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来累计完成整治项目2700余个,700余万人直接受益
1月13日早晨,长寿区龙河镇仁和村的保洁员张绪良准时出门,到村子里清扫、收集垃圾。“别看如今路上挺干净的,过去村里可是连垃圾箱都没有,垃圾随处可见。”张绪良说。“变化是在2014年初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后出现的。”龙河镇副镇长徐嘉告诉记者,从那时起,仁和村里安放了4个垃圾箱,垃圾统一转运到区里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填埋。
2013年,市委、市政府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列为重点民生实事,计划到2017年完成2000个村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任务。
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2016年,我市共完成500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加上之前完成的2200多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4年来累计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2700余个。项目村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60%、70%,700余万人直接受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生活环境更加漂亮了。
突出整治重点,累计完成2700余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
肆意横流的生活污水,过去一直让丰都县双路镇花园村的村民头痛。
丰都县环保局规划督察科干部孙华伟回忆,以前这个有1600多人的村子只有一座小型化粪池,生活污水在进行简单的沉淀处理后便径直流入农田菜地。如今新建了小型污水处理站和污水管网,全村80%以上的生活污水,都能通过污水管网进行收集处理。
在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过程中,我市通过突出重点内容、抓好重点区域,让许多项目村的村容环境,都像丰都县双路镇花园村一样得到了改善。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重点内容是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及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等‘三治一保’;重点区域是撤乡并镇后的场镇、城乡结合部的居民聚居区、农民新村、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我市共完成500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加上之前完成的2200多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目前已累计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2700余个。今年,我市将继续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突出重点,力争年底实现乡镇、撤并场镇和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农村聚居点集中式污水处理全覆盖。
规范项目管理,垃圾处理要求做到“四个方便”
每天早上,渝北区古路镇草坪村村民罗永素都会将两袋垃圾分类投放到垃圾箱中。“一袋是菜叶和果皮之类,另一袋是餐巾纸之类的,现在大家都习惯把垃圾分类后投到垃圾箱里面,过去村子里遍地垃圾的情况基本消失了。”罗永素说。
“草坪村的变化得益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渝北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生活垃圾的治理方面,他们采用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中转、市处理”的方式。在居民区旁边就近设置多个垃圾箱,每家每户自行将垃圾分类,丢进垃圾箱,然后由村统一收集,经镇、区中转,最后由市里统一处理。
草坪村的做法并非个案。“在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强化技术工艺支撑,做好项目的选址、规模和技术论证,确保设施建成后能够稳定发挥作用。”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例如在垃圾处理上,要求做到“四个方便”,即方便农户倾倒、方便村级收集、方便镇级转运、方便县级处理,并与市政部门现有系统衔接,实现“户集、村收、镇运、区域处理”。
为了加强部门资源整合,我市要求对纳入连片整治的区域,农业、建设、卫生、市政等部门优先安排涉农项目。另外,我市还制定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和全过程管理办法,坚持项目建设用地、运管机制、建设时限和技术工艺等四个落实,严格项目招投标管理。
完善长效机制,建立“市—区县—乡镇”三级环境监管网络
要从根本上改善村容村貌,还要强化环境监管,让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形成长效机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长寿区江南街道天星村,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老陈,最近猪儿长得怎么样?”每隔一段时间,长寿区江南街道环保所的工作人员,就要到辖区内天星村村民陈家林的养猪场进行回访。
以前,陈家林在自家住房边上搭建了一个简易猪圈,养了近100头猪。粪水顺着排水沟流到山坡下的农田和山坪塘里,严重污染环境。
“我们发现后立即要求他进行整改。”长寿区江南街道环保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陈家林随后租下一片远离民居的荒地,修建了标准化圈舍、雨污分流管道、沼气池、雨水收集池、干粪堆放区。为确保养猪场污染环境的情况不再出现,环保所工作人员会定时对陈家林的养猪场进行回访,检查粪污处理设施是否正常使用。
“对办结案件进行定期回访,能够在检查整治成果的同时,发现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加强环境监管的力度,让农村环境得到持续改善。”该环保所相关负责人说。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优化机构设置及职责调整,目前我市已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环保机构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市—区县—乡镇”三级环境监管网络,“确保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得起,更运行维护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