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团队专业“打假”这一年

21.01.2019  16:01

有期徒刑,罚金,道歉,赔偿60余万元……

从“存疑”到“有罪”,一起历时近3年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终于尘埃落定。

这是成立一年来,重庆检察机关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公诉专业团队打的一场漂亮仗。

在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的一间会议室里,团队的4名成员接受记者专访。作为团队负责人,该院检察官李光林分享办案点滴,嘴角间不经意扬起。

他对记者坦言,知识产权犯罪专业性强,犯罪手段隐蔽,而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案件更是复杂化、隐蔽化,几乎是难度系数最高、最让检察官头疼的案件类型。

侵犯商业秘密案办理难度究竟有多大?剖开个案,可以窥豹一斑。



五年前,重庆一家净化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净化设备公司)开始研发制造废油再生精馏设备。

夏刚、郑铁、唐龙(以上均为化名)先后进入该公司工作。其中,夏刚担任生产厂长,负责公司工厂管理;郑铁任外贸经理,负责国际销售;唐龙则是一名焊工。

2015年,夏刚、郑铁出资成立了一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机械制造公司)。他们不仅“另立门户”,还挖来唐龙等原净化设备公司工作人员,暗中利用该公司的商业秘密,生产废油再生精馏设备。

为打开市场销路,郑铁刚还拉拢当时仍在净化设备公司工作的销售人员王波(化名),帮助推销该型设备。当被发现后,王波索性“跳槽”到了这家机械制造公司。

2015年11月,净化设备公司终于发现,自家的废油再生蒸馏设备可能被机械制造公司侵权。

马上报案!

经鉴定,该公司废油精馏设备中的17项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技术信息中同机械制造公司同类设备进行对比,有8点相同,3点实质相同。

截至案发时,机械制造公司已接受订单12台,可获得非法利润人民币230余万元。

案情看似并不复杂,但拿“放大镜”一照却发现,这个“零口供”案件存在诸多模糊点、争议点、疑难点:

——涉案技术是否构成商业秘密?存疑。

——是否存在其他合法途获得该商业秘密?存疑。

……

疑罪从无。

因当时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存在法律争议,夏刚、郑铁、唐龙三人侵犯商业秘密一案被审慎作不起诉处理。

两年后,案件重现转机。

2018年5月,市检察院安排重庆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专业团队协助复查该案。

除了李光林,这个团队的成员,还包括渝中区检察院检察官陶维俊、北碚区检察院检察官薛飞、九龙坡区检察院检察官周观长,被称为“打假F4”。



2018年1月,在市检察院的统筹管理下,知识产权等7个公诉案件办理专业团队正式成立。

根据相关规定,该团队负责定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教育培训、编撰指导案例、制定办案指引等工作,为全市检察机关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提供智力支持,同时还专门办理全市范围内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4名团队成员,近年来在公诉领域,尤其是知识产权办案方面均有不俗表现。





陶维俊办理了重庆首例“苹果翻新机”侵犯知识产权案件。





薛飞成功办理了假冒“YAMAHA”注册商标案等知识产权刑事案件7件22人。





周观长办理了“康明斯”、“利莱森玛”注册商标侵权案等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9件31人。





至于李光林,虽说之前在知识产权领域并未涉足,但作为“全国优秀公诉人”,他十多年来共办理过一系列全市范围内颇具影响的职务犯罪、毒品犯罪大要案。

专业难度越大,就越要挑战一下自己。”在7个团队组建时,他毅然决定跳出“舒适区”,选择了知识产权领域。

此案,正是由李光林主办。

一人主办,团队作战。

为办准办好此案,团队的检察官们时常通过电子阅卷,同步审查并在线上研判案情。线下还时常“”在一起,碰撞办案思路。

侵犯商业秘密的案件专业性强,知识产权刑事犯罪的罪名只有七个,规定的定罪要件非常苛刻,同时,配套的司法解释又相对缺乏。”李光林说。

他打了个比方,从证据补强、认定标准到证明逻辑,难题就像一座座沙丘,层层翻越之后才能望见绿洲。

针对夏刚等人在辩解中所提到的多名提供信息的技术人员,团队引导侦查人员先后前往山东、辽宁等省补充侦查,辗转找到关键证人一一询问取证。

这就从证据上排除了获取其商业秘密的合法途径。”李光林说。

针对辩护人对涉案技术信息是否为商业秘密提出的置疑,团队通过对全国公开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176份裁判文书调研分析,明晰了司法实践中商业秘密认定标准的司法通说。根据这一“通用标准”,足以认定其为商业秘密。

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后,团队还借鉴证券类等经济犯罪的司法解释,总结出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类案“接触”+“相似”+“推定”+“排除合理怀疑”的一整套证明思路。



辗转多地调查取证,抽丝剥茧细心论证。一个又一个疑点、难点、争点被团队逐一攻克,一连串清晰完整的证据链条浮现出来,案件定性终于柳暗花明……

2018年9月4日,重庆市检察院检委会经研究决定撤销原不起诉决定,指定公诉专业团队负责该案的起诉工作。

专业团队经审查认为,夏刚等3人违反了净化设备公司的保密要求,利用在工作期间获悉的商业秘密,非法制造侵权产品销售牟利230余万元,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同年9月12日,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将该案向重庆市第五中级法院提起公诉。





案件起诉后,团队的“小目标”没有停留在“胜诉”之上,而是千方百计促成和解,尽可能为企业减少经济损失。

事实上,每一项商业秘密的背后,都隐藏着可观的商业创新利益,也意味大量的时间、金钱、人力研发成本。

如果商业秘密被侵害后,得不到充分赔偿,将使企业生产经营遭受重创,丧失自主创新的原动力。”李光林说。

办案期间,为了掌握民营企业家的诉求,李光林多次联系被害单位法定代表人,前往被害单位走访问需。同时,他通过电话、见面一直不断尝试与嫌疑人及其辩护人、亲属沟通。

一开始,夏刚等人并不觉得自己是在侵权,甚至拒绝沟通。团队不厌其烦地释法说理,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

面对一份份扎实有力的证据,他们逐渐认识到了错误,三人一同前往“老东家”登门道歉,表示愿意作出力所能及的赔偿。而净化设备公司也表示了谅解。



2018年12月14日,该案开庭审理。

整个庭审过程“波澜不惊”。三名被告人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罪名、量刑建议均无异议,当庭认罪悔罪。被告人特别聘请的该领域权威律师也无意见。

最终,法院全部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指控和量刑建议,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夏刚、郑铁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罚金150万元;判处唐龙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罚金50万元。

在庭审现场,夏刚等三人与另两名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一同起身,向原告净化设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鞠躬道歉,当天就赔付62万余元。净化设备公司当庭表示谅解,并与被告方达成了附条件的民事赔偿协议。

多亏了检察官,事情终于有了了结。”案件宣判后,李光林收到一条来自净化设备公司老总的短信,被告方也打来电话表示感激。

专业团队重拳出击,保驾护航民营企业”——这面来自净化设备公司的锦旗,为案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从零口供到零差评,从剑拔弩张到冰释前嫌,团队只用了三个月。

对办案中遇到的法律争议,团队还通过与全国的理论界、实务界专家共同研讨等方式,借力“外脑”提高司法精准度,总结形成了一套理论扎实、操作规范的办案模式。

用高水准司法办案,为重庆检察赢得赞誉,为知识产权保护贡献一份重庆经验、检察智慧。”团队成员言谈之间,欣慰中透着自信。

近年来,商业秘密侵权案件数量不断增长,但以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实施刑事打击的案例却少之又少,刑法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够。

李光林表示,啃下这块“硬骨头”,团队对突破该类案件办理瓶颈,为民企创业、重庆创造保驾护航的底气更足了。

办理一起案件,树立一个标杆,淬炼一支队伍。

专业团队要打造成公诉的国家队”。重庆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贺恒扬曾指出,公诉人要在法庭上用自己的专业水准、表达能力、气质魄力撼动被告人,让其心服;说动辩护人,让其口服;打动审判长,理性论证让其信服;情动旁听者,让其佩服。

如何做到“四服”,以实力彰显新时代的检察自信? 唯有向专业化要检察产品力。专业的领域,专业的对手,专业的裁判,在倒逼着检察官加速度迈向司法专业化、职业化、精细化。





组建这一年,4名成员在办案时都铆足了劲,要的就是为团队“正名”。2018年,知识产权专业团队共办理要案、复杂案件10余起。此外,薛飞跨省帮助重庆骑龙火锅维权,保护全国驰名商标,同样收获良好反响。

迈出“检察圈”,融入知识产权“保护圈”。团队成员的身影也频频出现在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保护专业论坛……

重庆检察机关知识产权犯罪公诉办案团队这个名字,也越来越为业界所熟知。

接下来,团队要‘扩军’了。”据介绍,根据重庆市检察院安排,将扩大知识产权专业团队规模,进一步充实人员、壮大队伍。

打假“F4”行将称为历史,但团队的口号始终不变:“为创新者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