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一条咸菜路铺就微企村
△村口,“水碾咸菜微型企业特色村”的牌坊,在雾气中依然显眼。
2月12日清晨,春寒料峭,铜梁白羊镇水碾村笼罩在一层雨雾中。
一条水泥路,沿着一片竹林蜿蜒进入村子深处。村口,一个“水碾咸菜微型企业特色村”牌坊,在雾气中依然显眼。牌坊两旁八个大字“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隔很远都能看清。
沿公路进村,田间地头,还未收获的大头菜长势良好。土地边,竹架子上,搭着正在晾晒的青菜。农家院坝前,已切成丝并撒上盐的咸菜丝,弥漫出淡淡的香气。
我们走进了一个咸菜村,这里家家制作咸菜,代代传承,历史修久。
△村民们正在制作咸菜。
传统手法制咸菜助村民增收
62岁的陆西文正在院坝查看已封坛的咸菜,眼看、手摸、鼻闻,他用传统制作手法,考量这批咸菜的盐度和干湿度。十多年的制菜经验,让他得心应手,待开坛启用,这些宝贝将能为他家带来数万元收入。
“如果是贩子上门收,2元一斤,但我们不会让他们全收,我还会自找销路,市场零售、交附近公司伙食堂等,价格要高出一倍多。”做了多年咸菜,陆西文很有生意头脑,他会想方设法,让亲手制作的咸菜实现价值最大化。
陆西文介绍说,他家今年收了大头菜、羊角菜、儿菜等生菜五六吨,全部用来制作咸菜。
但是儿子并没有继承他的手艺,而是选择外出打工,目前只有他和老伴坚守在家,依然制作咸菜,“年轻人有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出去闯一闯。但这个手艺我还是要喊他回来学,以后销路越来越好后,他自然就回头了。”陆西文对此很有信心。
“今年我加入了村里搞的食佳咸菜加工专业合作社,咸菜将按照合作社制订的统一标准制作,统一销售。”他从咸菜堆里收回双手,一边拍手一边表示,成立合作社后,让整个村子制作咸菜的村民看到希望,日子还会越来越好。
△丰收的大头菜。
修通咸菜路带来好销路
告别陆西文,顺着公路走到尽头,是苏家湾,大湾子里住了十多家人。这里的人全部姓苏,全部制作咸菜。
苏培国的院坝前,铺晒着一地的大头菜。他说,今年他的咸菜不算多,“有十多吨吧,收入十来万吧”。
走进他家院坝,墙壁上贴着一张纸牌,上书“蔬菜生产中禁用化学农药警示表”。苏培国说,加入合作社后,对咸菜的制作提出了新要求:卫生、口味、绿色、安全一样不能少。不能添加的化学药品、农药绝对禁止。要打出响亮的“铜梁咸菜”,一定要遵照执行,等村里的咸菜叫响了名号,价格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苏培国回忆说,以前,村里没有水泥路,一条便道通向村外。家家户户还要制作咸菜,但全部靠人背出去村,“一背咸菜重得很,我们一脚泥一脚灰地背出去,一整背卖完也换不了几个钱。”苏培国说,自从村里修了这条公路后,村民脚不出户,贩子们自会前来,开着大货车,挨家挨户收,虽然价格不高,但人更轻松了,所以干劲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做咸菜的队伍。
这就形成了聚合效应,制作者越多,越吸引贩子前来,这里的咸菜名气也越来越大。苏培国申办了微企,并从中偿到甜头,国家补助为他修建了咸菜展示厅、操作池等设施。
硬化公路带来了销路,带来了客户,带来收益。大家都将这条路称为“咸菜路”。
△村民们正在制作咸菜。
合作社让传统咸菜有了统一标准
上游新闻记者的造访,惊动了村委会主任周艳平,她急急赶来,手里拿着一个像温度计一样的小仪器。“记者来了好哇,多帮我们宣传,我们要创造重庆的咸菜名牌。”周艳平补充说,目前他们已经在计划申请“地理标志”和“绿色食品认证”。
周艳平说,水碾村种植加工咸菜的历史已超过300年,形成了色泽亮丽、鲜香味美,咸甜皆宜,脆而不绵,辣而不燥的特色。
她晃了晃手中的仪器说,“以前,由于没有统一的制作标准、农户各自生产出来的咸菜标准不统一,售价也高低不同,农户间常会通过’杀价’方式争销路,这样一来损失的只是加工户自己。”今年的月份,在铜梁区政府的帮助下,2016年8月成立了咸菜专业合作社和咸菜微型企业特色村,咸菜生产统一了加工工艺,并统一制做了礼品包装。“这些努力将大大增强水碾村咸菜的附加值。”
周艳平手里的仪器就是专门用来测试咸菜干湿承度的,“以后我们村里的咸菜都是统一标准,咸淡口味,干湿承度都一样,这将更有利我们打开市场,提高知名度。”她介绍说。
微企村助推咸菜产业提档升级
目前,水碾村十九个村民小组,有十个小组都在做咸菜。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年加工量近千吨,年创收750多万元,年人均增收2740元。
目前,水碾咸菜微型企业特色村共有咸菜加工户100多户,其中成立微企的有34户,成了名副其实的微企村。合作社为这34户微企户统一购置了咸菜切割机和陶罐。同时,镇里通过与重庆中药研究院等食品科研单位和食品知名企业的合作,开发出了罐装、瓶装和袋装的产品。
下一步,合作社还准备在安居古镇、铜梁城区以及主城区,开设精品咸菜专卖店。“标准化,深加工是合作社成立后的首要完成作务。同时,有了深加工产品,我们还将结合农村电商触网销售,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力争早日打响品牌。”周艳平介绍说。
沿“咸菜村”原路返回,一路上,鸡犬之声相闻,农家院坝里,笑意盈盈的村民忙着贴春联、磨汤圆, 为过一个幸福的团圆年做着最后的准备。
在咸菜的清香,浓郁的年味中,忙碌了一整年的水碾村村民们,正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游新闻记者 杨野 摄影 许恢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