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爱之名“侵犯”孩子的隐私
不要以爱之名“侵犯”孩子的隐私
玉带山小学举行了“庆六一 话权利”的主题班会
玉带山小学学生及家长同台情景再现,探讨儿童权利。记者 卢越 摄
不经允许翻看孩子日记、强迫孩子参加各类兴趣班……当父母理所当然地这样对待孩子时,他们并不知道,孩子的一些正当权利被他们以爱之名“侵犯”了。5月27日,玉带山小学举行了“庆六一 话权利”的主题班会,学校请来二、四、六年级的部分学生和家长,让孩子们和父母面对面亲密接触,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由此展开。
“我希望我的父母不要再看我写的日记了。”6年级2班的刘佳睿当着同学的面,对爸爸妈妈提出了希望。
“你才多大点,谈什么隐私权?”刘佳睿妈妈吃惊地说:“我供你吃、供你穿,养你这么大,还不能看看你的日记本?”“妈妈是关心你才看的。”爸爸在一旁打圆场。
刘佳睿一家人的对话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我特别喜欢踢足球,可爸爸觉得会影响学习,不让我踢球。” “爸爸、妈妈什么事都帮我拿主意,我一点选择余地都没有!”孩子们的一席话让家长们个个目瞪口呆。
“过节给孩子礼物会让孩子感到一时的快乐,然而很多家长却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尊重生命的成长。”玉带山小学校长邹红说,上周学校向全校学生及家长发放了《儿童权利公约》调查卡,反馈信息显示,相当部分家长把孩子的学业成绩看得过于重要,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权威性过于凸显,同时“控制欲、冷暴力、生活方式冲突”是孩子们最不能忍受父母们的“三宗罪”。
“我们不要打着‘爱’的旗号影响和伤害孩子的健康成长。”重庆市教科院德育中心副主任杨昌弋认为,教育水平、教育中的功利心等是造成家长高高在上,不尊重孩子个性发展需求,甚至揠苗助长的根本原因。
“家长和孩子的人格是平等的,不尊重、不理解、不信任孩子会导致对孩子心理上的伤害”。杨昌弋称,随孩子年龄增长,父母的心态应该从权威向客观分析过渡,让孩子感到人格受到父母尊重,觉得父母很讲道理。要特别注意教育方式,多鼓励孩子;要从孩子的现有基础出发,不能盲目攀比。(记者 匡丽娜 实习生 贺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