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爆炸事故已致123人遇难 大部分危重伤员转危为安
中新网8月23日电 综合消息,从天津港爆炸事故第14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3日下午3点,遇难人数123人,已确认身份123人,失联50人,大部分危重伤员已经转危为安,有近170名伤员治愈出院,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共有30个点位检出氰化物,其中6个污水点位超标,均位于警戒区内。
另外,监测结果还显示,事发地警戒区外10个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和8个环境空气流动点位均未检出新的特征污染物,各点位各项特征污染物浓度均未出现超标。
住院治疗人数624人 累计出院169人
通报称,截至23日下午3点,遇难人数123人,已确认身份123人。其中在已确认身份的人中,公安消防20人,天津港消防50人,民警7人。
此外,截至当天下午3点,失联50人,其中公安消防4人,天津港消防30人,民警4人,其他12人。
另据发言人介绍,截至目前,爆炸事故致伤住院治疗624人,危重症病人12人,重症32人,已出院169人。
大部分危重伤员转危为安 170人治愈出院
国家卫计委应急办监察专员、应急办副主任张国新介绍,根据现场救治的需要,累计从全国各地和军队系统调派了包括16个专业在内的80多名医学专家,这其中还有两位烧伤科的院士、一位神经外科的院士。天津市也组织了180多名专家在一线指导伤员救治。
张国新表示,在天津市事故救援指挥部的强有力的领导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伤员救治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在院伤员的伤情总体向好。经过全力救治,大部分危重伤员已经转危为安,有近170名伤员治愈出院。目前,伤员救治、康复、心理疏导等各项工作仍在紧张、有序、有效地进行中。
伤情特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多
国家卫计委爆炸事故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席修明称,经过初步的筛查,发现天津爆炸事件伤情有一些特点:
第一,冲击波的爆震的力量非常的大,所以颅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比较多。
第二,有很多烧伤,而且烧伤和一般的烧伤不一样,很多烧伤的伤员同时伴有多发的骨折,因为爆震,这给救治带来很多很多的困难。经过初步筛查,确定了重伤员的对象,根据受伤的情况,组织了针对性的救治。
席修明称,我们还在继续地抢救和治疗中。其中爆震伤导致治疗困难的两类伤员,一类是重度的颅脑损伤,现在在滨海区的两家医院的ICU病房里面还有几位重度的颅脑损伤的病人,处在一个危急的状态。另外就是烧伤伤员,这次烧伤调集了几乎所有国内烧伤界最高水平的专家,现在还在反复不断地做着手术,在武警医院里面。这几位伤员,还是处在生命的危险期。
水质监测显示警戒区6个污水点位氰化物超标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邓小文介绍,8月22日水质监测点位共42个,其中警戒区内点位26个,警戒区外点外16个,监测结果显示,共有30个点位检出氰化物,其中6个污水点位超标,均位于警戒区内。
邓小文称,22日事故现场共布设环境空气监测点位18个,水环境监测点位42个,地下水环境观测点位1个,海水环境监测点位6个,持续24小时不间断监测。
邓小文介绍,8月22日0点至24点期间,环境空气监测结果如下:一是事故特征大气污染物监测。22日0点至24点期间,共现场采集空气样品216个,监测项目为氰化氢及挥发性有机物。
监测结果显示,事发地警戒区外10个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和8个环境空气流动点位均未检出新的特征污染物,各点位各项特征污染物浓度均未出现超标。
8月22日0点至24点期间,事故区域周边5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主要是国家规定的6项常规污染物的数据显示,昨天常规空气质量处于二级良好水平。
邓小文介绍水质监测结果:8月22日水质监测点位共42个,其中警戒区内点位26个,警戒区外点外16个,监测结果显示,共有30个点位检出氰化物,其中6个污水点位超标,均位于警戒区内,超标浓度为0.537-106毫克/升,超标倍数是0.074-211倍,最大超标点位为天津港明渠2号点位。
一个地表水点位超标,位于警戒区内天保酒店景观湖,警戒区外8个地表水点位中,3个点位检出氰化物,最高检出浓度为0.013毫克/升,相当于地表水5类标准的6.5%。
警戒区外8个污水监测点位中,全部检出氰化物,最高检出浓度为0.139毫克/升,相当于控制标准的27.8%。目前所有氰化物超标废水仍全部封堵在事故区内,未经处理达标不外排。
8月22日,事故周边区域地下水氰化物有检出,最高浓度值相当于地下水四类标准的9%,未超标。事故区域临近近岸海域6个海水监测点位,氰化物均未超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