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了重庆机场助航灯光 20年未回老家过春节
2月6日晚上10点,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二跑道南端,吴小刚正在更换灯具,保障航班安全。记者 罗斌 摄
2月6日晚上10点,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二跑道南端。一架飞机从头顶呼啸而过,强大的气流险些把重庆日报记者头顶的帽子掀翻,刺骨的风刮得脸生疼。
重庆机场助航灯光部巡检队副队长吴小刚却镇定自若,继续更换面前的一盏进近灯。“到了晚上,这些灯就是飞机的眼睛,只有它们亮着,飞机才能对准跑道,安全降落。”吴小刚说。
重庆机场有17000套助航灯光,为了它们的明亮,吴小刚工作20年来从未回老家过一次春节。
一眼看过去就知哪里有灯坏了
重庆机场有三条跑道,分布在航站楼两侧,为了检查是否有助航灯具损坏,吴小刚每天的重要工作就是巡查。
偌大的机场,共19个类别、17000套灯具,如何检查?
“步行一盏盏检查肯定不现实,我们都是坐在车上巡查,一圈下来就是30多公里。”吴小刚称,白天他们主要巡检进近灯光系统,夜间利用飞行间隙(凌晨2:00-6:00)巡检跑道、滑行道灯光系统。春运期间,他们加大了巡查的频次,每天巡查3—4次。
“虽然有19个类别的灯,但灯的间距都是固定的。一条线上,哪两个灯的间距不对了,肯定就是有灯出问题了。”吴小刚称,他们巡查时一般4人一个小组,一人开车,三人看。一条跑道有一条中线、两条边线,一眼望过去,就知道哪里有灯坏了。
除了肉眼看,T3航站楼的智能化系统也帮了吴小刚不少忙。“全场有3000套跑道灯和滑行道灯加装了单灯监控系统,一旦出问题会自动报警。”吴小刚说,全场还有13000套灯具换成了LED灯,损坏率大幅降低,他和同事们的工作量也减轻了不少。
高标准保障确保航行安全
2月6日晚上8点过,记者随吴小刚一起上路巡查。因此时还不能上跑道,吴小刚便和同事驱车行走在飞行区的外围边界。
夜色中,整个机坪看不到一盏照明灯,只有各种颜色、强度的助航灯光为飞行器指引方向。“这些灯的颜色不同、光强不同、构型不同、有效范围不同,决定了它们的作用也不同。”吴小刚如数家珍。
白色的是跑道中线灯和边灯;绿色的是滑行道中线灯;蓝色的是滑行道边灯;红色的是跑道末端灯,“红色有警示作用,表示危险。”吴小刚说,从灯光强调看,跑道灯光是滑行道灯光的20倍,而进近灯则是滑行道灯光的50倍。
“最远的进近灯,几公里之外都能看到,是飞行员降落前最先看到的灯光。”正说着,吴小刚发现一盏进近灯坏了,立即拿出工具维修起来。
“不同灯具的亮灯率,要求不同。如跑道中线灯和边灯,民航局规定的亮灯率是90%和95%,但我们都是以95%以上的标准在保障。”吴小刚说。
练就跑道上换灯一分钟一套的绝活
2月7日凌晨2点,航班减少,征得塔台同意,吴小刚和同事们迅速做好准备,进入跑道和滑行道开展维护工作。
此时,机坪上的风更加凛冽,吴小刚顾不得寒冷,小跑来到“滑中74”位置,对编号为10716的灯进行整灯拆除。只见他麻利地打开上盖,先观察有没有积水,然后迅速掏出底座,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
“民航局批准了重庆机场在春运期间通宵运行,晚上随时有航班起降,所以我们动作必须要快,只能整套拆回去维修。”把拆除的灯放回车上,吴小刚又迅速赶往下一个故障灯。
半小时后,接到撤离跑道的通知,吴小刚才回到车上休息,同时等待下一次进场通知。
吴小刚告诉记者,他是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郁山镇人,自工作后从未回老家过年,因为春运期间是他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如今他在重庆安了家,三年前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生活。但老人每到春节仍有回家探亲的习惯,他不能陪同,只希望父母春节过得开心。
40多分钟后,塔台再次同意进入跑道。吴小刚和同事立即下车,带着工具,走进茫茫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