感觉比打鱼强。”眼下蔬菜大丰收,张伟家的院坝里堆满了蔬菜。

张伟的想法是,凭借父母流转的一些土地,今后和父母妻子一起搞蔬菜种植。

△渔民黄立建在修路。

和张伟一样从水上到了岸上的黄立建,从15岁就开始打鱼,在渔船上度过了34个年头,除了打鱼,他可真的什么技能都没有。

多亏村里帮我找了工作。”在大中村环岛公路硬化工程施工现场,我们见到了一同上岸的渔民黄立建和老邓的儿子。为了帮助他们顺利转产安置,村里给他们找到了一份修路的工作。

从头开始学嘛。”黄立建和老邓的儿子都在盘算着开农家乐。

现在村里正在搞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除了修路外,还要对厕所、院落、村容村貌进行整治,今后我们村会变得越来越美丽。”黄立建说,中坝岛上自然环境好,景色漂亮,平时就有许多游客慕名前来玩耍,希望今后发展起乡村旅游,自己开家农家乐,吃上旅游饭。

△张伟的渔船已退捕上岸。

一声令:

中坝岛暂别渔村时代

时间继续向前,距离12月31日24时长江流域重庆段退捕禁渔第一阶段正式启动也就剩下以小时为单位的时间了。中坝岛大中村,也将因此而暂别“渔村时代”,未来,或将是蔬菜基地,或者是美丽乡村名片。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渔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江流域重庆段重点水域禁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重庆已有2128艘渔船退捕,其中,保护区1681艘渔船已全部完成退捕工作。

在先期试点基础上,今年重庆工作方案最终出炉,明确分三年按保护区、重点干支流和其他水域三个区域实施全流域禁捕。

目前,重庆落实1.2亿元市级专项资金;在中央、市级补助基础上,区县财政负责资金兜底。同时抓好上岸渔民的保障。指导区县狠抓创业就业宣传培训,实现转产转业人员2121人,成功创业181人,公益性岗位安排31人,劳务输出486人,对82户建档立卡贫困渔民,积极协调纳入当地扶贫帮扶。

退捕禁渔已经启动,重庆正在以扎实的行动践行殷殷嘱托,誓要以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保护好母亲河。就像中坝岛大中村的村民所说:“生态环境变好了,我们也会从中受益。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韩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