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高地 人文渝中
解放碑商圈
征程乍起,满目葱茏;东风浩荡,千帆竞发。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渝中区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扛牢重任、担当作为,加压奋进、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展示区、国际交往窗口区、美好城市示范区建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奋力谱写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新篇章。
2020年,渝中区GDP达到1358.5亿元,地均GDP67.7亿元,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3091.5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94元。“十三五”时期,渝中GDP增量达421.9亿元,年均增量约为84.4亿元。
产业旺
推动产业实力壮大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初夏时节,草木勃发。长江岸边生机盎然,渝中区建设如火如荼。聚焦现代金融、现代商贸、文化旅游、专业服务、数字经济、大健康六大板块,围绕全国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等一个个“小目标”,渝中正聚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引领区,为推动全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渝中智慧和力量。
人文美
擘画山城人文画卷 共享诗和远方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一百年解放碑,作为重庆“母城”,渝中山水交融,人文荟萃。近年来,渝中区将“全域旅游”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高标准打造“人文渝中”,竭力用好巴渝文化、革命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旨在打造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区、文化大区、文化强区,充分彰显老重庆韵味和新重庆品位。
重庆金融街
城市新
城市加快更新 生活更加舒心
自蜀汉李严筑城,重庆千年来的一帧帧精彩封面,大都属于母城渝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渝中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的重要抓手。用热爱赤诚的匠人之心揽山抚河,有机更新深耕精耕,历史、当下和未来得以融合,舒适、安全、有品质成为渝中市民的生活底色。
民生实
坚持人民至上 让民生福祉彰显发展温度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近几年来,渝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民生实事。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基本要求,织牢民生保障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社会发展指数和公共服务水平保持全市领先。
湖广会馆
助力“智慧名城”
创建全国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
新项目的到来,让渝中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功力”更加深厚。尤其在数字经济板块,更是植入了新动能。
比如中国电信与渝中区强强联手,打造区块链与数字经济联合创新实验室项目;和利时、小视科技等一批企业加速落地达产,助推渝中区数字经济“再升级”……
优质项目纷至沓来,是渝中区数字经济加速勃兴的最好佐证。数据显示,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十三五”期间,渝中区数字经济年均增速已达到20%以上,去年产业园总产值超300亿元。数字产业在区域经济动能转换、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中的支撑作用越发明显。
事实上,在渝中区的现代服务业版图中,数字经济还是一股“新势力”。它的“后来居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渝中区快人一步布局、先人一拍行动,大力举旗发展区块链产业的成果。
区块链被视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2017年,渝中区率先在全市布局,坚定“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方向,联合市经信委建设重庆市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聚力发展区块链技术应用、工业软件、工业设计、信息技术创新、数字内容及在线服务等数字经济类重点产业,先后打造了西部首个国家级涉密专用信息设备应用示范基地、西部首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重庆“链岛”智能产业集聚区、重庆工业软件产业园等一批国家级、市级功能互补、数据互通、要素互联的产业集聚区。
4年多来,渝中区全力建设集聚平台、丰富应用场景、优化产业生态,高效能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链与创新链协调发展,加快渝中乃至重庆市区块链产业培育及创新应用,已经形成较好的区块链产业集聚效应。基地成功升级为“重庆市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园”,成为首批接入中新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的7个园区之一,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五、持续保持国家第一梯队。
目前,重庆市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园已集聚落户了浪潮、趣链、中煤设计、忽米网、华工智研、北信源、启明信安以及字节跳动、作业帮等一批重点企业和机构200余家,大数据智能化相关企业1000余家。
与此同时,渝中区还发布了重庆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渝快链”,制定了全市首个区块链地方标准。可以说,渝中区区块链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已初步形成、成效初显,为全市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贡献了渝中力量。
重庆市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园
昂起金融“龙头”
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主要承载区
如果说数字经济是渝中区产业发展的“新军”,那么现代金融业则是渝中经济的“龙头”。
去年6月24日,由中国银行控股的中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正式在渝中区成立——作为一家百亿级全国性法人金融总部、“央”字头金融法人企业,中银金融租赁的落户,正是因为渝中区拥有厚重的金融历史底蕴、深厚的金融集聚能级以及对接国际的金融生态环境。
于全市金融领域而言,中银金融租赁的落地,都算得上一大标志性事件。“建设国际一流金融租赁公司,符合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的方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出台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新形势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加快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到2025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9.5%左右。
面对重庆金融发展目标的不断升级,渝中区的目标也提档为全力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主要承载区和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
“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主要承载区和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我们有基础,也有优势。”渝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建全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核心区,渝中确实基础雄厚、优势明显。
据统计,“十三五”时期,渝中金融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2.9%,占全市比重达14.1%;存贷款余额重返万亿级规模、占全市的13%;代理证券交易额、保费收入分别占全市的25.3%和18.6%。
目前,渝中区已聚集中银金融租赁、利宝保险、中信建投期货等6家全国性法人总部,农业发展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光大银行、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等20家市级分行,中国人寿、太平洋财险等34家保险分公司,重金所、OTC等6家要素市场。各类金融机构数量达到419家,绿色贷款余额740亿元,绿色债券发行量115亿元,均位居全市第一。
把握机遇,积极担当,渝中区将不断提高金融机构集聚度、扩大金融市场交易量、增强金融产品创新力。提速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消费金融、金融科技,支持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加快发展,争取设立重庆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
按照渝中区相关规划,预计到“十四五”末,各类金融机构数量将超过500家,其中全国性法人总部和区域性总部金融机构数量超过200家;金融业增加值、资产规模占全市比重将稳定在15%、20%;银行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证券代理交易额占全市比重将分别保持在15%、25%、20%以上。
两江交汇-朝天门
夯实商贸支柱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
近年来,尽管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加速扩张,但渝中商贸业在全市的龙头地位始终难以撼动。
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渝中商贸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2.1%,占全市比重达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其中,2020年社零总额同比增长0.8%,地均社零为63亿元/平方公里,位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列。
“看好渝中”,早已并依旧是众多商业“大佬”的共同认知。
去年8月17日,上海洋码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渝中区举行“海淘”十周年全球发布会。作为国内首家“海淘”一站式进口商品独立购物平台,发布会上,洋码头与渝中区政府签约,将业务覆盖渝、川、云、贵、陕等省市的公司西南总部落户渝中,并将在渝中打造该公司在西南地区的首店——进口商品线下旗舰店。
不仅是洋码头。在此之前,一系列知名品牌首店、品牌旗舰店均在解放碑落地。比如斯凯奇西南旗舰店、麦当劳西南地区首家全新风格旗舰店等。
随着“首店、首牌、首秀、首发”的“四首经济”不断发展,伴随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洋码头”看到渝中的消费潜力、市场活力、创新动力和品牌吸附力,选择来渝中兴业、到渝中扎根。
作为全市唯一拥有2个市级核心商圈的区,渝中商贸经济可谓“双核驱动”。“十三五”时期,解放碑步行街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步行街”,率先打造西部首条离境退税示范街区,完成八一广场运动品牌中心、国泰广场人文艺术街区等主题商业体升级,解放碑商圈社零总额突破900亿元。
相比“老大哥”解放碑,“新锐”大坪商圈持续加快扩容提质的步伐。核心载体龙湖重庆时代天街,持续保持着全市单体商业年销售额第一,成为全市增速最快的核心商圈,也成为众多年轻人聚会休闲的首选。
除了解放碑和大坪,渝中区还新增了重庆来福士、融创白象街等56万平方米商业体,大型商业综合体达17个,零售商业面积超400万平方米。
“十三五”时期,渝中区品牌集聚效应不断凸显。江诗丹顿、GIADA等约50个国际知名品牌纷至沓来,全区集聚了国际知名品牌267个、“中华老字号”品牌7个、市级“老字号”品牌37个。
按照“一街一品”和“一街一景”思路,渝中区打造了各类特色街巷10余条,星罗棋布般布局在渝中各地。其中,较场口夜市、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在2019年中国夜间经济论坛上,分别入围“游客喜爱的十大夜市”和“游客喜爱的十大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及网红步行街”,鹅岭贰厂文创公园也获评市级特色街区。
传承乡愁记忆
传统风貌绽放新活力
渝中山水自然禀赋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山城”“江城”的美誉,是重庆不可复制的“城市名片”。因此,到重庆必走渝中,是每个向往重庆的朋友不约而同的心愿。
山城巷,重庆唯一以“山城”命名的老巷。在这里,不仅有明清时期的石朝门、海派风格的石库门建筑,还有吊脚楼、“抗战房”等独具老重庆风味的建筑屹立于此。
山城巷,用自己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记载着重庆百年间来,最本真的山城人和最地道的山城故事。
5月1日,一场名为“天上的街市”的沉浸式互动主题巡游在山城巷开幕,书生、乡亲、游客等人浩浩荡荡从临崖栈道来到仁爱荒野公园,旨在再现山城巷百年前的“点灯”盛景,带领游客穿越时光,真真切切地感受山城巷的历史、老重庆人的生活。
“真没想到我也会变成其中的演员。”被选为点灯人的游客赵小冬表示,“很新奇的体验,并且身在其中,让我对山城巷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从山城巷出来,沿着中兴路往上走600余米,就是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十八梯源起明朝,南起厚慈街,北迄较场口,依山石建,原有两百多级,后为减轻行人劳累之苦,特将长石梯分为十八层台阶以缓冲坡度,世人将此长街俗称为‘十八梯’。”渝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八梯作为衔接上半城与下半城的纽带,承载着无数山城人的记忆,是重庆母城文化的重要传承延续地,未来将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提升城市人文内涵。
截至目前,大礼堂马鞍山、李子坝、白象街、山城巷等9个传统风貌区建设全面完成,鲁祖庙、戴家巷、三层马路、胜利巷等11个山城老街区打造完工。不仅如此,还因地制宜配套特色文创店、休闲店、美食店等业态,发展特色消费、小众消费,让传统风貌在新时代散发新魅力。
初心不忘
红色旅游传承民族精神
除解放碑、朝天门、洪崖洞等热门景点和区域外,渝中各红色景点也深受各地游客青睐。
“时隔多年再一次来到红岩村,我发现这里环境更美了,革命文物也保护得很好。”刚参观完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的北京游客王先生感叹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革命先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付出的努力,我们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
据悉,渝中区依托上清寺、两路口、李子坝、化龙桥区域的抗战文化、红岩文化等文旅资源,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开发红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5条以上,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红色文化地标、全国一流红色旅游目的地和特色教育基地、“两江四岸”人文荟萃风貌带重要节点。
目前,已完成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品质提升、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扩容升级等工程,加速了《新华日报》历史陈列馆、重庆谈判纪念馆等项目建设。同时,利用鹅岭、枇杷山等公园新建母城历史文化、开放历史文化、西南大区文化、抗战文化、直辖发展史博物馆;利用文物旧址新建邮政博物馆、海关博物馆、金融博物馆等10余个博物馆。
文化典藏历史,时尚诠释未来。如今的渝中,充分发挥“山城”“江城”“母城”的文化优势,接续推进历史文化展示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加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力促人气变商气,流量变产量。一幅“以文为魂、文商旅城融合,城景一体、主客共享”的“都市型全域旅游”画卷正铺展开来。
新闻多一点>>
赓续渝中红色基因 奋力谱写“母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回顾党的100年奋斗征程,孕育了重庆革命火种、诞生了伟大红岩精神的“母城”渝中,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我们党100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创造的历史伟业,在渝中都得到了生动展现、精彩演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渝中实现了脱胎换骨、改天换地的蝶变,正以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都市的昂扬姿态大踏步迈向未来。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一个经济高质量、城市高颜值、生活高品质的新渝中正生机勃发。
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征程呼唤新作为。站在迈向“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历史关口,渝中区坚持以“重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揽,深入推进“四区”建设走深走实,奋力书写新时代渝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一是以高质量发展服务业为基础,加快打造现代服务业引领区。立足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70%以上的实际,坚定主攻方向壮大六大产业、十大集聚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保持万亿元以上规模,注册资本上百亿的中银金融租赁公司落户运营,解放碑步行街获评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全市第一,会计评估、法律服务、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业发展全市领先,文化旅游、大健康企业营收保持稳健增长,以区块链产业园、信创产业基地、工业互联网为牵引的科技创新蓬勃发展,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58.5亿元,人均、地均产出全市第一。二是以高品质建设人文渝中为底色,加快打造历史文化展示区。将“母城”文化作为渝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高品质实施12个传统风貌区、10个山城老街区、10个特色老社区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红色三岩”提升,山城巷、十八梯、鲁祖庙、戴家巷等成为都市风貌新亮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等一大批殊荣花落渝中,年游客接待量达到6700万人次,渝中正成为古巴渝、老山城、新重庆魅力的集中展示地。三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引擎,加快打造国际交往窗口区。深入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充分利用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合作示范项目、中央商务区“三区叠加”优势,解放碑、化龙桥服贸产业园规模保持全市前列。用好12家驻渝总领事馆齐聚渝中的优势,持续强化国际交往功能,深化与涉外机构的战略合作,常态化举办解放碑论坛、区块链论坛、科技金融峰会等高端论坛,渝中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不断凸显。四是以高标准城市更新为牵引,加快打造美好城市示范区。着力凸显山水半岛和国际化大都市形象,“两江四岸”核心区等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全面启动,解放碑—朝天门金融大道整体升级,规划五年实施城市更新1000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启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打造“渝中样板”。深入推行全域景区式精细化管理,“五长制”在全市推广,智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成果不断巩固拓展,市民游客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知所来方知所去,行万里路初心如一。渝中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在推动产业实力壮大、城市有机更新、“人文渝中”建设上拿出实干实绩、展现硬核担当,确保“十四五”期间在全市基本建成、2035年在西部全面建成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展示区、国际交往窗口区、美好城市示范区。
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书记 黄玉林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区长 左永祥
图/文 渝中区委宣传部
原标题:产业高地 人文渝中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