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重庆在行动
七月十二日,大足区万古镇黄角凼河,工作人员正在探查。首席记者 谢智强 摄
通过新建污水管网、扩容污水处理能力、河道清淤疏浚、边坡修整和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整治举措,大足区万古镇黄角凼河水不再散发恶臭,村民对现在的黄角凼河较为满意
夏雨淅淅沥沥,下了好几天。雨水带着泥土,汇入黄角凼河。
有些浑浊的黄角凼河,穿过大足区万古镇曹家村又汇入淮远河。
“老欧,这河沟不下雨的时候还多干净的,一下雨就浑糟糟的。”
“再浑也比以前好,以前那都不能叫河水。”
7月12日,雨中,曹家村村民欧国树和林光树途经黄角凼河,看着河道两侧清淤后未完成整治的护坡,轻声聊着。
尽管河水浑浊,河道清淤后护坡整治和生态修复等都尚未完成,但许多曹家村村民与欧国树和林光树一样,都对现在的黄角凼河较为满意。
因为,曾经的黄角凼河,是一条散发着恶臭,水体成乳白色,让两岸居民苦不堪言的“牛奶河”。
大量污水直排
黄角凼河一度成了“牛奶河”
黄角凼河不长,仅有1.6公里,河道最宽处也仅有5米左右。
曾经的黄角凼河,也是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是两岸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万古场镇规模不断扩大,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污水处理需求。
“场镇生活污水管道走线落差较大,部分检测井和管道年久失修出现破损,造成大量污水从检测井和管道破损处溢出。”万古镇副镇长唐政介绍,再加上万古镇建设大足高新区,人口快速增加,万古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仅为每天1600立方米,而万古镇每天产生的污水量达到了4000立方米,已经远远超过万古镇污水处理厂的最大日处理能力,每天有大量生活污水进入黄角凼河。
不仅如此,万古场镇未实现雨污分流,下雨的时候,大量雨水混合污水外溢进入黄角凼河。
久而久之,黄角凼河成了一条乳白色的“牛奶河”,河水不仅散发恶臭,而且造成周边生态恶化,也让周边居民痛苦不堪。
“种地浇菜是不能用的,用河水洗手,手都要痒几天。”欧国树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河边坡地上原本可直接饮用的井水也因河水渗入而浑浊发臭。
河道淤积严重
清淤量超过8600立方米
被严重污染的河水汇入淮远河后,淮远河水质也严重恶化,一度降至劣Ⅴ类。
“淮远河在铜梁境内汇入小安溪河,并进入涪江。淮远河水质恶化,也会给小安溪河的水环境质量造成影响。”大足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兰华海介绍。
黄角凼河的治理已刻不容缓。
“今年4月,我们启动了黄角凼河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河道清淤疏浚、边坡修整、生态修复等。”大足城乡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黄角凼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具体实施单位,其监事长曾庆友介绍,因今年雨季过长,黄角凼河的清淤疏浚和边坡整治工作严重受阻,进展较慢,“河道淤积极为严重,需要清淤疏浚的河道仅长1168米,清淤量却超过了8600立方米。目前已完成980米河道的清淤。”
记者在现场看到,清淤疏浚后,原本深不过50厘米,最宽处仅有5米左右的黄角凼河河道平均深度增加了1.5米左右,河道最宽处超过了15米。
“如果天气合适,7月份我们将完成所有的清淤任务和边坡修整。”曾庆友告诉记者,在边坡修整完成后,将栽植以风车草、菖蒲为主的生态修复水生植物,总面积将超过2300平方米,还将对黄角凼河河水进行定期水质监测,观察水质变化情况,并适时制定改善水质的针对性措施。
只有阻断污染源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然而,清淤疏浚、边坡修整和生态修复只能治“标”,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黄角凼河污染的问题。
“河水被污染,根源在岸上。只有阻断岸上的污染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兰华海介绍,为了解决万古镇污水处理厂处理量不足的问题,万古镇新建了一条二级管网,将70%的生活污水引流至新建成的大足高新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在4月份建成投用,设计处理能力为每天1万立方米,完全能够满足大足高新区的污水处理需求,同时能够接纳70%的场镇生活污水。”
解决了场镇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万古镇又对场镇污水管网进行了全面排查,并正在对破损的管网进行更换和修补。唐政介绍,“我们还启动了排污口专项整治工作,将周边洗车废水、散居群众生活污水等全部接入污水管网。”
此外,万古镇新建了一条污水管网,将黄角凼河沿岸散居的26户居民的生活污水全部接入污水管网。
阻断了污染源,基本完成了清淤疏浚,如今的黄角凼河褪去了乳白色,也不再散发恶臭。
“洗手不痒了,不下雨的时候还能洗衣裳,也能浇菜了。”林光树说。
今年5月及6月,淮远河监测断面监测数据显示,淮远河水质已由劣Ⅴ类,提升至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