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实施“五大行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一, 办学资源配置行动。一是 提速标准化建设。 投入专项经费实现全区中小学完小以上塑胶运动场全覆盖,配齐“六大功能室”。 二是提速农村薄弱学校改造。 全区完成15所农村学校的项目建设和38所薄弱学校改造,有效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 三是提速设施设备配置。 新增教学仪器设备23万多台套,中小学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配齐率达95%以上等,提高各类功能室和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四是提速校园网建设。 新建校园网78个,新配多媒体设备2800多套,全区实现校园网、“班班通”全覆盖,基本达到教育技术信息化目标。
第二, 优质资源共享行动 。一是 实施“领雁工程”。 建立示范学校与农村项目学校“一帮一、一带一”模式,将18所项目学校培养成为引领农村教育发展的领雁学校,整体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和水平。 二是实行捆绑发展管理模式。 推行强校托管薄弱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捆绑管理,城区学校结对指导30所农村学校。 三是建立教育信息化归口统一管理机制。 通过全区联网的城乡教育信息平台,统筹培育和开放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农村学校,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第三,队伍素质提升行动。一是 加强师资合理配置。 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并向农村学校倾斜,优化城乡音、体、美、科、劳、信息技术等学科专职教师结构,着力调整教师岗位结构,使其配置基本合理。 二是加强干部教师交流。 推行干部教师交流制度,2014年以来,全区调整交流校级干部64名,教师140余名。 三是加强全员素质培训。 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在华东师范大学建立干部培训基地,在上海市7个学校建立“影子”培训基地,设立区、校两级名师工作室25个。 四是加强人文关怀。 全面落实教师每两年一次体检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000多名教师实行专项生活补助,推进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
第四,特殊群体关爱行动 。一是 进城务工子女全接纳。 每年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2000余名,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同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二是特殊教育全覆盖。 建立“三残”儿童少年全接收、全帮扶体系和长效机制,建成设施完备的优质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 三是贫困学生全资助。 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免、补、助、奖全方位学生助学体系。每年投入近2000万元实施“免费饮奶”工程和“营养午餐”工程,惠及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 四是留守儿童全关爱。 创立“1266”工作模式,建成学校少年宫25个,安装亲情电话145部、建立视频聊天室69间,广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
第五,学校内涵提升 行动。一是 创新学校文化建设,建构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的多元学校文化理念,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百花齐放的局面。 二是 创新德育内容,利用校本课程、品德课、班队会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 三是 创新教育研究,建立区政府教育教学创新成果奖励机制,以科研促发展。 四是 创新督导评估机制,成立教育督导与质量监测中心,建立督学片区和学校督导工作室,形成区、片区、学校三级督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