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酒桌上的“规矩”你懂得起吗?上桌先吃饭的绝对是狠人
夏天来临,晚上三五好友一起,烧烤伴啤酒,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
说到喝酒,重庆人自有一套“规矩”,看你懂不懂得起!
1、开饭前先喝一杯
上桌后别急着动筷子,一个考验勇气与体现气质的步骤是不能省略的——开杯酒,一般由做东的人先举杯,先讲几句“大家吃好喝好”,然后提议干一满杯,不喝完不能坐下!
2、互相敬酒前赶紧先扒饭
落座后,一般有两种风格:一种是赶快吃菜填肚子;另一种是继续喝。如果你不是大酒量,建议你采取第一种,因为要不了10分钟,就会进入交杯换盏、互相敬酒的环节,依然秉承“不喝完不坐下”的原则。
另外,有一点要特别注意,重庆人习惯是“碰了杯必须干杯”,所以要考虑清楚。
3、不划拳不尽兴团结才是力量
划拳也就是猜拳,一般是在大家都吃饱又不想起身,就会有人站出来提议划拳,方式多种多样。
划拳一定要团结互助,使大家酒醉的程度持平才是最科学的。
4、转场喝点茶其实就是换个地方接着喝酒
一般来说划拳结束已经是晚上8点以后了,结完账自然又会有人提议转场,美其名曰:“喝点茶”、“淡淡地坐一下”,千万不要被骗,转场的目的依然只有一个——继续喝酒!
选择转场的地点很多,比如KTV、烧烤摊、酒吧、茶楼。不过无论到哪里,总有人说:再喝一点吧?于是乎……
5、坚持到深夜还没醉就去吃夜宵接着喝
如果你能坚持到深夜12点以后还没有醉到失忆,说明你是标准的大酒量。于是,你肚子肯定又饿了。大家一呼即应吃夜宵去!
6、洗洗睡吧明天接着喝
第二天,朋友会来电话,第一句是:接着喝?
你懂得起重庆人这些喝酒的“规矩”吗?如果穿越到古代,你知道那些文人的酒局是啥样的?
《兰亭集序》里介绍,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王羲之和一众友人在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酒杯)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
古人是真的会玩,要是作不出诗,在众目睽睽下干瞪眼,抓耳挠腮,红着脖子咽口水,感觉比猜拳刺激多了。
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11人各成诗两篇,15人各成诗一篇,16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
这事还有后文。到了北宋,黄庭坚仰慕王羲之的做法,修了一个流杯池,凿石引水,曲水流觞。
这流杯池并不奢华,只有两米长、半米宽,两旁各列4张石凳,同样不高。古人坐在这想必像规规矩矩的小学生,局促得很,但听着流水声,闻着美酒香,脑子晕乎乎的搜肠刮肚组词成篇,也是一种极雅的体验。
苏东坡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因酒能扫除忧愁,且能钩起诗兴,使人产生灵感,所以便以“扫愁帚”、“钓诗钩”作为酒的代称。
手中拿起酒杯,拂去落在髯上的浊酒,陶然醉倒。不觉寒暑,也没有利欲之情,将这个世上的杂然万物,完全看做是漂流在大河上的浮萍。当年在洛水边,名士高门定期聚众举办酒会,清谈阔论,极兴而归,形成了传统。
除了吟诗作对,古代文青们还喜欢针砭时弊、指点江山,他们中很多人本身就是官员,怀抱政治理想和家国情怀。
清人张晋寿《酒德》中有这样的句子:量小随意,客各尽欢,宽严并济。各适其意,勿强所难。今人劝酒的花招繁多,巧立名目,必须喝好,好像唯一的目的就是往人体里灌乙醇。
相比之下,酒在古代更显可爱,连称呼都更文雅些,“重碧”、“姚子雪曲”,好像大户人家的婢女,懂规矩、知分寸,不会过火,又教人向上。
如此看来,度数不高的古代酒,不仅是一种刺激性饮料,更像是一种文化饮品,酒局既是生活饮食行为,又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来源:重庆重庆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