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兵忆远征抗日
9月2日,杨光熹老人领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重庆晨报记者 甘侠义 摄人物档案
杨光熹:黄埔军校19期学员。1941年加入国民革命军第66军,后在11集团军总部政治部、第二军政部工作。1942年随远征军远赴缅甸抗日,参加过缅甸腊戌战役、滇西大反攻的龙陵、腾冲等战役。
住在九龙坡金科绿韵康城的91岁老人杨光熹,有一把买于70多年前的刮胡刀,珍藏在老家。这是杨光熹参加远征抗日,至今唯一还留下的实物。比他儿子杨敏的年纪都大。昨天他领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今天是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杨老回忆起那段抗日往事,种种细节依然清晰。
17岁瞒着父亲报名参军
“日军的飞机投弹轰炸后,还要俯冲下来扫射。”杨老一边说一边用手臂做了一个向下俯冲的姿势。1939年10月13日,杨光熹才15岁,正在南川道南中学念书。日军大轰炸,转眼就把南川炸成一片废墟。
在那场大轰炸中遇难的,除了杨光熹隔壁邻居一对刺绣夫妇,还有他的一位同学。死难者到处都是。
眼见家乡被炸得不成样子,再加上西南地区作为抗战大后方,不少爱国志士都来此宣传抗日救国。1941年冬天,17岁的杨光熹高中未毕业,就决定参军救国。
没有收拾任何行李,杨光熹背着父亲,独自一人来到綦江驻防部队(即后来的远征军66军总部)参军。招兵处军官看杨光熹个子虽小但有文化,便让他负责刻钢板油印材料、写标语、发电文等工作。
18岁跟随军队远征抗日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日军南进侵入缅甸。1942年3月,杨光熹所在部队应英缅军要求入缅对日作战。他随部队经贵州到达云南边境,从畹町桥出境,乘坐火车前往曼德勒。
当时盟军统帅部决定以曼德勒为依托,集中第5军、第6军、第66军以及英军5个师与日军决战。当杨光熹跟随第66军乘火车还未抵达曼德勒时,日军就炸毁了前方的铁路,主力军部队无法前进。此时,西线英军防线提前溃败,日军迂回缅北攻占了远征军回国的唯一通道——缅北门户腊戍。
面对大量涌来的日本军队,远征军被分散阻截。杨光熹所在的66军军部和2个师因离国境线较近,被命令迅速撤回国内,新编38师则向西撤往印度。
由于回国道路被阻截,杨光熹跟随部队穿越野人山原始森林绕道回国,除了经历3个月恶劣自然环境的折磨,在回国集结的路上,也一路凶险。被日本人收买的缅奸,随时提刀埋伏在路边,伺机截杀。
过桥才10分钟就被炸了
在分散回国集结后,杨光熹所在的66军在4天时间里被日军追了300公里。当杨光熹跟随军部到达惠通桥时,日军的先头部队同时到达。
如果再等几个小时,日军的坦克和步兵纵队也将到达,如果日军通过此桥,将会进攻保山,再进攻昆明、贵阳,重庆大后方,威胁整个西南地区。形势紧迫,上级决定炸桥。
跟随军部通过惠通桥时,杨光熹已经听说炸桥的消息,“从汽车上都可以看到桥两边已挂好炸药。”
当车队过桥后10分钟左右,就听“轰”一声响,桥就被炸掉了。而此时在桥那头,还有部队未撤完,“如果再晚几分钟过桥,我可能已不在人世了。”
碧罗雪山一说话就下雨
撤离回国后,1942年杨光熹考入军校,成为黄埔军校19期学员。一年后毕业被分配到福贡县的“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区”工作,主要工作是给当地少数民族进行抗日宣传。
福贡县地处滇西北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之间的怒江峡谷山势陡峭、河流森林密布、气候多变,当地居住着20多个少数民族。杨光熹和队伍爬雪山、过草地,每天衣服都要经历几次湿透干透,一路奔波半个多月,队伍才到达福贡县。
在当地深入山寨进行抗日宣传工作时,当地多变的天气和常出没的野兽都是工作中的难题。
高峻陡峭的雪山,即使在盛夏,一遇阴天就会雨雹飞雪突然落下。如果走到高山密林,还得注意管好自己的嘴,“你不能说话,一说话马上就下雨,你声音小,就下小雨,声音大,就下大雨,你若放开嗓子大喊,倾盆大雨顷刻就来了。”对碧罗雪山,杨光熹和战友们都看玩笑说:“莫言!”
虽说遭野兽的攻击机率小,但是也让人后怕。当地野兽中最具攻击性的是野牦牛。一日,杨光熹和战友去边境一个卡口布防,经过一个山梁时,突然发现对面山坡有一只野牦牛盯着他们,并发出低沉的类似猪叫的吼声(事后杨光熹才知道野牦牛在当地也被叫做猪声牛),一会儿对面山坡上就出现了20多只野牦牛,吓得杨光熹和战友赶紧翻过山梁,躲得远远的。
在成都起义加入解放军
1944年5月,滇西大反攻开始。
杨光熹所属11集团军,和20集团军强渡怒江,攻击滇西西岸日军。一举攻克平嘎、龙陵、芒市等日军据点。
在历时1个多月的腾冲战役中,杨光熹没有上一线战斗,他所在的军部距离战场200多米,但也是置身于枪林弹雨中,“每天都是激烈巷战,炮火连天,炸得人血肉横飞。”战斗结束后,杨光熹和战友进城挨户搜查,一位战友还抓到一个负伤的日本军曹(班长)。
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1949年11月,杨光熹随国民党陆军第20兵团第2军在成都起义,然后分到了解放军校官训练班。
直到解放后转业,杨光熹才回到重庆工作,在家乡安度晚年。现为重庆黄埔军校同学会大渡口区联络组组长。
重庆晨报记者 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