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境内外企业青睐 两江新区成重要投资目的地
恩智浦半导体公司,全球行业前十强。
9月21日,恩智浦与两江新区签约,敲定在该区筹建中国汽车电子应用开发中心,在重庆开展无人驾驶、智能网联等相关技术领域的新技术研发。
对把这样一个重要机构放在两江新区,恩智浦执行副总裁兼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库尔特·西弗斯的理由是:“这里是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制造基地和移动终端生产基地,且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体系完善,是理想的投资目的地。”
前8个月签约项目235个
吸金1427.76亿元
库尔特·西弗斯提到的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正是两江新区重点打造的产业,也是招商引资的重点。
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介绍,两江新区的“3311”产业体系,强调做大做强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3大已有支柱产业,全力壮大大数据、大健康、绿色环保3大新支柱产业,培育发展10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10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去年以来,两江新区推动京东方第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实现了满产满销,去年已完成产值123亿元,利润实现7.9亿元。今年1至7月,京东方完成产值114亿元,利润实现22亿元。与此同时,京东方在工厂旁建设的1000万台终端显示器项目提前建成封顶,年底将正式投产。
“下一步,两江新区还要在加快配套项目供地和配套设施建设基础上,强化与京东方的发展合作,围绕‘智’字下功夫,大力发展智能化产业,并建立起‘以商招商’联动机制,发挥京东方的行业影响力和对整机制造企业的吸引力,完善整机、配套等产业链,做大产业集群。”汤宗伟说。
除了“以商招商”,两江新区还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军民融合发展产业招商。如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重庆开放实验室刚刚落户两江新区,这也是重庆首个5G实验室。实验室将推进两江新区以智能互联为基础的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云端机器人等新领域的发展,并带动医疗、汽车、工业、交通等行业的变革。
与此同时,两江新区还瞄准改革新领域招商。依托悦来新城作为全国海绵城市试点的改革契机,两江新区与同济大学等单位组建了重庆华悦生态环境工程研究院,研究院汇聚了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的8位院士和一批重量级专家,将致力于打造水土治理和环境管理领域的政府支撑平台、市场服务平台和技术转化平台。
上述项目仅是今年两江新区招商引资的缩影。今年1至8月,两江新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35个,吸引投资1427.76亿元,同比增长23.8%。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新兴产业和军民融合领域的招商,新区吸引工业项目54个,投资656.83亿元,增长142.5%,主要集中在电子核心部件、智能制造、通信设备、云计算、生物医药等领域,这些项目对完善新区“3311”产业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两江新区全域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116个,协议投资1.2万亿元以上。已建成和运营投产项目2284个,投资额达到5940亿元,占协议投资额近50%。以长安、福特、现代、上通五、力帆等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以京东方、莱宝、奥特斯、康宁、纬创、旭硕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长客、川崎、华数、中船重工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等3大支柱产业产值4142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80%以上。
破解内陆开放瓶颈
打造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
两江新区凭什么引得企业青睐?内陆开放是先决条件。
地处中西部腹地的两江新区,距离沿海、沿边都在一两千公里以上,交通物流不畅是制约内陆开放的瓶颈,若没有顺畅的国际通道,内陆开放就无从谈起。
位于两江新区核心区的果园港最初是一个散杂货码头,随着重庆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目标的定位以及两江新区的成立,历经多次调整规划,果园港逐渐焕发生机,已然成为我国最大的内河水铁公联运枢纽港。
“2006年,果园港只有一条简单生产作业线,设施落后,有时候还要靠人力来回搬运,一个月的作业量只有四五吨。”回想起最初的情景,果园港件散货分公司业务调度部负责人钟铸清记忆犹新。
“我们现在有4台门机、2台场桥,今年还会再增加一系列现代化的设备。”钟铸清说,现在果园港每天作业量就能达到四五万吨,成为西南物资集散地,矿石、钢材等大宗物资运输优势越来越明显。
如今,站在果园港集装箱作业区,可看到一派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巨大的吊机将一个个集装箱装船,远处的江心锚地,数十艘大型船舶排队等候。装有“重庆造”“四川造”“贵州造”的一个个集装箱,从这里启程,去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目前,果园港港区拥有5000吨级泊位16个,设计年通过能力3000万吨,其中集装箱泊位10个,能力200万标箱;散货泊位3个,能力900万吨;商品汽车滚装泊位3个,能力100万辆。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果园港不仅能辐射云贵川等周边地区,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物资往东部地区的进出集散基地;还通过与中欧班列(重庆)的无缝连接,使欧洲、中亚地区的各种产品经果园港“铁水联运”,发往我国东部沿海和东亚地区,与海运相比,既可大大缩短运输时间又将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同时,长江下游地区的大宗货物也可以进入果园港通过中欧班列(重庆)流向中亚、欧洲。借助长江黄金水道,果园港衔接长江经济带,沿线物流、商流、金融流,可在此直通四川、陕西、云南、贵州地区,最终形成我国东、中、西地区相互之间以及与欧亚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通道。
2016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以旅客吞吐量3588万人次跻身全球繁忙机场行列。随着前不久T3A航站楼及第三跑道的投入使用,江北国际机场将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形成“三座航站楼、三条跑道”的运营局面,可以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0万吨、飞机起降37.3万架次的保障需求。
促投资贸易便利化
构筑服务全球市场口岸体系
通道搭成了、打通了,但适宜内陆开放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仍需不断探索。
以保税区为例。“最开始,有位专家听说我们想搞保税区,摇着头说,保税加工离开海岸线500公里就不能存活,但两江新区的实践证明,内陆和沿海一样可以建好、用活保税区。”重庆保税港区负责人说。活下来、活得好的原因,就在于在中央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政策的支持下,推动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大通关模式等在内的多项改革,对内陆开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重庆在实践中认识到:开放还是一种基于理念创新的制度安排。
促进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的制度安排,是重庆两江新区进一步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2014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位于两江新区的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开展贸易多元化试点。目前全国试点贸易多元化的地区只有两个,一个是苏州,一个就是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如今,3年时间过去,贸易多元化试点改革,已让重庆保税港区企业感受到巨大变化。
重庆港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强介绍,贸易多元化试点以前,保税港区的功能主要就是保税物流和保税加工,没有贸易功能,贸易只能到区外进行。为此,港腾公司需要在港区内外分别设置运营1个仓库。进口与非进口货物需放在不同库房。向国内或国外发货时,还需要在两个库房间调配,又要产生装卸、运输等成本。
但是贸易多元化试点新增的贸易功能,让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贸易多元化试点后,允许保税、完税货物都在同一个仓库,“这样光在港区内省下的库房租金每年就达几百万元。”李强说,合二为一的库房,还省去了运输和装卸成本。
而且,以往内陆企业产品出口要先交税,退税要等到几个月后才能到账,这成为企业资金流的一大负担。结合重庆保税港区的特点,重庆海关采用GPS定位系统和“预结关+转关”的通关监管模式,在有效监管保税港区出口货物的前提下,实现“入区即退税”,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内陆地区企业出口退税滞后的问题,使出口货物转关核销率达到100%。
中国开放的薄弱环节在内陆,但潜力也在内陆。通过在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过程中发挥龙头作用,两江新区在开放领域取得飞跃式发展,尤其是开放领域的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下一步,还将进一步谋划和推动包括内陆通关和口岸监管新模式等一批新的改革专项工作,通过继续探索行政审批效率的提升,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等,营造良好的开放政策体系,在开放的高度、深度、广度上实现突破。”汤宗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