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神兽”返校了,80后妈妈有喜有忧
△田凤送小儿子黄子韬上学
“幺儿,你要听话哦。”“口罩记得戴,吃午饭了要换一次,放学了早点回家。”
5月7日,重庆市涪陵区蔺市镇中心小学校,80后妈妈田凤拉着小儿子黄子韬的手,一直叮嘱他,看着他走进校园,又是一句,“幺儿,快点走(进教室),外面晒。”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田凤经历了两次“神兽归笼”,5月7日是后一次,宣告了为期3个月的“陪读妈妈”放假了。但是,无论是在家上网课还是“归笼”入课堂,她都是有喜有忧。
罩得住:
她是两个“小神兽”的妈妈
△母子三人(中为田凤,左黄子韬,右黄子骏)
39岁的田凤在涪陵蔺市镇的美心红酒小镇工作,在仓库工作了10年左右,现在是主管。
田凤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黄子骏在涪陵区石坨中学念初一,住读;小儿子叫黄子韬,在蔺市镇中心小学校读三年级,走读。
田凤家距离红酒小镇很近,步行十多分钟,蔺市中心学校和红酒小镇仅一桥之隔。上班、送娃上学都很方便,两不耽误。
石坨中学距离要远一点,有七八公里,黄子骏上初中要住校,只有周末才回家。
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作为两个“小神兽”的妈妈,一边工作一边顾家,但还罩得住:“男孩子虽然千翻一点,但毕竟都在一年一年长大,也算是不错了。”
复课前:
“陪读”累得够呛,孩子长大长胖了
黄子骏是4月27日复课返校的,黄子韬则是5月7日开启走读模式,以这两天为分水岭,两人“喜提”史上时间最长寒假。如果算上“正儿八经”的寒假生活,他们在家的日子超过3个月。
“没有去算具体多少天,总之大概是从除夕开始,每天,在家里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他们兄弟俩身上。”不经意间,田凤总结刚刚过去的这段时间,确实累得够呛,但没有一丝抱怨。
受疫情影响,“小神兽”被困家中,与老师、同学们只能网课相见。为了做好“陪读”有关事宜,一家人倾尽全力。
首先是硬件设施必须跟得上,家里原来有一台电脑。考虑到两个人都要上网课,一台电脑不够,田凤和丈夫商量,花了三千块钱,添置了一个平板电脑。“我们都是普通工薪阶层,平时花舍不得这么花钱,为了孩子,这点钱也不算啥。”
有了电脑、平板,又担心孩子沉迷手机、网络、游戏。“我们有时候不在家,爷爷奶奶一不注意,他们会刷抖音、耍小游戏,做很多与学习无关的,我们还拿起棍棍打过。”
为此,田凤和丈夫又花钱买了很多课外读物、字帖。“这些东西,我们时常都在买,就想营造一个学习氛围,但是肯定没得在学校的氛围好。”
田凤说,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再怎么用心,再怎么督促,都不如学校能给孩子一个认真听课、认真写作业看书的好环境。
复课后:
相信学校和老师,有喜也有忧
这种在家里“窝起”的日子,随着两个孩子的分批复课,就这么结束了。
“我们来管理(孩子),太无规律了,学校才是他们这个年纪应有的‘节奏’。”田凤说,虽然疫情并未结束,她和其他人一样有点担心,但还是相信学校和老师。
“天再热,都要戴好口罩。”“不要去摸不干净的东西。”“上厕所这些,要注意卫生。”
5月7日这天,一早起来,田凤就向小儿子黄子韬唠叨。小家伙说:“妈妈,你都说好多遍了,我都背得出来了。”10天前,这一幕同样在大儿子黄子骏上学时上演。
水杯、口罩、课外书……返校复课,田凤算了算,小家伙的书包比之前要重一些。口罩是必需品,每天至少两个;课外书是她特意准备,学校课间活动会少很多,她担心孩子无聊,让他在座位上多看书。
学校实行分时段上学放学,考虑到在教室吃饭,无处洗碗,暂时使用一次性碗筷,之前的饭盒暂时放在了家里。各种事,事无巨细,都是这个妈妈的关注焦点。
这种关注,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从未间断过。此前,在家上网课时,担心孩子没有课间操,缺乏锻炼,田凤和孩子一起跳绳,还必须跳满800个,跳足40分钟。送孩子上学了,她发现孩子长高了、长胖了,“老大长高了七八厘米,特别明显。”
孩子不在身边,也有些舍不得。一转身,才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会关心人,会问自己有没有吃饭、身体怎么样,等等。
有趣的是,在家里,小家伙们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爷爷起先对戴口罩抵触,认为自己身体好不怕,小家伙起到了监督员与心理辅导员的作用,“爷爷,你不能只想到自己,也要为我们一家子人考虑”,一番“操作”下来,爷爷乖乖听了他的建议,认真对待戴口罩的事。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旭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