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产传说(78)丨奉节土火纸:世代相传延续了五辈人
29.06.2017 23:14
本文来源: 重庆晨网
来源: pimage.cqcb.com
在奉节九盘河的竹林深处,有一间三峡库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造纸坊。从清朝咸丰年间李明祯开始,世代相传延续了五辈人。在从前,火纸除了用作民间祭祀焚烧,还常用来包面、密茶。
一架百年椆木水车,几坪池子。后山十余亩地,全都用来栽竹。
水的冲劲推动水车,水车一转,轴端的横木便撬动大木锤,锤成竹条。
浸泡两个月石灰水,直至竹条青色褪去,竹皮发软。清洗之后,再次驱动水车反复捶打,直到把竹料的茎杆纤维打碎切断,舂成更细更绵的浆状物。
再经过踩茸、浸泡桐油等步骤,就是最关键的——舀纸。舀纸用的竹簾薄如蝉翼、细如铁丝。从前造纸家家都有的镇坊之宝,如今已凤毛麟角。用竹簾把竹茸纤维从水池里舀起来,榨干水分,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公元105年,蔡伦就是用树皮、麻头和旧渔网,像这样子捣烂舀浆,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植物纤维纸,人类的文明从此在这方寸间流淌了千年。
十天半月后,待纸里的水分彻底风干,就可以一一收下,齐纸分装了。做好的火纸呈黄色,每张约一毫米厚,坚韧皮实,纯天然环保洁净。李家纸坊每年生产两万斤火纸,销向奉节南岸的九里、荆竹、冯坪和湖北恩施一带。
天色向晚,深山无桥。要往对岸,必须得靠一架原始的溜索。两棵古树,一套滑轮,一张倒置的桌子。每隔一段时间,李高强都要乘坐父亲自制的溜索渡河,把土火纸运往对岸销售。
原标题:重庆老手艺:奉节土火纸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本文来源: 重庆晨网
29.06.2017 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