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 创新奖获得者卢尧 “教育扶贫”的创新执行者
卢尧(右)在贫困户家里了解其子女上学状况。(受访者供图)
“精准扶贫,关键的关键是要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把家底盘清。”国庆前夕,巫山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委主任卢尧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卢尧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带领教育工委、教委领导班子上山下乡、进村入校,跑遍了全县26个乡镇(街道)339个村(居)286个校点,精准掌握了巫山县教育发展家底,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和呼声,为贯彻落实“精准方略”把好第一把脉。
“教育扶贫能够斩断穷根。”卢尧说,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闭环”资助法的思路,即在资助过程中做到精准宣传资助政策、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精准兑现资助资金、精准核查比对,实现了无一个学生因贫失学的目标。同时,采取随班就读、集中就读、送教上门相结合方式,实现县域内适龄特殊少儿教育全覆盖。此外,通过“一生一案、一人一策”,使辖区内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49%以上。
扶贫扶智,一个都不能落下。这些年,在教育和脱贫攻坚的实际工作中,卢尧亲眼目睹了不少贫困家庭因贫困导致孩子辍学,从而陷入“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例如,巫峡镇春泉村贫困户章裕发的孩子因早产导致脑瘫,左眼斜视,四肢痉挛无法自主站立,基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虽已8岁,但仍需父母全面照顾。
卢尧深受触动,立即着手落实帮扶。通过两年的送教上门,这名孩子的认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能认识自己的名字以及家庭成员,能区分空间方位和认识简单的数字。更为可喜的是,因为孩子的进步,章裕发对改变家庭状况有了信心,家里已经能够腾出一人到县城务工,每月收入3000—5000元不等,贫困面貌明显改善。
他还根据群众入学需求,科学调整校点布局,将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村校教学点优化为104个,实现无一个适龄儿童因居住偏远影响上学的目标。
“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抓好教育扶贫,让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作用持续发挥。”卢尧表示。
(本组稿件由记者颜安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