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观察丨这条新“走廊”,成渝怎么建?

16.12.2021  14:30

让发展的质量更高、更可持续,能源是动力强劲的新引擎。

近日,重庆和四川在九龙坡区、成都市、内江市三地 同步启动“成渝氢走廊”建设。 同时,在重庆最新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规划中, 氢能与储能被列入4个“面向未来的先导性产业

川渝为何要建这条“氢走廊”?重庆的基础怎么样?接下来怎么做?就这一系列问题,两江观察与重庆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江薇薇展开对话。

▲“成渝氢走廊”建设正式启动。(图源视觉重庆)

多重意义

两江观察: 据我们所知,全国至少有50多座城市布局氢能源产业,有些地方还联手打造“氢走廊”。氢能源为何被如此看好?“成渝氢走廊”建设对重庆有何意义?

江薇薇: 氢是一种二次能源,不像煤、石油、天然气一样直接开采,来源非常广泛,并且具有清洁无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氢能源都是极为看好的“未来产业”。

从国家布局看,我国“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对氢能与储能,都冠以“前沿科技”“产业变革”“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等表述,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落脚到重庆,我认为“成渝氢走廊”建设至少有三重意义:

首先站在服务大局的层面上说, 这条 新“走廊”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其最直接的效果,是能有效降低碳排放总量。重庆作为全国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交通运输往来频繁、增长也很快,2020年全市公路货运量增长10.8%,增速居全国第一,公路货运周转量增速也仅次于贵州,相应的,碳排放压力增大。随着“成渝氢走廊”建设启动和推进,有利于整体降低西南地区的碳排放。

加速产业发展 。氢燃料电池汽车被视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也是氢能源最易落地、最重要的应用场景。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相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氢能产业及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差距较大。“成渝氢走廊”启动建设,将有力推动技术创新生态圈联盟、物流专线联盟等平台搭建,加速聚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氢能供给、装备制造、应用场景建设等发展。

有力推动重庆能源结构变革升级 。“十三五”期间,重庆能源产品从原煤为主的单一格局向原煤、天然气、水电、风电等多元化格局发展。2020年,全市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到了全市发电量的35.6%。有了“成渝氢走廊”,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为重庆稳步推进能源结构升级提供新路径、新场景、新模式。

▲8月27日,重庆开始投用加氢站。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优势与不足

两江观察: 与其他“氢走廊”相比,重庆的差距在哪?优势在哪?

江薇薇: 目前全国有多条“氢走廊”在建,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优势最为明显。

京津冀在科技创新、产业基础、支撑要素和市场应用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长三角是我国燃料电池主要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制定了我国首个区域级别的氢能发展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基础雄厚,十分注重市场力量的培育,氢能源产业集聚区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建设较好;

长江“氢走廊”由宝武集团发起,在“制、储、运、加”等环节具有优势,已构建起政产学研的产业生态圈;

山东半岛“氢动走廊”则聚焦于绿色建筑,由潍柴集团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和东岳集团的质子交换膜项目提供强力支撑。

与这些地方相比,成渝的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具备共建“氢走廊”的良好条件。以重庆为例,2020年,TrendBank(势银)发布的《中国氢能城市竞争力30强榜单》中,重庆名列第8,说明重庆氢能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产业架构基本形成。 重庆既有长安新能源、上汽红岩、庆铃汽车、中车恒通等在整车研制方面的国内领先企业,也有博世动力、国鸿氢能、明天氢能、德燃动力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部件企业,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架构;中国汽研氢能国检中心、替代燃料汽车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庆)落户两江新区,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国家级研发平台。

供应优势较为突出。 国内目前最可靠、最经济的氢来源是工业副产氢。重庆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性化工基地,长寿、涪陵、潼南拥有丰富的副产氢资源,可以提供价格较低、供给稳定的氢气来源。此外,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和天然气制氢是碳排放最低的两种制氢方式,而重庆既有以中国海装为龙头的风电产业链,又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供应优势十分突出。

应用场景丰富。 重庆雄厚的汽摩产业基础为氢能源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例如,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开发的氢能市政环卫车已经上市,旗下氢燃料重卡被多个氢能示范城市列为推荐车型;又如,庆铃集团与德国博世集团联合打造的氢燃料轻卡,已运用于城市物流、冷链运输、市政环卫等方面。此外,重庆已建成两江新区和九龙坡两大氢能产业发展集聚区和9个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区,并确立了“两区两线”(即两江新区、九龙坡区和成渝高速、渝万高速)的发展布局。

当然,重庆目前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整体实力偏弱、产业规模较小、企业数量偏少、缺乏掌握核心技术的本土企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落后等。

▲上汽红岩生产的装载有氢燃料电池的首批氢能源重卡——杰狮H6。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四点建议 两江观察: 重庆今后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做大做强氢能源产业?

江薇薇: 近年来,重庆先后出台了《重庆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重庆市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政策措施(2021—2023年)》等,直面发展痛点,为氢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重庆战新产业“十四五”规划也部署了产业、平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重点工作,推动氢燃料商用车产业化。

我对“成渝氢走廊”及氢能源相关产业未来的发展有四点建议:

一是加强规划设计。 制定区域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分阶段确定“成渝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重点;重庆尽快出台氢能源产业专项政策与规划,指导产业整体发展;成立氢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和分工。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 优先在产业基础好、资源有保障、运营有潜力的地区,诸如两江新区、南岸区、长寿区加大加氢站、供氢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在全市建立氢气供应网络。

三是做实产业链条。 通过技术合作、人才引进、设立产业基金等多种途径支持制氢、储运氢、加氢以及燃料电池基础材料、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技术攻关,重点突破膜电极、空压机和储氢罐等技术瓶颈,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异;支持两江新区、九龙坡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支持南岸、北碚、长寿等区县建设氢燃料电池生产聚集区;加大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协同力度,加强研发、转化、应用平台建设,引进和建设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

四是拓展示范应用环境。 逐步在化工园区、经开区、港口物流、特色小镇等地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通勤服务,为下一步推动氢能源产业发展探索出更可靠的产品、更安全的应用场景以及更合理的商业模式。

原标题:【智论】这条新“走廊”,成渝怎么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