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纵论无人机产业发展趋势
六月二十八日,二○一九中国西部国际无人机发展论坛在九龙坡区举行。记者 张锦辉 摄
■高空(高高空)长航时、隐身化、精确打击、制空作战、微小型化及智能化、临近空间领域组网编队等是未来无人机发展的方向。
■集群智能将是无人机发展的重要趋势,但无人机集群系统还面临自主性低、协调性差等主要挑战。
■无人机行业要想健康成长,走得更远,一定要合法合规,远离“黑飞”。
6月28日,2019中国西部国际无人机发展论坛在重庆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工程院、欧洲科学院、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中国科学院大学、世界无人机联合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
本次论坛由重庆市无人机产业协会主办,具体分为三大板块:一是院士专家介绍无人机应用的前沿学术问题;二是政府部门与无人机企业对话,促进无人机应用部门和生产研发部门有效沟通;三是全方位展示无人机在配送、喷洒、灭火、监测、航拍等环节中的运用。
与会专家认为,重庆无人机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已从单一的消费领域扩展到植物保护、测绘、能源、物流、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借助人工智能、5G技术,重庆无人机行业产值还会迎来新的增长。全国范围内,无人机与各相关行业也在深度融合,不断涌现出新的商业模式,一系列种类齐全、功能多样、安全可靠的无人机产品应运而生。
据了解,从今年起,该论坛每年在重庆举办。论坛将邀请国内外无人机领域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创新应用案例,共同探讨全球无人机的发展趋势。
临近空间将是无人机研制争夺的重点
“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无人机研究的热潮,与之相关的微电子、光电子、控制、信息处理、通信与网络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无人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大响作了题为《无人机发展现状与趋势》的主题演讲。
他介绍,目前,美国已经研制出上百种无人机系统,比如MQ-9“死神”,可以在5万英尺(15240米)高度持续飞行超过24小时。除此之外,英国雷神无人机、法国神经元无人机、德国梭鱼无人机、俄罗斯鳐鱼无人机、以色列苍鹭无人机等都是世界上比较有名的无人机。
“我国的第一架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是由北航研制的‘长虹’一号。”他表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高校和企业持续的研发,我国的无人机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他看来,要发展无人机,必须突破气动布局设计技术、动力装置技术、发射与回收技术、机载任务设备技术等关键技术。
以动力装置技术为例,随着微型无人机的发展,微型动力装置成为核心研究内容之一。目前,新概念动力已经在许多正在研发的微型无人机上加以实践和研究,如太阳能动力技术正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那么,无人机有哪些发展趋势?对此,他表示,高空(高高空)长航时、隐身化、精确打击、制空作战、微小型化及智能化、临近空间领域组网编队等都是未来无人机发展的方向。
“什么是微小型化?比如纳米无人机,纳米级的,可想而知有多小。”刘大响说,不仅是在军用领域,在民用领域这样的纳米无人机也将有很好的应用,就好比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一样,纳米无人机甚至也可以钻进人们的肚子里,帮助人们进行身体检查。
另外,他还特别强调,临近空间也是无人机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方向。所谓临近空间,就是离地面40公里以上、100公里以下的空间,这一空间如今面临很尴尬的局面就是“飞机上不去、卫星下不来”,全世界都还没解决这一问题。
不过,在他看来,无人机在对特定区域的持续侦察监视、导航、导弹防御、空间对抗等方面有独特优势,是陆、海、空、天装备的重要补充力量,因此,临近空间将是无人机研制争夺的焦点,他也希望我国的无人机企业能在此多下功夫。
集群智能将是无人机发展的重要趋势
“当前人工智能处于从‘不能实用’到‘可以实用’的技术拐点,但是距离‘很好用’还有诸多瓶颈,理论创新与产业应用发展空间巨大。”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科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研究员秦小林认为,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能存会算、能听会说、能看会认的水平,甚至超越了人类,但是能理解会思考这一点与人类相比还有较大距离。
他表示,人工智能的春天才刚刚开始,这将是未来十年最具变革性的技术,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将成为趋势。
在以《浅谈无人机的集群智能》为题的演讲中,秦小林称,机器人集群控制理论研究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机器人集群智能协同控制已经成为重点研究方向。比如在快递行业,全自动分拣机器人、配送机器人等都是集群智能协同控制的应用。在无人机领域,集群智能也实现了较大发展。
他介绍,2017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实现了119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打破了美国创造的纪录;2018年,又实现200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再次刷新纪录。
除了在军用领域,在快递物流、农业、应急救援、遥感对地观测、灯光烟花秀等民用领域,无人机集群也得到很好的应用。
“集群智能将是无人机发展的重要趋势,但无人机集群系统还面临自主性低、协调性差等主要挑战。”秦小林坦言,比如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无人机还难以实现及时感知决策与实时重新规划,因此,尚需要突破协同编队控制、协同任务规划、协同任务分配等关键技术,实现无人机集群协同智能自主控制。
他表示,近年来群体智能学习与控制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我国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将此作为五大主攻方向之一,对此,他们团队已做了很多相关研究。虽然人工智能如今很火,但应该理性看待,而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无人机飞行要合规合法,远离“黑飞”
近年来,伴随无人机行业的迅猛发展,无人机“黑飞”“扰航”事件也频频出现,对个人隐私和公共安全都造成了威胁。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执行秘书长柯玉宝认为,无人机行业要想健康成长,走得更远,一定要合法合规,远离“黑飞”。
如何界定无人机是不是“黑飞”,柯玉宝有三点参考意见。第一是人员资质,驾驶人必须考取执照,持照上岗;第二是无人机要适航,经得起各种极端环境检验;第三是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人机飞行前必须向主管部门申报飞行计划。
不过,以下三种情况不需要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在室内运行的无人机,Ⅰ、Ⅱ类无人机(空机重量和起飞全重在1.5至7千克之间),以及在人烟稀少、空旷的非人口稠密区进行试验的无人机。
打击“黑飞”还要从无人机教育抓起。柯玉宝说,有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的飞手今年预计超过6万人,这是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无人机驾驶员除了要具备飞行技能外,还要熟悉无人机行业的法律法规,了解哪些是禁飞区,哪些操作会对民航造成干扰。
目前,无人机监管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通过电子围栏设立飞行禁区、限制区,也就是不该去的地方别去;二是通过无人机云平台,监测无人机运行,通过对后台的身份信息识别、飞行数据分析、飞行轨迹的追溯,为监管部门提供执法依据;三是通过对无人机的探测,身份信息比对,最终迫使违法、违规无人机降落。
不过,柯玉宝认为管控无人机应宜疏不宜堵,堵只能治标,疏导才能治本。柯玉宝建议,开放更多非禁飞区,鼓励无人机的技术创新,才是治理“黑飞”的长远之道。
目前,我国无人机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渐完善。柯玉宝介绍说,今年国家民航局飞行标准司修订了咨询通告《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规范轻小型无人机运行。(记者 张亦筑 崔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