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县多措并举优化农村教育资源
第一,优化农村办学条件。一是科学规划布局。 坚持“适度超前、分步实施、持续发展”原则,专项编制十三五中小学校布局规划,按照“一校多点”模式,整合优化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教学点45个,到2020年,农村学校拟新建2所(高家镇第二小学,龙河镇第二小学)、迁建2所(仁沙中心校、丰都一中),实现乡镇教育资源办学效益最大化。 二是强化标准建设。 实施“校地扩展、校舍建设、场地软化、明厨亮灶、厕所改造、校园文化、绿化美化、特色打造”八大工程,促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生均校地、校舍、体育场馆达标率为97.2%、96.5%、97.2%,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仪器设备、“三通两平台”建设达到市级标准,开水供应设施、供餐食堂设备、淋浴设施、六大功能室等达到“底线”要求。 三是狠抓政策倾斜。 完善公用业务经费、建设项目等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政策,原则上新增义务教育经费的80%用于农村学校,按照每年4万元、2万元、1万元不等的标准向农村小规模学校倾斜公用经费。 四是关注民生需求。 针对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集聚、困难家庭群体较大问题,推行“思想政治、人格品质、心理情感、行为习惯、营养健康、安全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模式,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贫困资助、营养计划政策全覆盖,农村高寒地区寄宿制学校全部实现空调取暖。
第二,优化农村师资力量。一是合理配置学科教师。 据实核定农村教师编制,优先满足乡村学校教师需求,农村学校音体美等学科专职教师配套率达80%。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乡镇寄宿制学校提供工勤和教学辅助服务750人。 二是有序推进城乡交流。 探索建立刚性交流与政策激励相结合的干部教师交流机制,通过“三区”支教、学区走教、跟岗研修、顶岗交流等方式,每年交流干部教师300人以上。推行乡镇内音体美、英语等紧缺学科教师“一校多用”和“走校”制,为农村学校提供师资支持。 三是大力促进专业发展。 健全国市、县区、校级、远程四级培训网络,完善“县、片区、学校”三级全员培训体系,农村专任教师参培率达100%。优化绩效工资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政策,按每月200—1000元的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贴和200—300元的乡镇工作补贴实行梯次分配、动态管理,切实解决教师身心健康及生活学习问题,保障农村教师队伍稳定。
第三,优化农村育人质量。一是激发改革动力。 重点针对农村学校班数少、学生少等特点,深入探索小班教学方式,强化“一对一”教学辅导,依托互联网资源,推进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学生由内向变为开朗,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课堂焕发出生机活力。 二是增强特色魅力。 围绕创办“百姓身边好学校”,着力打造“一校一特、一校一品”,推进农村学校内涵发展。各校结合乡土人文、师生爱好组建兴趣小组和社团,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活动项目,体现乡土特色。都督中心学校师生的葫芦丝表演成为当地旅游亮点节目,“武平根雕”“柚见花开”等校本特色彰显。7所农村小规模学校被评为市县级科技、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 三是坚持帮扶助力。 建立11个片区,以片区初中、中心校为龙头,发挥资源、品牌优势和先进管理、办学思想辐射带动效应,整体提升区域办学质量。以实施东西扶贫协作、领雁工程等为抓手,实现以强扶弱、以老带新,13所直属学校常态化帮扶64所农村薄弱学校,通过送课下乡、教研互动,助力农村学校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