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急着唱衰双十一

12.11.2015  07:36

阿里今年首次将双十一主战场从杭州搬到了北京,并且打造了一台“春晚式”狂欢晚会。此外,今年双十一主打全球买、全球卖,全球化特征日益凸显。

然而,今年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并不是这些,而是各种唱衰论调的猛然流行:从“双十一不能仅剩低价噱头”、“双十一莫成假货狂欢日”,到“我们真的还需要双十一吗”、“病态双十一”,双十一正遭遇所谓“七年之痒”。

犹如英国下午茶的发明,双十一购物节曾被认为是足以写进顶尖商学院MBA教科书的经典案例。如今,她才七岁,有人就失去了兴趣和耐心。此刻,马云却还在畅想着要“做100年”,“今年在北京,过几年可能在纽约,可能在东京,可能在巴黎”,让中国的双十一蔓延为全球的双十一,“不是一个促销活动,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一种快乐的分享,变成一种文化的节日”。

我们似乎总有一种思维的传统:创新就必须是改天换地的大创新,任何小创新都被视为伪创新;创新者必须是今天在这个领域革命,明天再去另一个领域换天,否则,坚持就会被视为守旧,做深做透就会被视为创新枯竭。唱衰双十一论调的甚嚣尘上,似乎正是这种逻辑推演的产物。甭管怎样,预言一辆往山顶开的车终会重走下坡路,不仅最为简单而且胜率极高。

但试想一下,如果双十一真的走到最后一站,马云明年宣布不办双十一了,将会迎来怎样的解读?会否被外媒解读为中国消费出现严重下滑的信号?反过来,再想一下,如果马云真的把双十一办到了全世界,双十一真的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性节日,影响所及又怎会止于商业之美?

不可否认,如今的双十一购物节,从商品质量到快递发送都还有很多问题,但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机会”,而不是“哪里有问题哪里就该完蛋”。同样,大创新里的小创新无论多么用心,也不可能像当初横空出世那般惊艳,但当双十一真的从消费方式成为生活方式后,更多的消费传奇和消费文化就值得期待。

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过渡,是中国经济向前推进的大方向,而双十一就像是一面镜子。要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双十一所谓的“负面作用”实在无需过度阐释。急着唱衰双十一,看似见解独到,实则不过是一种浅薄的流行病。

舒圣祥(注册会计师)

■相关评论

双十一需要赋予更多文化内涵

人们在关注“剁手”、“狂欢”时,似乎忽略了很多东西。比如,纽交所在水立方为天猫双十一举行远程开市敲钟仪式;比如,李克强总理派人给阿里巴巴打电话,对双十一的创举和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和鼓励。

由于我国文化自古以来对商业活动的排斥,导致了人们对消费的偏见。而在国外的人看来,消费不是“败家”,而是经济的活力,而经济的活力则会带动文化的增值,最终形成民族和国家的性格,成为引领世界的软实力。

双十一是涉及世界数十个国家的节日,它不仅是简单的物品流通,而是体现了一种文化的交流,也是一种快乐的表征。世界需要“一带一路”,世界也需要“一带一路一网”。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学习西方的文明,其实西方的文化本质就是一种海洋文明,一种商业文明。我们要想融入世界,也应该打造出有自己特色的商业文明,电子商务给了我们这一机会,给了我们这样的契机。

当然,一个节日,仅靠购物是不够的,需要人们发掘更多的内涵。比如,在双十一之时,如何创造一个气氛,让人们跨越国界激发创新;我们能不能为那些没有条件参加购物狂欢的人,做一些公益和慈善,等等。刘义杰(编辑)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