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镜头下的万州:俯瞰县城风景如画,天生城内富人聚集

17.09.2020  09:01

前言

1926年属于四川省门户的万县是什么样子?本文10幅来自于《亚细亚大观》的旧照,记录了当年的万县及其附近的生活景象,是百年前万县县城的珍贵影像。

万县专辑中的目录

这些老照片主要通过《川东门户》与《天生城的富裕人家》等三部分,重新认识这座百年前长江旁的古朴县城。

这里是民国的万县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万县位于宜昌上游约330公里处。如果从重庆出发,沿着江水不到350公里便可以抵达。县城位于长江北岸,城镇被连绵起伏的山峦包围,景致如画。万州一词从唐贞观八年(634年)就已经开始使用,明洪武六年(1373年)又把万州降为万县。一直到照片拍摄的1928年,这里一直的官方名称依然为万县。

民国四川省万县的地理位置

在宣统元年(1909年)这里曾经遭遇一场大洪水,遭到严重破坏的万县经过几年之久的重建后再度恢复到自昔日的繁荣。当时人口已经达15万之多的万县,是沿着长江入川的第一站。

民国年间万县详图

因万县拥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成为开放口岸,这里的商业十分发达,各种各样的贸易商品中,尤其以桐油的品质最为优良。这些成品油沿着长江一路向下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是更加遥远的东亚各国。

1926年的万县纪行

一,《川东门户

俯瞰万县

搭乘沿江的汽船,越过三峡地区何处河滩,新龙潭的不远处,河岸的右侧矗立着一处繁荣的小镇——万县。站在高处,1926年城镇内的风光一览无余。

万州桥

万县境内,一条小溪上架设着一座单孔石桥。本地人把他称之为万州桥。如果是在江南地区,这样一座石桥算不上稀奇,但在这里,这座桥却显得非常少见。桥上所建的房子里,有供旅人短暂休息的茶室,也有解决旅途温饱的简易饭店和粥棚。

天仙桥

对于万县来讲,长江的水就有这样魔性。这座天然形成的石桥也会随着长江水的涨落不停地发生着变化。照片拍摄为盛夏8月,镜头中很难看到石桥的痕迹,但每当秋季来临,水位下降时,这座桥便会再次显现。

在浊流中洗衣裳的妇女们

当年旧社会的妇女们给人最大的印象有两个,首先是缠足,其次是活动的范围被严格限制在家中。所以在河旁做清洗衣服的家务,便成为了她们难得的室外活动。每日像这样的光景都会在河边看到。人数多时可达百人以上,虽然浑浊的河流增加了衣物的清洗难度,但即便如此,这也是她们每日里难得的休闲时光。

二,《天生城的富裕人家

天生城

在万县街市的西北侧,高高耸起的一座山峰吸引着所有人注视的目光。抬头向上方望去,山顶周围建有巍峨挺拔的墙壁。墙壁内部居住的是当地富商家庭。1928年8月拍摄这张照片时,城内已经建有200栋以上的住宅,长期居住在上方的人数也达到千人以上。

天生城山顶

居住在这里的富豪为了守住财产,把四周的墙壁加固到十分夸张的程度,出入城内外的城门也有许多雇佣兵把守,他们手握火铳,紧张地注视着每个过往的行人。上山的路只有一条,从万县城中出发大约需要1个小时左右。山上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全部从县城内经过采购之后,再通过镜头中这唯一的一条上山道路运送上去。

一户城寨的主人

站在宅前,山脚下的县城风光一览无余。根据碑文的内容来看,这里最早在汉代时期就已经有屋宇建造的记载。现在的主人是在原来旧址的基础之上量身打造,照片拍摄时这户人家的财产达到了200万以上,富甲一方。

山脚下的穷苦人家

与上一幅富豪的家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居住在岩壁之下,过着穴居生活的穷苦人家。与有钱人家为了躲避战乱逃亡山上有所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选择的权利。当时四川等地类似这样的居所并不算少见,通过岩缝间射进的光线是每日可以得到的唯一恩惠,他们所能做到的只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地负重前行。

三,其它

李太白山

千年前诗仙李白写下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千古名篇(下江陵)时,也许就是在附近的某处。根据传说,这里也是这位诗人酒后踏上金凤飘然而去的地方。登上这些眼前的石阶,站在山上的寺内,脚下的长江水便可以一览无余。

桐油工坊

桐油是当时四川重要的资源,而桐油也是这些物品交换贸易的中转站。在四川各地收购的桐油在这里全部装入圆桶之中,再搭乘货船去往下游各地。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的出口品之中,桐油位列第三。

结语

时光易转,百年已过。曾经发生在这座县城中的故事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烟消云散。回首这些旧照,那些曾经或熟悉、或陌生的过眼烟云,才能一一浮现在眼前。

原标题:1926年镜头下的万州:俯瞰县城风景如画,天生城内富人聚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晨间天气丨晨间阴天有阵雨,21℃左右
重庆市气象台09月15日6:30发布消息,重庆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