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 | 黄庭坚、陆游等文豪为何爱在涪陵这个地方题字咏诗
“枳县当三峡,巴梁对两渠……”这是明代诗人曹学佺在万历二年(1574年)游历涪陵时有感而作的诗歌《涪州》。
“枳县,即涪州;巴梁,即巴子梁,今天的白鹤梁;两渠,指长江和乌江。”站在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前,涪陵区古诗研究者王小波指着一旁的长江说,这两句诗的大意是:涪州城地处长江三峡的交通要道上,而白鹤梁位于长江、乌江的交汇之处,这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同寻常。
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的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以及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2000多年前,巴国便在此设郡,秦、汉、晋时设枳县,自隋唐以来一直为涪陵州(县)所在地。
千百年来,涪陵的山水风物与历史文化,不仅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涪陵人,还成为杜甫、苏轼、陆游等大家歌颂的对象,留下了传世诗咏之作。
谁为涪陵写下第一首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涪陵历代诗文选校注》一书,收集整理了涪陵历代流传广、影响大的200余首古诗。
那么,谁为涪陵写下第一首诗呢?
据王小波考证,最早涉有“涪”字,并以其指代“涪州”的古诗,是唐代杜甫所写的《杜鹃》:“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从诗文可知,唐朝以前在今涪陵与万州一带没有“杜鹃”这一飞禽。
诗题中最早有“涪州”二字的,是唐代张祜的《送李长史归涪州》:“涪江江上客,岁晚却还乡。暮过高唐雨,晨经巫峡霜……”
王小波介绍,该诗收录在《全唐诗》第510卷中,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简洁明快的笔调,让我们得以了解古涪州的风貌,同时写出了送别友人时深厚真挚的感情。”
此外,诗文中最早有“涪陵”两字的是唐贯休《晚春寄张侍郎》中的“遐想涪陵岸”之句;最早直接以“涪州”为名的诗是南宋陆游的《涪州》,之后直接以“涪州”为名写诗的历史文化名人还有曹学佺、刘光第等;诗题中最早出现“涪陵”两字的则是北宋宋翰的《题涪陵郡》。
黄庭坚、陆游等文豪为何在北岩题字咏诗?
在涪陵城对岸北山坪的南麓,有一片天然大石岩,涪陵人称北岩。宋代以来,官宦名流、文人学者路过涪陵,大多要去北岩游览,并题咏古诗。
记者从北岩山脚蜿蜒而上,一路岩腹虚敞,藤萝如帷,沥泉霏坠,幽邃而雄峻。由于崖壁砂岩易风化,沿途题刻字迹多漫灭。“崖壁现存题刻70余幅,但据文献记载,北岩题刻应有百幅以上,绝大部分均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书法、文学艺术价值。”同行的王小波说。
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陆游慕名来到北岩游览,留下《北岩》一诗:“舣船涪州岸,携儿北岩游。摇楫横大江,褰裳蹑高楼……”
王小波介绍,这也是最早以涪陵“北岩”为题的古诗,诗歌前半部分描述了江岸北岩在山雨中尽显雄浑的气势;后半部分诗人怀古抒情,表达对不畏权势品格的赞赏之情,同时痛惜南宋犹如风雨中的浮萍,抒发诗人满腔的爱国热忱。
为何会有众多文人墨客来此题刻咏诗呢?这与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颐有关。
△周易园内的程颐像
据地方史料记载,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程颐被贬官至涪陵,人称伊川先生,他在涪陵北岩普净禅院讲学期间凿成点易洞。
这处人工开凿的石洞高约4米、深约2米。洞西北壁有清代涪陵诗人石彦恬所题“伊洛渊源”四个楷书字,两边有对联一副:洛水溯源诚意正心一代师宗推北宋,涪江流薮泽承先启后千秋俎豆焕西川。
△涪陵北岩点易洞
相传,点易洞因程颐曾在此点注《易经》而得名,千百年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慕名来此凭吊他。王小波说:“如此简单而狭小的石洞,程颐当年未必真的在此点注《易经》,可能是后人托此纪念,表达对他矢心治学、乐兴教育精神的敬仰。”
在涪陵时,程颐在弟子、涪陵人谯定的帮助下,居北岩潜心研习《周易》,完成《伊川易传》,并带领谯定在普净禅院讲学授徒。
当时被贬谪为涪州别驾的黄庭坚也曾在北岩与程颐多次探讨学问,并为其讲学堂题名“钩深堂”。
程颐的另一个弟子尹焞在他离开涪陵20多年后,居北岩继续专注学问、设堂讲学。
名人大家的北岩之行,丰厚了北岩的文化积淀,使北岩乃至涪陵成为程朱理学的发祥地之一,后人将程颐、黄庭坚、谯定、尹焞列为宋代“涪州四贤”。
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北岩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为之吟诵。南宋时期隐居乡间的理学家李吕,游涪陵北岩时作诗《次涪陵游北岩寺》:“隔江定佳处,放艇得幽寻,直上云根径,尽行霜叶林。昔人非避世,此地可钩深,何物能熏染,幽禽亦好音。”
李吕在诗中感叹程颐、黄庭坚等先贤,当年居涪陵北岩并不是为了躲避尘世、远离纷繁的社会,而是为了精心研习、探索深奥事理,达到钩深致远的境界。
近年来,点易洞与周边数百米范围内的题刻及古迹遗址,被开辟为以理学文化为主题的周易园。有关部门对点易洞修缮维护,修建了浓彩粉饰的重檐攒尖式洞门。
乌江画廊令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安得王右丞,再试辋川笔。”这是清代诗人翁若梅旅泊涪陵后,留下的赞美乌江风光的《涪江舟行抵武隆》。
千里乌江,自古以来以奇险闻名于世,故有“乌江天险”之称。由于乌江在涪陵中心城区汇入长江,在涪陵也形成了两江交汇的美景。记者一行驱车行驶在乌江沿途,乌江的水,碧若琉璃,清幽秀丽;乌江的山,远看神秘,近看雄奇,难怪自古成为诗人流连忘返之地。
△乌江画廊
翁若梅在《涪江舟行抵武隆》一诗中,描写其乘船从涪陵到武隆途中的见闻和感受。
“阅读这首诗,让人仿佛亲临千里乌江画廊中。”王小波说,诗人在最后两句感叹道,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画家王维,如果来到乌江,定会写出一首优美的乌江山水诗,画出一幅精美的乌江山水画。
清代涪陵诗人、书法家石彦恬,也写过《三门归舟》《山居遗兴》两首关于乌江的诗歌,寄托自己的思绪。从诗歌中,可以看出诗人描绘出的是不同时节乌江之畔的景观风物。
《三门归舟》诗题中的“三门”指石彦恬老家附近的乌江三门子,今仍然有“三门子村”这一地名。诗句“一去浑流春水生,归来双桨击澄清”,展现出春日乘舟归来时诗人所见的乌江胜景。
在《山居遗兴》一诗中,诗人不仅用“江出黔中碧浪环”的诗句,展现源自贵州的乌江流经老家时碧浪连环,还以“牂牁百里峰千叠”之句,表现乌江两岸的山石高耸险峻,同时,“刀耕火种秋农事,落木时看野烧殷”让我们对江岸上秋日的人文风光有所了解。
如今,乌江画廊是涪陵正着力打造的城市名片。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乌江沿途分布有峡谷、喀斯特间歇泉、暗河等多种自然资源。涪陵区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乌江画廊不仅打造了1000余平方米的景观平台,还将巴文化融入其中,走文旅融合之路,“明年,我们在进一步完善零散设施后,还将开启两艘以巴文化为主题的游船,让来往旅客可在江上饱览风光。”
来源:重庆日报 杨晨 匡丽娜 图 崔力 摄
原标题:千古人物抒情怀 涪州胜迹入诗来——探寻古诗中的涪陵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