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违法变道究竟该如何治理?
5月6日,渝北区北环立交,并道车辆互不相让,致使大量车辆堵塞。记者 崔力 摄
近两日,“成都女司机街头被暴打”事件引发网民和媒体的强烈关注。随着打人视频、车载记录仪视频以及被打女司机卢某的个人信息相继曝光,当事人双方都身处在舆论漩涡之中无法自拔。
无论最终的责任如何判定,但此次事件确实是因车辆的违规变道所引起的——大打出手男司机的行车记录仪清晰地展现了女司机穿越实线的分道线,强行下道的事实。
城市交通中违规变道,曾被网民票选为最令人反感的交通陋习。如何根治这一陋习,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1、变道是否成功要看谁更“野蛮”
不讲规则的野蛮变道,往往发生在早晚高峰时期交通需求较大的路口。3月6日上午8点,记者驾车通行渝中区嘉陵路,在企业天地红绿灯路口前200米的路段,看到急着沿进城方向行驶的部分车辆穿越双黄线逆向超车,一辆接着一辆,然后在路口处又越过双黄线野蛮地插回进等待的车队,数十辆车就在众目睽睽之下频频违法变道、并道。
而在平时流量都比较大的江北大庆村立交,违规变道的车辆则是在直行和左转车道之间来回穿插,部分出租车见缝就插,全然无视路面上的实线分道线。
“完全靠挤,看谁更野蛮。”住在沙区的驾驶员小吴向记者抱怨,在重庆主城开车一看车技,二靠胆量,要会“合理利用”车身体积,才能在一次次并道、变道中胜出,否则是寸步难行。
记者在车友论坛“风行天下车友会”中发现,近3个月来,有40余条网友晒出的有关车辆违法变道的帖子,引起其他网友的跟帖回应。他们在对违法变道车辆进行谴责的同时,也对这畸形的“交通生态”唏嘘不已。
2、路面交通存在执法真空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都女司机街头被暴打”事件中,时隔3天,当地公安交管部门终于发声,女司机卢某涉嫌违法变道交通违法行为,将会被罚款100元处罚,记3分。
我市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执法人员表示,针对违法变道的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目前主要还是依靠路面的电子警察,从抓拍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到相关驾驶员主动接受处理,这期间有一个过程,客观上造成了交通执法的滞后,影响到查处的效果。
我市公安交管部门其实已经意识到违法变道对交通秩序破坏的严重性。从去年开始,我市决定在全市22处有实线分道线的路口安装违法变道抓拍系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而今年,主城区又在推进路口200米严管交通执法管理系统,电子警察全面覆盖200米路段,形成提醒、警告、抓拍、曝光于一体的交通管控,可以有效监控不按导向车道行驶、违法变道等。
但是,这样的监控设施不可能覆盖整个路面,在一些没有电子警察的路口,司机的驾驶行为全靠自觉,形成了一定的执法真空。
3、严格执法才能遏制交通陋习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工程研究所所长刘伟曾对我市部分驾驶员驾驶行为进行过研究分析。他发现,违法变道的交通陋习,让许多老实开车排队等待的驾驶员感觉“吃亏”。抱着侥幸和法不责众的心理,一些原来守法的驾驶员也开始违法变道。
“根治违法变道,必须要严格执法,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刘伟认为,变道抓拍系统应该大力推广,同时加大曝光力度,遏制这种交通陋习。
“作为一名驾驶员,我们不能像成都这位男司机一样使用暴力,而应该积极向公安交管部门提供证据,促使这样的陋习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处理。”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专家唐尧教授认为,这一事件的发展态势证明,保留交通违法的证据很重要。车主应该有证据意识,及时将行车记录仪的视频作为违法证据提交给公安机关确有必要;如果没有安装,遭遇到对方违法变道,应该适度忍让,法律之外还有个人修养和道德,在原则范围内的忍让,能够避免矛盾的激化。
部分网友还认为,违法变道对行车安全和交通秩序影响很大,变道抓拍系统应该全部改进成拍车辆的前部,这样可以将违法驾驶人员与车辆信息同时锁定,从而帮助交管部门实现精准处罚。
新华时评
“野蛮变道引发血案”凸显汽车社会文明短板
新华社记者 涂洪长
发生在成都街头的“暴力殴打女司机”事件连日来持续在网上发酵。行车记录仪视频表明,这是一起典型的因“路怒”引发的极端事件。透过网民议论,联系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因开车斗气引发的交通事故和纠纷,我们应该反思和追问的是:在一个快速前行的汽车社会中,我们的文明与素养如何跟上飞奔的车轮?
不管打人事件发生前两车有多大的“别扭”,男司机“将人像物品一样踢打”的街头暴行都应该受到严厉谴责和法律严惩。如此嚣张的暴力伤害,不能因“有愤怒的理由”而被原谅。而网络上那些“该打”“打得好”的杂音,既是混淆是非对生命的不尊重,更是以暴制暴思维对法律底线的漠视。
女司机的“野蛮”变道的确是整个事件的诱因。通过行车记录仪还原的现场,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违法变道行为会产生巨大的危险性。之后,双方互相别车、口角直至发生暴力,“野蛮”违法驾驶行为和“路怒”一步步将双方带入险象环生的境地。在这个过程中,但凡有一方稍微克制、礼让一点,都不至于使事态升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我国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很多城市快速步入汽车社会门槛。在城市中开车出行,碰到刮蹭等事故司空见惯。行车途中,意外难免,如何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关系到自己和他人的双重安全。手握方向盘时动不动就着急上火,跨越文明和法律的底线,一不小心就会“集小错而成大患”。因此,成都发生的这起恶性事件值得每一个“有车族”躬身自省,心中无戾气,行车才能安。
“女司机被殴”事件的是非曲直并不难判断,当事人必须承担的后果自会由法律裁决。在后续的网络发酵中,一个危险的倾向应引起警觉:肆无忌惮的“人肉搜索”,侵犯当事人隐私,甚至捏造事实混淆是非,这种行为同样是在踩法律的红线,是一种网络空间的危险“野蛮驾驶”。
公交车、出租车为赶时间常常野蛮超车、变道;飙车党深夜横行,既扰民更“玩命”;路口肆意加塞、远光灯使用不规范、喇叭摁起来没完……我们时常在城市中目击的道路交通乱象说明,在汽车社会刚刚起步的当代中国,与驾驶相关的文明素质仍有很多课要补。一个成熟、文明的汽车社会,离不开法律和规则来纠错纠偏,但更需要所有驾驶者在日常出行中对文明驾驶点滴践行、悉心维护,努力营造和谐有序的汽车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