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汛期来了 遇灾不慌

17.06.2016  14:06


                                                                                  重庆织密群测群防网,应用科技手段预警预测

                                                                                             汛期来了遇灾不慌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地貌以山地峡谷和丘陵为主,区域内江河纵横,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频发。面对“点多面广”的地灾隐患压力,面对气象预报今年汛期暴雨可能增多的严峻形势,重庆提早部署,细致安排,对汛期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险情厉兵秣马、严阵以待。

 

  阵雨刚过,布满青苔的石板路比平日更加湿滑,50岁的陈朝君熟练地选择着落脚点,一步步往河边走。这里叫蒋家院子,是重庆市万州区太白街道万二村辖区内的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村里的地灾群测群防员,进入汛期之后,陈朝君每周至少两次要到这个她负责的点上进行日常的巡查监测,遇到下雨天则是早晚各增加一次。

  “这里是个滑坡隐患点,原来住着的5户人家已经临时搬走了,但有时他们会回来拿东西。”陈朝君指着土房墙裂缝上贴着的纸条说,“我们反复告诉村民,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发现纸条断开了就赶紧往外跑,从哪条路跑,跑到什么地方,也都进行了演练。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地貌以山地峡谷和丘陵为主,区域内江河纵横,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频发。面对“点多面广”的地灾隐患压力,面对气象预报今年汛期暴雨可能增多的严峻形势,重庆提早部署,细致安排,对汛期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险情厉兵秣马、严阵以待。

  四重网格

  群测群防扎实管用

  记者在重庆云阳县高阳镇见到黄勤时,这位来自重庆地矿研究院的年轻人刚完成了对镇村干部群众100多人的一次培训。作为重庆市统一派出的“驻守地质队员”,他负责驻守云阳县的三个乡镇。他说,“压力不小,好在现在每个点上都有‘四路人马’共同把守照看,群测群防基础比较好。

  黄勤说的“四路人马”,指的是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四重”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机制。第一重,全市落实了13012名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对每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监测;第二重,落实了1315名片区负责人负责该乡镇街道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三重,派出452名地质队员分片区驻守乡镇,指导区县做好地质灾害排查核查、应急演练和应急处置工作;第四重,加强区县地环站建设,全力做好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这是我们借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经验而推出的创新之举,建立以来已取得了务实管用的效果。”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局长董建国说,今年要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把这张“横到边、纵到底”的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网织得更密更牢。

  汛期已至,高阳镇的“四路人马”已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云阳县国土房管局地环科科长汪华在该镇沿路走走停停,查问“避险明白卡”是否发放到受威胁群众手中,查看“地灾警示牌”是否全部安装到位;副镇长潘家燕作为片区负责人,正在召集会议对刚刚结束的应急演练进行总结,提出特别要注意避免疏散时因舍不得财物造成人员伤亡;驻守地质队员黄勤则来到了青术村二组的地灾点,对群测群防员邹开德反映的“降雨引起堰塘漏水”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上报。

  “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专家驻守、应急处置和督查督办,这是我们汛期地灾防治一直在强化的‘五道防线’。”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王磊介绍,今年入汛以来,重庆已遭受了几场暴雨,出现了多起灾情险情,但由于预警及时、防范得力,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没有发生人员伤亡。

  科技应用

  预测预警更加精准

  苎溪河是长江的支流,流经重庆万州城区。去年夏天以来,在河边散步的居民发现,岸边多了一种新装置,外形像路灯,座基印有“地灾监测”的字样。

  “这是地表位移自动监测系统,通过太阳能板连接数据采集箱,采集的数据实时传回监控中心。”万州区地环站专业监测组工程师李迎春介绍,在城区有些地灾隐患点还安装了裂缝自动监测仪,“一旦自动监测传回的数据有异常,我们会马上去现场,并根据情况提出防范建议。

  与技术应用相关联的,是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在全市率先运用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为监测人配发了群测群防手持终端,实现了监测数据的适时传输,极大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万州区国土房管局局长兰申海说。

  作为群测群防员,陈朝君也领到了这样的一部专用手机。点开“宏观监测”平台,一系列指标跃入眼帘:墙上新裂缝、新地鼓、树木歪斜、井塘漏水、动物异常等等。“不仅要填‘有’‘无’,还要发照片,还不能作假哦,不在现场的话信息就显示‘无效’。”她认真地说。

  在农村,“大喇叭”不新鲜,但能够“自动报警”的“大喇叭”却不多见。装置本身并不复杂:几米高的“柱子”,顶端一个“”,下面一对扬声器,加一块太阳能板。“‘桶’是采集降雨量的,达到一定程度喇叭就会响,方圆500米都听得到。”云阳县双龙镇长兴村村支书江庆平说。长兴村有6个地灾隐患点,涉及村民1000多人。“这个喇叭管用,不仅能自动报警,还能给我们的手机上不停发信息。”江庆平介绍,自去年5月装好后,去年8月和10月“”了两次,村民都及时撤出来了。

  搬迁避让

  综合治理着眼长远

  5月29日晚,重庆市奉节县安坪镇举办了一场不同以往的文艺晚会,晚会的主题是“战胜地灾大搬迁,共建美丽新安坪”。“晚会就是为鼓舞士气、提振信心。”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4月底已完成了避灾户销号合同的签订,6月30日前4100多人全部要完成搬家。

  按照轻重缓急,重庆加快推进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并整合各类资金,有序推进一批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减少受威胁群众人数。2015年,全市及各区共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5.77亿元,对11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17007人实施了搬迁避让工程。

  具有巴渝民居风貌的小楼沿江排列,整洁的水泥路与葱郁的林木营造出舒适的环境。这里是云阳县黄石镇铁炉村向家坪“农民新村”,16户村民从饱受地灾威胁的山上土房搬到这里已经有3年多了。

  “以前是一下雨就不敢睡觉,生怕滑坡,”居民赵远全告诉记者,原来是想搬没钱搬,“多亏政策好,各种补助加起来一算,盖新房自己没添几个钱。”他说,新房安全又敞亮,离公路和自己的承包地都很近,“真是享福了。

  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重庆各区县立足实际,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综合整治。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万州区,今年已开工了5个三峡后续地灾治理项目,另有10个项目即将开展招投标,17个项目即将启动勘查设计工作。近年来已实施避让搬迁46处2954人。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重点区域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督察督办。”董建国表示,目前市政府已批准印发了《重庆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方案中的129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将进行挂牌督办,确保限时完成整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