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开班仅收到36人,免费急救技能培训为啥叫好不叫座?
生活中随时有可能发生意外情况,为提升市民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在今年1月20日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中,市卫生健康委应急办公布了重庆市《公众急救技能免费培训计划》。根据计划来看,今年计划免费培训1200名市民,但记者从市急救医疗中心了解到,今年连续两次开班以来,每次只有不足20人前来培训。
免费急救技能培训,为啥叫好不叫座?上游新闻记者进行了一番深入采访。
现状:
今年已开班两次 培训人数加起来仅36人
“活动都开展了3个月了,但前来培训的人一共还不足50人。”坐在办公室里,市急救医疗中心培训部主任费夕丰叹了口气翻开报名表,指着给上游新闻记者介绍,从2月-3月开设班级来看,报名人数与实际培训人数分别为26:18、42:18,4月目前报名人数为43人,记者看到,这些人员中多以中青年女性为主。“根据统计来看,这些人员学习的目的无非为家人而学,有的是掌握一门技能,以备不时之需。”
记者打开《重庆市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教材》课件来看,培训内容为基本诊断技能、心肺复苏术、气道异物梗阻解除术、止血技术、头部和腹部及胸部伤包扎技术、骨折固定技术、关节脱位与扭伤、伤员转运技术、常见急症处理项目等14项公众卫生应急技能+1项卫生应急基本知识(简称14+1)。
费夕丰介绍,在今年1月20日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中,市卫生健康委应急办就公布了重庆市《公众急救技能免费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计划来看,市急救医疗中心将在今年面对社会公众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活动,主城区的社会公众均可报名参加,全年计划免费培训1200名市民,每月对外开放100个培训名额。今年一过4个月,可前来学习的人员却寥寥无几。
原因:
意识不到位 寄希望于120
“这项应急技能培训对于公众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之前通过媒体进行了宣传,明明是一项免费卫生技能培训,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但收到的效果甚微。”为何会出现这种原因呢?已获得美国心脏协会(AHA)基础生命支持(BLS)及高级生命支持(ACLS)培训导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应急救治装备分会委员、拥有30年现场救护及急救培训经验的费夕丰分析,主要是人意识占主导因素,对于大多数市民而言,仍保留着传统固有思维,觉得危险、灾难距自身很远,殊不知意外可能随时随地发生。
以一天24小时计算,每个人工作时间为8小时,剩下16小时是独处或跟朋友、亲人在一起,关键时刻如果遇上身体不适或遭遇意外情况,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拨打120报警,寄希望于医生身上。
但其实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在国内120急救反应时间比较长,从患者拨打120——工作人员大致询问人数、性别、位置、病情伤势等基本病情——根据位置判断选择距患者最近一家医院进入派车状态——急救医生到急诊科拿派车出单通知司机、护士、抬工出车——赶往救护现场,重庆急救一般从接电话到现场平均要花15分钟,如果遇上堵车等意外问题,那等待时间就会大大延长。“在多年的急救生涯中,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医生,如果你们能早点到现场来,他就有救了呀。要是让更多人的人都学习这一技能就好了。”费夕丰说。
对策:
将采取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14+1”应急技能
为了推广“14+1”应急技能,费夕丰带领团队不仅在急救中心为公众、急救中心、区县医院的医护人员开展培训,还针对不同企业开展量身定制的培训内容,如:针对化工厂就有不明物体易燃、中毒;针对建筑工地有中暑、机械引起的外伤;轨道集团、幼儿园、大学都开展了实地培训。
此外,市卫健委应急办主任幸奠国表示,近年来,随着公众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教育和健康宣传,公众对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比如公众普遍知晓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方法等,但真正操作时却不一定会做。
去年,市卫健委就邀请了医疗行业18位急救科专家合编了《重庆市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教材》,统一公众培训大纲、课件和考核标准等,保证公众接受标准统一的技能培训。从去年至今,已在我市各区县布下了51个应急技能培训基地。“去年5月,市卫健委启动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提升行动以来,截止到去年年底共有7314人持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合格证,这说明我市卫生应急技能才刚起步。”
“学会这‘14+1’应急技能,就掌握了自救互救方法,第一时间施以救护,有效利用4-8分钟的‘黄金救命时间’,给生命争取专业救援到达时间。”幸奠国透露,为扩大应急技能知晓度和提高市民普及急救意识,今年将采取线上+线下模式进行多渠道推广“14+1”,如:在51个培训基地滚动播出教学视频;在“重庆卫生健康”官方微信上进行介绍;在“重庆市卫健委官网”上进行刊登;将发放印有教学视频二维码的《重庆市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公众手册》,让市民可以随时学;举办“微视频比赛”;在江北机场建示范培训基地,并争取联合总工会对重点人群开展试点培训,以及在机场、火车站、部分轻轨站等人流量大区域投放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给予及时救治。
纵深:
日本学生中急救培训普及率高达92%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去年4月发布的公民卫生应急素养条目中,第一条就强调“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公民应主动学习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家庭常备应急用品。”
然而,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公众急救技能培训尚处于落后阶段。美国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普及率达25%,瑞典45%的公众参加过心肺复苏培训,澳大利亚有50%的公众接受过急救培训,日本的学生中急救培训普及率高达92%,但我国公众急救培训普及率还不到1%。
根据2015年6月中国卫生应急电子杂志发表的《国内外公众现场急救知识普及和培训现状》文章来看,美国心脏协会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提倡在公众中普及心肺复苏初级急救技能,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关注“第一目击者”在急救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公众,如警察、消防员、司机及其他职业者开设现场急救知识学习课程,通过考核进行资格认证。
英国强调对公民和警察进行急救知识的教育,力求全民都具备一定急救技能,并设立由志愿者组成的社区急救方案,为居民提供拯救生命的急救直至急救车到达。
挪威自1961年,将心肺复苏及一些现场急救训练纳入学校必修过程中,挪威院外心脏骤停公众施行心肺复苏率为70.7%。
意大利规定外勤警察必须经过初级急救技能培训并学会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法国设立急救员协会网,所有志愿者需接受与消防人员同样的70H的急救训练;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急救知识普及率较高的国家均有针对公众的急救技能资格认证考试及授权,使公众施行现场急救受到一定的法律保护。
链接:
在急救人员赶来之前需要做好这5步
第一步,确认环境安全之后才能去救人。
第二步,检查并判断患者有无反应(可拍打双肩大声呼叫)。
第三步,如果没有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让人拿来AED。
第四步,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看胸腹5到10秒的起伏情况)。
第五步,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者呼吸不正常(例如濒死喘息),立即开始心肺复苏,胸部按压30次吹气2次,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患者有反应或者AED到达及专业医护人员接手。
上游新闻记者 刘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