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贫困户吴桂余自强不息奋力脱贫的故事
25.03.2016 16:01
本文来源: 妇联
云阳贫困户吴桂余自强不息奋力脱贫的故事
三间破旧的土坯房,三十多年的风霜雨雪,把它剥蚀得满目疮痍,这就是云阳县泥溪镇石缸村贫困户吴桂余的家。 “穷”也不能穷了孩子 吴桂余一家七口人,五个女儿,老大老二刚刚走出校园,在外务工,余下三个孩子一个高二,两个初中,另还要负担九十多岁父母的饮食起居。以前,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吴桂余的丈夫徐济奎外出务工。 走进这个贫困家庭中,二层“阁楼”伸手可触摸到屋顶,并排着四个铺位,吴桂余介绍说,这就是家中五个闺女的闺房。一台很小的彩色电视机、几张破旧的座椅是家中像样的家具。但就在这样的家中,记者一行人都有共同的感受: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就连房屋四周也很少见到树的落叶。 探访贫穷的原因:子女多,经济来源单一,连续两年外出务工的徐济奎手和脚先后受伤,家中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而这样的家庭,三个孩子读书每月的花费至少就得一千余元。钱从何处来?放弃孩子读书,还是继续苦苦维持下去? “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的教育。”吴桂余说,教育是孩子一辈子的事。吴桂余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源于自己亲身的经历。吴桂余祖籍贵州,儿时贫穷,远嫁他乡。在与丈夫一同维持这个家庭的过程中,她一直肩挑家中重担,五个孩子一人带。 人贫,志不能贫 作为女人,她没有过人的本领,就是勤劳苦干,看到人家搞养殖挣钱,也进行过尝试,由于技术跟不上,投资基本血本无归。她总结了失败的原因,技术不足、市场行情不够好,而家中落后的面貌,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 初见吴桂余,她刚刚将家里的一头母牛牵到后山的荒坡。回家途中不断的吆喝四处散养的鸡子。“虽然是贫困户,人贫,志不能贫。假如连志气都贫了,不管有多少好政策,都别想真正摘掉自己头上的‘贫困帽’。”这是吴桂玉余家被评为贫困户后她一直对自己说的一句话。 去年10月,吴桂余和丈夫经过反复思考,决定继续搞养殖。思路决定出路,说干就干,夫妇俩暂时放弃危房的改造,先后购买八头母猪仔及一头公猪,进行能繁母猪养殖。同时,借助山场优势,吴桂余从亲戚处借来三千元,购买了一头母牛,并对猪圈进行了改造,在原有基础上加盖了一个小屋,进行配料加工。 过完春节后,夫妇俩商量,二三月份家中母猪不会生产,徐济奎利用空闲时间,继续去贵州一带打床垫,挣点现金补贴家用,她则在家中操持农务和养殖。 吴桂余每天六点起床,给母猪配好料,清洗猪场,给猪喂食,忙完基本八点,然后吃了早饭干活并将牛带到附近山上,如此循环,一天劳作下来到最后休息基本都是晚上十点。 人勤地不懒,付出了汗水一定会有回报。吴桂余饲养的八头母猪已配种,在接下的几个月中将陆续下崽。在我们采访空余,吴桂余电话告诉远在贵州的丈夫,家中最快的母猪将在四月生产,她要求丈夫务必在月底赶回,因为四月以后家中她一个人无论如何都忙不过来。 吴桂余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八头母猪及一头母牛,今年收入四五万应该不是难事!尤其让她高兴的是,今年猪仔行情较好,基本不愁销路。为预防母猪难产,她已为母猪购买了保险。 “吴桂余这个女人很自强,一个人顶起了家的大梁”。 泥溪镇镇长汪菊平介绍道,“吴桂余已经主动提出,今年实现脱贫摘帽。” 为了帮助吴桂余实现脱贫的愿望,泥溪镇已指派养殖技术人员,对她家进行养殖技术指导。 “不怕贫困就怕懒,孩子读书要钱,供养老人要钱,养家糊口要钱,不能因为失败就趴下!” 每当空闲下来,她总爱眺望山脚那一排排小洋房,因为她坚信,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她一定会搬到山脚下,住上向往的小洋房。本文来源: 妇联
25.03.2016 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