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观察丨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怎么建?

25.11.2020  18:12

11月23-24日,主题为“深化金融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陆海新通道”的2020中新金融峰会在重庆举行。

尽管受新冠疫情冲击影响,中国东盟贸易量今年上半年同比仍增长5.6%,东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伴随着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投资关系将更加密切、更加频繁,迫切需要一个“立足西部、面向东盟”的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的支撑。就此,两江观察与西南大学智能金融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沈冰进行了对话。

▲ 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能带动西部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提升,扭转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现状,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需要从强化金融改革创新、做大做强金融产业、探索贸易金融服务创新、推动西部区域金融交易市场建设、制定金融人才战略五个方面发力。

▲11月23日,2020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举行。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两江观察: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全面融入陆海新通道建设,为何需要金融中心的支撑?

沈冰: 金融中心有利于发挥资本集聚和辐射功能,带动金融中心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形成产业集聚,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是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驱动力,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打造内陆国际金融中心,能够带动整个西部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扭转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并通过发挥金融机制在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信息传递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西部地区,目前还缺乏一个能够有效服务“一带一路”的内陆国际金融中心,这显然不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不利于“一带一路”向纵深推进,也不利于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

因此,从国家宏观战略实施来看,重庆打造立足西部、面向东盟的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有助于发挥引领和推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作用,能够将覆盖面和影响力扩展到西部地区和东盟国家,体现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陆海新通道的使命担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独特的重庆夜景。唐安冰 摄/视觉重庆

两江观察:目前,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有哪些难得的机遇?

沈冰: 目前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面临的机遇主要有:

第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促进。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都表示大力支持重庆金融改革和发展,这为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重要保障。

商务部将支持重庆与东盟加强抗疫金融合作,加大对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金融支持,建设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

人民银行将制定有利于重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规划方案,支持重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产品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开放体系和金融生态体系,支持重庆对标国际高水平扩大金融业准入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在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

银保监会将鼓励中外银行保险机构依托中新金融合作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立足重庆、辐射西部,大力推动金融科技合作,探索建设跨境贸易融资服务平台;

证监会将支持中新金融合作,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放宽投资范围,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深入推进证券期货行业开放;

中国方面支持来自新加坡等地的金融机构来渝投资展业,研究推出中新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互通的可行性,为两地投资者提供跨境新渠道;

国家外汇管理局将支持以中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助推资本项目稳步开放,以金融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为重点积极支持重庆金融创新发展,探索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探索开展两地基金互认试点。

第二,“一带一路”向纵深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的契机,建设陆海新通道,为重庆打造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第三,中新金融峰会推动重庆与新加坡“点对点”金融合作,带动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面对面”互联互通,为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强支撑、注入了新动能。

第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实施,在西部地区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实现新突破注入了强大动力,为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

第五,金融科技对金融中心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重庆是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城市,在发展金融科技方面已走在中西部前列,为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月24日,2020中新金融峰会“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主题分论坛现场。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两江观察:在金融领域,重庆和新加坡正通过发挥“双枢纽”作用,着力提升金融功能,健全金融体系,将中新金融合作打造成中国与东盟金融服务领域合作新典范。您认为,这对推动重庆打造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有何作用?

沈冰: 今年初的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上,就提出要建设立足西部、面向东盟内陆国际金融中心,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正是非常重要的桥梁和助推器。

近年来,随着诸多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实施,来自中央及各级金融机构都对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鼎力支持,来自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和资本也加速涌进重庆,推动了金融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1.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中银金融租赁公司、建行跨境金融服务中心、交行离岸金融服务中心等一批全国性、功能性的金融机构在重庆落地,实现了保险、金融等20余类机构牌照全覆盖。此外,全国首家互联网消费金融、全国首家专业信用保证保险、西部首家民营银行等15个法人金融机构落户重庆,机构门类在中西部最为齐全。目前,重庆金融机构总数近2千家,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已初步形成。

2.金融开放深度推进。重庆获批开展国家金融标准创新建设和金融科技应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挂牌成立了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目前,重庆外商外资银行达到了16家,去年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额突破1000亿元。金融综合实力显著提高,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10%左右,金融服务实体能力不断提升。

3.重庆实施了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企业外债登记便利化等20多项外汇政策创新试点。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推出支持重庆企业在新加坡发债、允许跨境债权转让等6项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在新加坡成功上市中西部首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成功落地首笔中新跨境债权转让。此外,重庆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也有所突破,比如,首单铁路提单运单的国际信用证结算等。

4.最近,中新金融峰会签约项目达到46个,合同金额774亿元。项目涵盖了跨境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科技、多层次资本市场、机构互设、普惠金融等领域,涉及支持陆海新通道建设、赴新加坡发债、国际商业贷款、绿色债券、金融科技投资基金、中新数字证券创新服务平台等项目。

▲江北嘴金融组团高楼林立。刘潺 摄/视觉重庆

两江观察: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您认为重庆接下来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沈冰: 其一,强化金融改革创新。紧扣重庆市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金融与有关领域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对接,推动金融服务模式升级、流程再造,实现金融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鼓励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金融业态、金融服务。探索综合经营试点,开展本外币离岸金融业务,开展境外证券发行承销、投资顾问、金融产品销售等业务,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其二,做大做强金融产业。积极培育各类金融机构和要素市场,推动特色金融机构集聚,打造非银金融机构等新金融集聚区、总部经济集聚区、银行机构总部集聚区、外资金融机构风貌展示区、大宗商品交易所集聚区、基金小镇创新金融集聚地和绿色金融先行示范区。同时,进一步深化国际金融合作,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如亚投行在重庆设立分行等,使重庆成为立足西部、联动东盟的国际性金融中心核心区和承载区。

其三,探索贸易金融服务创新。随着重庆内陆开放通道逐渐建立完善,贸易经济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产生对国际金融服务的需求。重庆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积极探索贸易金融服务、物流金融服务、跨境支付结算服务、国际金融市场信息服务等金融服务创新,为西部企业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提供支持,以提升西部企业国际资本运作能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内陆国际金融中心。

其四,推动西部区域金融交易市场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从制度上打破区域性行政壁垒,强化市场机制作用。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两地金融机构可以互设金融机构分支和开展跨区域金融业务,促进两地金融一体化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成渝要形成合力与共识,共同推动建设西部区域金融交易市场,开发西部股权交易市场联合网络平台,汇集成渝两地经济金融资源,为更多西部企业提供融资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其五,制定金融人才战略。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人才是关键。实行国际化、高层次金融人才储备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要着力引进一批金融领军人才,打造高水平金融人才智库。加强吸引国际金融人才“软环境”的建设。同时,还要重视重庆本地金融人才培养,提高金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原标题: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怎么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