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儿|山城车渡 重庆江上的“活桥”

01.11.2020  22:50

如今我徘徊在嘉陵江上,我仿佛闻到故乡泥土的芳香,一样的流水,一样的月亮……

相信作家端木蕻良在创作这满怀深情的《嘉陵江上》时,一定是遥望着故乡东北,把乡愁寄托于重庆北碚弥漫着薄雾的宁静渡口,悠悠的嘉陵江水,还有他任教的位于夏坝的复旦大学。

北碚三胜水土渡口(以下简称为三土渡口),重庆目前唯一在航的公益车渡。该车渡始建于1960年,不仅浓缩了山城的地貌特色,更是记录了深厚的人文历史。作为重庆传统的车辆过江方式,现今这个车渡正在蝶变新生。

走近“江上活桥

渡口几十年如一日

10月28日早上7点多,“重庆车渡103号”渡轮鸣响了汽笛,二十余辆小车从北碚区水土镇土沱码头缓缓上船,车灯映照在平静的江面。对岸的施家梁镇三胜码头上,欲乘船过江的车辆也在岸边静静等候……渡口几十年如一日。

码头与渡船 刘国畅 摄

1960年,三土渡口建成,今年正好是60周年。” 重庆市车渡管理站站长段炳俊介绍,重庆车渡的历史始于上世纪30年代,至今已有80余年,“以前的鱼洞—钓鱼嘴、李家沱—九渡口、菜园坝—铜元局、储奇门—海棠溪、中渡口—石门等多个车渡,最繁忙时,年渡运数据超过100万辆次,这些车渡也因此被称为‘江上活桥’。

爸爸在三土渡口当水手的时候,车多得不得了,一天到黑船都在开,拉都拉不完。”三土渡口工作人员陈雪梅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7年,父亲陈信权上世纪60年代起也在这里当过水手,“即使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很多到水土的车还是选择到这里坐船,即使要排队,也可以节约起码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三胜水土渡口 朱军 摄

公益渡运

所有车辆均可免费过渡

实际上早在2011年7月,三土渡口已经完全停止收费,成为社会公益渡口,所有车辆均可免费过渡。同时,除公益渡运外,市车渡站还增加了应急救援和交通战备职能,每年进行船舶巡航拉练演练达150次以上。在今年夏季重庆历经的多次洪峰中,隶属车渡管理站的多艘渡轮均投入水上船舶救援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应急救援作用。

目前渡口已建成平台6000余平方,所属三胜公路服务站也在原址复建,两岸渡口规划了停车位100余个,码头边坡全部绿化美化,接下来将继续为社会公众服务,为过往车辆和驾乘人员免费提供临停、充电、如厕、饮水、免费WiFi、休息等公益性服务。

三胜水土渡口 刘国畅 摄

蝶变中的车渡

“交通+文旅”让人气逐渐回归  

重庆车渡,‘江上活桥’,连通了山水之城的公路交通,蕴育着美丽之地的人文情怀……”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三土车渡登台亮相。2019年10月,三胜公路服务站在原址复建,吸引了诸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

车渡这样的记忆场所,既是城市风貌的特色所在,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还可以通过记忆链条在代际间传递,留下魂牵梦索的乡愁。” 段炳俊表示,随着城市发展,重庆跨江跨河大桥越来越多,虽然车渡的职能已被削弱,但车渡一直在寻找发展新路子,“‘交通+文旅’是我们正在探索的重要课题。”

暖阳下的水土老街 田琦 摄

三土码头进行的是有机更新,即不大拆大建,不改变和破坏区域原有文脉,通过渐进式、针灸式的微改造改善和提高建成区的品质,通过设计让区域恢复活力,重构公共空间和旅游服务空间,提供高质量城乡公共环境。”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田琦建议,把以交通为本的渡口改造为以人为本的体验项目,全方位设计为宜商、益文、有活力的城市公共场所,在许多地方都有成功案例,诸如重庆长江索道、皇冠大扶梯等项目,都是“交通+旅游”项目的成功转型案例,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能否将车渡、码头与两岸老镇相结合,继而开辟人文旅游线路?”水土街道副主任殷芳表示,三土码头岸边的水土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滨江古镇,《水土镇志》记载,因嘉陵江经此形成沱湾,又因溪水入江激荡江水,使沙土淤积岸畔,故又名水土沱,这里从清代起就是著名的码头场镇。

天气好的时候,很多摄影师专门来拍我们的老街,还有以前的江北县大会堂、老街的人民饭店、望江楼米线人气也很高。” 殷芳介绍,至今于嘉陵江畔远眺,粉墙黛瓦的木结构民居和鳞次栉比的老字号商业店铺,让人依稀可辨当年的繁荣盛况,“码头与场镇的发展息息相关,来码头耍的人多了,两岸场镇的人气也才能起来,如何打好这张手里的码头牌,也是我们正在思考的事情。

水土老街上老字号 田琦 摄

这些山城车渡

你还记得它们的样子吗?

↓↓↓

储奇门—海棠溪渡口

(1935年开渡—1980年停渡)

1935年6月,为衔接成渝、川黔公路,方便重庆长江两岸车辆往来,储奇门海棠溪汽车渡口设立,同年10月开渡,成为长江重庆段第一个汽车渡口。

1980年,重庆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储海渡口停运。 

中渡口—石门渡口

(1941年开渡—1988年停渡)

中(渡口)石(门)渡口设渡历史悠久,当时的航线是从沙坪坝区中渡口至江北县石门,开始是义渡和营业渡木船过江,来往商旅和过江行人甚多。1925年,曾在江边设有木质趸船。1941年1月,中(渡口)石(门)渡口正式设为车渡,时名“重庆嘉陵江渡口”,属汉渝路公路工程处管辖。

1988年,嘉陵江石门斜拉桥建成通车,中石渡口停运。

菜园坝—铜元局渡口

(1970年开渡—1980年停渡)

1970年10月,四川省公路局批准设置菜园坝—铜元局车渡,隶属重庆市车渡管理站。

1980年,重庆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菜铜渡口停运。

北碚—黄桷树—东阳渡口

(1955年开渡-1969年停渡)

1955年6月,北碚—黄桷树—东阳渡口开渡。南岸为北碚人民路码头,北岸为黄桷树、东阳码头(枯水码头在黄桷树、洪水码头在东阳镇),所有码头分别为自然码头。

1969年,北碚朝阳吊桥建成通车,北黄东渡口停运。

鱼洞—钓鱼嘴渡口

(1971年开渡—2008年停渡)

1971年7月,茄子溪火车站为顺应工矿企业的发展,运量激增,工农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同时为衔接巴县南北两岸交通,缓解海棠溪、李家沱车渡的渡运压力,鱼洞钓鱼嘴渡口正式开始营运。

2008年,鱼洞长江大桥建成通车,鱼钓渡口停运。

原标题:山与城|重庆江上有“活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