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产传说(125)丨高山下的重庆皮鼓:制鼓不用一根钉,制皮上色打一年

05.09.2018  17:48

重庆云阳有一种打击乐器,常常出现在祭祀、庆典、丰收、娱乐等仪式上。当地一位老师傅,擅于制作这门乐器,他之所以被当地文化部门视若珍宝,是有原因的。

目前,该县唯一能完完整整制作这门乐器的人,就属他一人。

说来这门乐器,大家听上去都挺熟悉——皮鼓。不乐观的是,云阳皮鼓正面临失传的危机,我们去拜访了这位老师傅。 

3个黑包3间屋

一提皮鼓,当地人随口便出一个人名——徐玉明。

老徐55岁了,人缘挺好一人。若想登门和老徐唠唠嗑,还得碰碰运气。

大忙人老徐,不止会做鼓,还会打鼓。

据说,老徐所在的平安镇辖内20个村和30个社区居委会,一旦有丧事喜事要办,一旦逢年过节或重大活动,都离不开老徐。

昨日10时30分,按村民给的地址,我们去到了云阳平安镇平安社区24组6号。

正门门窗紧闭,绿色铁门上印着白色字体,是老徐的电话。侧门开着,3个显旧的黑包挂在进门墙壁上。

没拿包,就没活路做。”老徐的老伴朱成英正在熬玉米稀饭,笑呵呵地跑出来,说老徐隔壁串门去了。

你看着就好 别去乱动哈” 朱婆婆指着墙上的物件说

偷偷看了看几个包,里面装着木槌、唢呐、梆子、小锣……都是老徐的谋生工具。黑包旁,正好挂着两个刚完成的皮鼓。

老徐两岁半的小孙子登上靠墙的凉板床,踮着小脚想摸摸那鼓。只见,朱婆婆一个箭步上去,把小孙子立马抱下来,悄悄在耳边说:“别摸你爷爷的鼓,他要吵你,那是他的命!

老徐的一套完整“装备” 

大约等待半小时,老徐回来了。带我们参观他的工作室。

简单的说,老徐的老房子,楼上住人,楼下最大的3间正屋用来做鼓。

一间放工具,墙壁上挂着几把斧子和几摞麻绳。一间放切割机,专将木片加工成弯木,用于制作鼓桶。最后一间用来组装,朱婆婆也只能在组装环节,帮老徐打打下手。 

老徐戴着帽子用机器切割木料 

牛皮取决音色好坏

老徐说,做这鼓相当考人。年轻时候,一年能做个百把个。现在老了,做五十个就差不多了。

你的鼓为啥不上色啊?”我们指着挂在墙上的鼓,一个直径一尺,一个直径八寸,还呈白灰色。

鼓声高亢 清脆是老徐追求的声音

嘿,不要以为鼓组装好了就完事了。至少敲打一年,才能上色。”老徐说,就像人穿衣服,时间久了,衣服会旧,鼓声也会变音。

他的意思是,这一年后,若鼓声越变越醇,则放心上色。若声色变软变杂,则须补修。而鼓音好坏,取决于那张皮的好坏。

木锤每敲几下,鼓面也逐渐变紧, 此时用手试音也需要多年经验

做了大半辈子鼓,老徐用于绷紧鼓面的皮,一律只要万州运过来的新鲜水牛皮。黄牛皮一律不要,嫌薄。

水牛皮每张至少100来公斤,厚薄均匀。”少于这斤数,老徐也是不要的。

整理牛皮,是制作皮鼓最关键的一道工序,他走了9步:给水牛皮刮毛;将牛皮裁成小方块;然后削皮,去掉外层黑膜和里层残留物;牛皮晾干;再将牛皮浸泡;硝皮;把牛皮裁成圆形;在圆皮边上打眼;最后在眼子上穿绷紧鼓面的皮筋。

要是卖得不急,老徐的鼓即便做半个月,也赶了点。

老徐的墙面挂满了各类工具

眼前的老徐红着脸,闷在房间里,头顶老式电风扇,精雕细琢。

景点或市场上卖的皮鼓,多数是羊皮绷的。这种鼓,打起来声音沉闷。皮鼓,声脆,震撼得多。”老徐说,关于皮鼓的常识,大家都应知其一二。 

这功夫想偷学都难

制作鼓身

制作木锲子

在云阳,打鼓的手艺人还是多,但能完完整整制作好皮鼓的人,唯有老徐。

所以,老徐的鼓,做一个,卖一个。平安皮鼓,也因为老徐喊出了名号。

多年来,老徐习惯性的将买鼓人的电话都记在用烟壳做的“通讯录”上

他的大鼓,除了端放在云阳各类寺庙外,还常年出售于重庆万州、开州、巫溪、奉节、巫山等地。贵州、湖北、黑龙江等地,也有他的客户。供不应求。

老徐这辈子没出去打工,就守着这么一门手艺,养活了一家人。

朱婆婆说,不少客户趁上门买鼓,想偷学几招,都没成功。甚至有外地客户住他家一个多星期,也没掌握精华。

选好鼓面,准备套上鼓身

妻子搭把手用粗麻绳将鼓面鼓身固定好

老徐有5个兄弟,他是老幺。这门手艺传到他这,已是第五代。其家族自清代末期起,由曾祖父拜师学艺开始制鼓。5岁起,他便接受祖父和父亲的口耳传授,16岁起,制鼓可以独立操作。老徐认为,这手法,不花个几十年累积,光凭肉眼,绝对拿不下来的。

他端出一筲箕楠竹楔子,里面的每一颗,都被他用铁锅炒得黑溜溜的。原来,扎鼓桶不用一根钉子,能达到密不透风的效果,诀窍就藏在这。

已经做好的鼓身

不仅如此,鼓身制作要采用柏木、桑木或结构密实的杂木;安装鼓内支撑圈时,要先前将多余的蒙皮削掉;除此之外,鼓身两端要锯整齐,鼓口子用刨子刨平等等……老徐的手艺,他的一双儿女也是一知半解。 

传承问题迫在眉睫

老徐,你好,我在大庆油田!

诶,我在屋,你说。

我的鼓做好了吧?

好了,过两天就寄过来。

想你了,想家乡了,向你问好。

好……

拜访老徐期间,远在黑龙江大庆油田的云阳人张邦正,给老徐来电。挂在墙上的鼓,其中一个是张邦正的。

张邦正退休了,是老徐的老乡,年轻时期,两人打过鼓。老徐不会表达,老老实实一问一答。所有乡愁和兄弟情谊,他一并注入做鼓的过程。

墙上另一个鼓,是为巫溪一个80岁老人做的,老人叫刘清轩。两人保持联系20多年了。

过几天,我给他送巫溪去。”老徐说,即便现在家乡变化再大,城市变化再快,他还得做好分内的事。

他所指的,正是民间手艺人的诚信和传承。

老徐试鼓 喜欢闭着眼

临行前,老徐坐在老屋中间,为我们打了一段迎新鼓。

透过斑驳的窗户,望进去,他端坐在皮鼓前激扬的表演,沉浸,忘我。

当现实照进生活,他的皮鼓照亮了他。他的作品,无疑是当地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李琅 李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