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前三季度乡村游综合收入465亿元

26.12.2018  16:08

日前,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获悉,全市把乡村旅游作为农民收入新增长点来培养,以打造10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为重点,依托特色产业基地,目前已推出10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快发展生态游、观光游、休闲游、康养游,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文章,因势利导发展生态游、观光游、休闲游、康养游。

巴南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每年初夏,在巴南区鱼洞镇云篆山荷韵园,早荷竞相开放。山坡的蓝莓、李子、桃子长势很好,三五成群的游客一边观赏美景一边享受采摘的乐趣,欢快的笑声不时回荡。200多亩的鱼塘边,前来垂钓的人络绎不绝。谁能想到,如今占地2000亩的荷韵园十年前曾经是一片荒山。这里一切的改变,都与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陈勇。

今年45岁的陈勇,是土生土长的干湾村人,如今他是重庆云篆山荷韵生态园的董事长。他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将这座几乎废弃的荒山打造成一个世外桃源,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陈勇的不懈坚持终于换来了优厚的回报,如今他的荷韵生态园是全市12家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也是第一家休闲渔业主题公园。一年四季,园内都有不同的美景,冬天摘草莓,春天摘樱桃,夏天摘桃李、蓝莓、桑葚,秋天几百亩的葡萄压弯树枝。钓鱼、捉泥鳅、野炊……凡是游客能想到的,陈勇都做到了。他欣慰地说,“现在园内每年接待游客15万人,盈利在1400万元左右,并且保持着每年15%的上涨率。

十年前,二圣镇集体村的梨子约一元钱一斤,如今,已涨到了每斤六到七元,并且还供不应求,这一切都归功于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2008年,二圣镇集体村举办了第一届梨花节和采梨节,截至今年4月份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梨花节和十届采梨节。每年,来到这里赏梨花摘梨子的游客多达几百万人,一年带给全村近两亿元的收入,如今集体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万元,村里随处可见小洋楼。

集体村有1060户村民,其中600多家是以种植梨树为主要经济收入,整个村庄约有6000亩梨树。镇上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保证村民的高山梨有固定的销路。几千亩地的梨子,可以在两个星期内全部卖完。

陈勇的荷韵园和集体村的梨树致富,只是巴南区乡村振兴战略中两个很小的典型案例,近年来,怀抱着绿水青山这座“金山银山”,巴南着力打造休闲农业旅游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从五洲园到羊鹿山,从石滩天台花谷到接龙春龙花果山、一品云燕花语到南湖多彩植物园……巴南区乡村旅游如火如荼、道路越走越宽。依托丰富的温泉、山水、森林、文化资源,立足打造全国知名温泉旅游度假区和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抢抓全域旅游发展机遇,积极塑造“乐享四季、尽在巴南”品牌形象,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在全区逐渐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赏雪”的全域旅游形态,并建成农耕区、垂钓点等特色休闲区域,吸引游客体验田园生活,以此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奉节文化产业助力经济发展

处于而立之年的彭阳,是奉节脐橙崭新的品牌“山橙时代”的创始人之一,同时她也是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女博士,顶着剑桥大学博士的帽子卖橙子,彭阳有一套对创业独到的见解:“我学的是土地经济专业,探索环境、法律、经济多方面的发展问题,包括城市规划和农业发展在内。在这样一个聚集了世界优秀人才、资源尖端丰富的平台上,锻炼了我在高压环境中的作业能力。”彭阳曾和老师发表了一篇关于“重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贫富差距的缩小”论文,论点中所提到的发展大规模现代农业,发展其加工及深加工行业的观点,恰巧萌芽了她现在的职业选择——重返大山,创业,卖橙,打造家乡脐橙专属的优质供应链。彭阳深知,现代化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坪上村生产车间里,她购进了自动分选加工设备,脐橙按果径自动化分类后,还要利用红外线探测设备,对每个橙子的内在品质进行再次检测,然后根据果子的空心、浮皮、酸糖度等结果,再重新归类,产生精品中的精品。这是她要的产品。

奉节县文化委主任潘万山说,奉节脐橙是典型的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通过中国诗词大会、文博会等文化植入形式,将奉节脐橙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宣传,去年,奉节脐橙从曾经的一元一斤到现在的三块五角一斤,产值在24亿以上,农民增收6亿以上。如今,奉节脐橙已经成为全国脐橙第一品牌,品牌价值达到182亿。

近年来,按照中央的要求,奉节县成功将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转换,创建了全国首个中华诗城并且以诗会友举办了多届白帝城国际诗歌节,可以说,诗歌已经成为奉节一张响当当的名片。”潘万山介绍说,在文化产业方面,奉节县加大了文化产业项目的投资,目前正在与中国传媒集团合建夔府非遗园项目,占地200亩,总投资11亿。建成后将把奉节县内的古墓、雕刻等非遗技艺进行整合,加速文旅融合发展。”

云阳种养一体化发展绿色农业

上个世纪末,云阳北部的无量山贫穷落后,村民们教育孩子常说,细娃儿要好好读书,读好了考上大学去城里工作,再也不要回到穷山沟里来。但杨大可却牢记爷爷说的话:“你对一棵树好,它就一定给你回报。”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农村,“我们家三辈人都在无量山上种树,以落叶水果的示范和推广为基础,推行‘树下种草、以草养畜、畜粪回地并养蜂授粉’的种养一体化循环的有机生物链,既推动了绿色发展,又提升了幸福指数,守护十几万亩绿水青山的同时,也收获了金山银山。

2000年,杨大可在海拔1200米的无量山承包近300亩荒山,栽下3万多株树苗,也埋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随后,他创建了云阳县水晶梨专业合作社,采取包成活、包技术、包回收和签订合作协议形式,动员乡亲们加入。目前,合作社有社员476户,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合作社成员中,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有70多户,有的家庭年收入甚至超过了30万元。

2016年4月,杨大可兼任了共青团市委副书记的职务,负责协助开展农村共青团工作。“肩上的责任比以前更多,想带领更多父老乡亲一起走产业化致富之路的愿望也更强烈。在产业基地完善之后,实施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路子,多一条致富的路。”下一步,村里要继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新更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他要做的就是团结更多农村青年,让他们凝聚在团组织周围,高举团旗跟党走。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有大有可为的空间。

声音

农旅融合要体现乡愁

农业产业基地要实现与旅游的融合无外乎要做到提升吸引力、竞争力。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增加附加值。”重庆市政府旅游发展高级顾问罗兹柏说,首先是把农业产业基地作为一个景观。必须提高品质,实现农业景观化是农业产业基地与旅游融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注重农业基地生产体验,充分利用起农产品生产这样一个体验的过程,比如,现在有很多农家乐提供采摘等服务,就是把农产品生产可体验化,另外,挖掘生产链,农业作为第一产业要跟第二三产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且广泛结合,生产加工销售实现一条龙服务。最后,把农业产业基地的文化做出来,农业产业基地不仅有外在的形式,更要注入更多的内涵,吸引价值。

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过程中,要体现出一个乡愁。”罗兹柏说,文化对一个地区的旅游来说,是根基也是眷恋。让乡愁文化走进每一个游客心中,成为不可替代的记忆。

旅游市场目前需求旺盛,但是单靠景观吸引游客的冲击力不够,需要更好地利用文化这一资源,当前对于文化的开放和利用比较初级和形式化,应该更加注重生态文化体验,深入人性,将实体体验和时尚享受结合,实现文化主导。”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牟红说。

链接

全市推出100条

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据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全市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重中之重,抓好优势资源精深加工,加快发展健康食品、特色制药、工艺制品等;把大数据智能化融入乡村产业发展全过程,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在农业全产业链中广泛应用,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规范发展生猪、柑橘国家级大数据中心,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把乡村旅游作为农民收入新增长点来培育,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文章,因势利导发展生态游、观光游、休闲游、康养游。

如今,全市把乡村旅游作为农民收入新增长点来培养,以打造10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为重点,依托特色产业基地,开发推出10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快发展生态游、观光游、休闲游、康养游,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文章。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和“巴渝人家”品牌体系建设。新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县2个、累计达到12个;新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中国美丽田园及中国美丽休闲农村累计达到27个。在25个区县开展以休闲农业为主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

另外,农业园区作为乡村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成功申报创建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国家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6个区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进入国家示范园创建名单,在20个区县开展农旅融合试点,建设1个国家田园综合体,重点打造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促进要素集聚、资源集约、产业集群、功能集成。前三个季度,实现农村产业加工产值2900亿元;乡村旅游综合收入465亿元、增长22.3%,人均旅游消费增加到33元、提高10%;农产品网络零售近40亿元、增长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