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遇见巨变|个体户!改革开放成就的传奇
坐标:重庆
人物:杨坤龙
时间:10月3日
2018国庆黄金周进入第三天,虽然淅沥沥的小雨间断不停,却仍未挡住热情的四方游客向重庆聚集。这一天,我们在重庆遇见了杨坤龙,一个45岁的中年人。这场遇见,原本很平常,但因为改革开放,杨坤龙把我们带回到了这场巨大变革之中,一起聊到了40年巨变中一个特殊群体的故事——个体户。
一次相隔千里的“梦想”碰撞
杨坤龙,四川达州人,1973年生,父母都是老师,杨坤龙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从小,父母的愿望就是希望杨坤龙能好好学习,将来能像他们一样,做一个人民教师。
在杨坤龙7岁刚刚入学踏上“教师”愿望之路时,一场改变中国的改革正在千里之外的浙江温州发生。这就是1980年12月,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正式发放,这张编号为10101号的执照持有人名叫章华妹。
“没想到,那时候我父母的愿望竟然撞上了改革的梦想。”更让杨坤龙及其父母没想到的是,而后的杨坤龙竟然与远在浙江温州的章华妹走上了相同的道路,由一名个体户开始了他真正的人生梦想。
不久前,有媒体曾回访了章华妹。
1960年出生的章华妹,上完初一便辍学了。温州经商气息浓厚,章父解放前也做过布匹生意,于是摆摊做小生意成了她辍学后的选择。那是1978年,18岁的她在家门口摆了张凳子,放些纽扣、小日用品,就开干了——每天能挣一元至两元,足够维持日常家用开销。
但当时摆小摊“不合法”,担惊受怕的日子持续到1979年某天,章华妹被告知:“现在国家政策放开了,允许私人销售货品,你们来工商局登记领证就可以合法经营了”。
章华妹,提交了申请。等了1年多后,1980年12月,章华妹才如愿以偿:拿到了“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那时的杨坤龙哪里知道这些,后来长大了才渐渐从新闻媒体上知道了章华妹这个人及其她的传奇故事。
一次人物专访,一张全家福
与章华妹同样的故事,也在重庆发生,虽然杨坤龙那时候还小,也还没有进入重庆。但1981年的重庆和全国很多城市一样,个体经济蓬勃发展,同样也陆续发出了第一批个体户营业执照。
邱守雄就是重庆第一批拿到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个体户之一。
四年前,上游新闻记者徐菊以重庆晨报记者身份,在朝天门圣名公司专访了时任圣名国际世贸城招商顾问的邱守雄。彼时,邱守雄已66岁,与记者见面后邱守雄展示了一张泛黄的全家福。
这是一张一家四口的合影照,拍摄于1983年国庆节的鹅岭公园。
虽然这些看似与杨坤龙的遇见无关,但如果说章华妹、邱守雄是第一代个体户,那么杨坤龙他们的后继者,“正是看到了个体经营生意好做,能兴家致富,这才改变了我最初的梦想之路。”杨坤龙说。
再回到邱守雄那张拍摄于1983年国庆节的全家福,“当时生意好做得很,随便卖什么都能赚钱。”政策好了,生意顺利了,从1981年拿到营业执照,到1983年曾经“不务正业”的邱守雄不仅结婚还有了女儿。
“记得当年鹅岭公园还要收门票,那时的相机也没有这么普及,我们看到有人专门支了个架架在照相,就去拍了一张全家福。”邱守雄说,那是他这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时至今日,在记者的工作电脑中,仍然存放着对邱守雄的那份采访稿件,那张极具时代意义的全家福同样存在。
而此时的杨坤龙,正在爸爸妈妈的照顾下,踏实求学,一步一步向着“教师”这个愿望前行。又一个10年后的1993年,杨坤龙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四川师范大学,选择了师范专业。
一颗不安的心,一次成功的尝试
都说改革是在不断的尝试中前行。1993年当杨坤龙进入大学时,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在以一种前所未见的速度改变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或许正是大学的求学经历,坚定了我新的梦想。”杨坤龙的心开始不安分了。
“经过10多年的改革发展,个体经营、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大学毕业时,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决定放弃父母那样的生活方式,去闯荡大市场。”这一年杨坤龙遇上了重庆直辖。
也正是这一年,杨坤龙踏入了重庆,在第一批、第二批由个体户起家的老板手里做起了销售,跑商场,做百货。
“那个时候,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市场生意比较好做,很多做食品的,饮料的,服装的,皮鞋等手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小的商超代理商也大量出现。”
而重庆也因为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商业改革“四放开”,使得重庆朝天门的批发商,南岸四五六公里沿线的服装小厂,南岸涂山一带的皮鞋厂,海棠溪的羽绒服厂生意如火如荼。
几个月后,聪明肯学的杨坤龙就提升为了销售经理,年收入可以达到10多万元。“这是改革开放造就的一个黄金时代,同样也是因为改革放成就了像我一样的无数的怀揣拼搏梦想,勇敢尝试的人们。”杨坤龙的言语间既有对时代的感激,同样也流露出那个时代背景下成功人士的几分傲娇。
相关数据显示,到1983年元月,重庆市中区(现渝中区)的个体户已有3270户个体户,从业人员有3728人。
拿了营业执照自己创业做老板
麦德龙、沃尔玛、卜蜂莲花、人人乐、永辉、华润万家等等国内外超市,都悉数进入重庆市场。拥挤的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新奇的促销方式,宽敞的大卖场,做什么都生意红火。
就这样,又一个10年之后,杨坤龙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继续搏浪前行。
个体户,不就是自己开商店,自己当老板吗?我也要拿一张自己的营业执照,自己当老板,只不过,杨坤龙开的不是商店,而是“公司”。2002年,杨坤龙实现了这个愿望,专销雪饼,水果罐头等知名品牌产品。
第一年,销售收入就突破了百万,杨坤龙尝到当老板的甜头。
接着,杨坤龙开始扩大产品范围,2009年,他代理了磁器口一款麻花,第一个月就销售了60万,一个麻花,一年卖了一两百万,麻花厂乘机购买了物流车,改善了办公环境。
而后,如同当年的最初的那些个体户一样,很多人都从个体户做到了几十上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大公司,杨坤龙也一样,他在当了10年老板后的2012年办了一个新公司,取名陈吉旺福食品厂,专注于重庆特色小吃——麻花。
如果说章华妹、邱守雄他们创业时是拼门店,占街头旺铺,那么此时的杨坤龙果断的抓住了互联网商机,开始抢占电商平台销售和传统销售两条腿发展,陈吉旺福供不应求。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改革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而创新创业又为更多像章华妹、邱守雄、杨坤龙等等这样的创业者源源不断的带来新的希望、新的商机和新的动力。
2018年,陈吉旺福构建了国内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产能达10亿的自动化生产线将全线投入使用。陈吉旺福遍布全国31个省市3000多家商超。同时,电商、微商销售也势如破竹,陈吉旺福小麻花的年产销量名列全国行业前茅。
杨坤龙把自己归结为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在个体经营、公司经营的改革浪潮中获益的万千平凡劳动者之一,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创富故事,也仅仅是改革开放40年里的一个参与者和见证者。
上游新闻记者 徐菊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