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为公家走的,光荣!”
图为杨骅(左一)生前走访贫困户张启斌家, 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杨骅,忠县金鸡镇傅坝村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这段时间,他的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
“让贫困山村一年年富起来,让群众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这是杨骅开始驻村扶贫工作时的承诺。为了这份承诺,他带领群众修路、建房、发展产业……一心扑在扶贫事业上,把贫困户当亲人,饱含深情为他们排忧解难,直至倒下。
“杨骅是为公家走的,光荣!”杨骅追悼会上,95岁的奶奶一句话,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在寻找杨骅生前足迹的过程中,重庆日报记者发现,杨骅与家人、贫困户、同事交谈中,牵挂最多的,还是扶贫那些事儿……
“杨叔叔说好了开学来看我的,怎么说走就走了……”
这段时间,重庆工程学院大一新生张荣梅一直沉浸在对杨叔叔的怀念之中。
张荣梅口中的“杨叔叔”就是杨骅,忠县金鸡镇傅坝村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也是她家的帮扶责任人。
8月20日,杨骅听张荣梅的妈妈说想养鸡,便马上请人帮忙买了15只鸡苗。
然而,15只鸡苗还没送到,杨骅就走了。
8月21日早上7点47分,傅坝村村委会办公室,杨骅正和村支书陈廷虎商量村里危房改造的事,突然大汗淋漓。大家催促他去看医生,杨骅说先回房间换件衣服,却迟迟未出来。大家进去一看,发现他仰躺着,脸色苍白。120医护人员赶到时,一切都太迟了。
杨骅的生命,永久定格在48岁。
“莫急,有啥子事,我们一起想办法!”
他帮扶过的贫困户都说,杨骅就像他们的亲人
杨骅跟张荣梅家认识不过10天。然而,短短10天,他已成为张荣梅全家永远的亲人。
张荣梅家住金鸡镇傅坝村三组,妹妹刚上初中,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张启斌务工致残,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
今年8月初,当张荣梅大学录取通知书和妹妹的初中录取通知书陆续寄到家中时,整个家笼罩在愁云之中。“娃儿的学费、生活费怎么办哟?”张启斌急得睡不着觉。
张荣梅清楚地记得,8月10日,陈廷虎带来一个人,他个子不高,头戴一顶草帽,皮肤黝黑,笑起来憨憨的,“村支书介绍他叫杨骅,是我们村新来的第一书记,是来帮助我们家的。”
一进门,杨骅就拉起张启斌的手说:“大哥,你放心,困难是暂时的,今后你家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
杨骅没有失言。
两天后,杨骅再次来到张启斌家,带来好消息——正在争取助学补助,张荣梅的学费很快会有着落。同时,他还为孩子争取到一笔爱心资助。
然而,在填报助学补助申请时,因为张荣梅在扶贫系统里的名字和身份证上的名字不一致,申请未能成功。
“那几天,杨叔叔冒着酷暑,一趟又一趟地跑镇政府说明情况,补办手续。没多久,补助申请就办下来了。”张荣梅说。
8月20日一早,杨骅第三次上门,带来水果、豆腐、凉粉,还有给张启斌用的止痛膏。他告诉张启斌:“下了班,我来帮忙,别让两个娃儿干重体力活,她们都还在长身体。”
傍晚时分,杨骅果然来了,一背篼又一背篼地帮张启斌家背谷子。天黑了,一家人挽留杨骅留下来吃了顿饭。
“大哥,贫困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没了志气。你莫急,今后有啥事,我们一起想办法!”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学习是主要的,好好学习,长大了才有好的出路。”
……
那天晚上,杨骅与张启斌一家促膝而谈,直到夜深。
临走前,张启斌的妻子无意间说起想养鸡,杨骅马上联系村里的社保协管员江代森,请他帮忙买15只鸡苗,说很快就会亲自将鸡苗送上门。
然而,第二天,鸡苗还没送到,张启斌就听说杨骅“走了”。
“他给了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他是我们最亲的亲人。”说起杨骅,张荣梅泣不成声。
杨骅是忠县安监局办公室副主任,2017年3月被派驻到金鸡镇蜂水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今年7月到傅坝村任第一书记。“蜂水村的62个贫困户,杨骅每家都去过好几次,不到一个月就把村里贫困户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他总是对贫困户说‘莫急,有啥子事,我们一起想办法’。”昔日队友黄建国说,杨骅把时间都花在扶贫工作中了,却没能为自己留下抢救生命的时间。
贫困户陈廷学曾经也是杨骅的帮扶对象。“买米送油,帮娃儿申请助学贷款,四处张罗为我们整修房子……”陈廷学说,“我病了,他还专门来看我,拿钱让我买好吃的,就像是我们的亲人。”
贫困户刘兴国住在D级危房中,因为差钱,无论如何不肯建新房,被称为“犟老头”。杨骅多次上门,磨破了嘴皮才说动了老人,又东奔西走申请补助,动员爱心企业为他减免材料费。
……
对这些贫困户来说,杨骅就是他们的亲人。杨骅走了,却没带走他们的牵挂。
“好想杨书记再来我家里坐坐,再跟我们出出主意。”张启斌哽咽着对记者说。
“干不好扶贫,对不起组织。”
同事们说,杨骅未做完的事,他们接着做
在蜂水村村委会办公室,挂着一张照片。照片上,杨骅站在第一排,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
这是今年5月23日,村里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时的合影。
“干不好扶贫,对不起组织。”那天,杨骅说的这句话,让蜂水村支书彭涛心里很踏实。
蜂水村离忠县县城58公里,山高坡陡,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后续发展乏力。全村有668户,1911人,其中有贫困户62户,贫困人口180人。
杨骅才来到蜂水村时,村里的状况让他感触颇深。通过调研,他决定把扶贫产业这篇文章做好。
当时,村里种了1000多亩笋竹。雷竹、红壳竹等品种已种了好几年,本来市场前景看好,但一直没多少产出,群众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还在笋竹间套种其他作物。
杨骅了解发现,问题出在管护和管理上。曾经与杨骅一起工作的蜂水村驻村队员秦学莲回忆,为解决技术问题,杨骅多次到其他笋竹产业发展好的村拜师学艺,“回来后,他就手把手给大家演示如何挖坑、施肥、除草……”
杨骅还建议依托现有的笋竹专业合作社,成立蜂水村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劳务合作等形式参与,形成一条村级特色扶贫产业链,以实现建基地、促发展、得实惠的目标。
今年春天,村里的笋子产量增加到六万公斤,是原来的两倍多,村民们第一次拿到了笋竹产业带来的分红,立即要求再扩大1000亩的笋竹种植面积。
面对竹笋外销运输道路不畅的问题,杨骅又承诺“今年努力把你们的路修通。”6月,蜂水村二三组两段四好农村路启动建设。接连一周,杨骅与大家一起钻丛林、攀悬崖,查勘线路、计算工程量。
7月,杨骅到傅坝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后,觉得村里的1000亩柑橘园很有前景,便建议柑橘园老板再扩大1000亩。
杨骅给老板分析市场前景,介绍最新的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终于说动了柑橘园老板,杨骅又开始思考借助柑橘产业发展乡村旅游。
在贫困户的自我发展上,杨骅和队员们也在想办法。在蜂水村期间,杨骅走访贫困户后得知,很多人都想从事家庭养殖业。在征得帮扶责任人同意后,杨骅和同事们帮忙代购了380只鸡苗鸭苗,送到38个贫困户家中,每家10只。
现在,这些鸡鸭已开始产蛋,杨骅却不在了。“我还想着,等这些母鸡下蛋了,一定要送几个给杨书记尝尝。”贫困户唐安禄说。
今年9月中旬,蜂水村举行了一场农产品采购会。那天,贫困户带来的鸡鸭等土特产,被城里人一扫而光,其中很多便是去年杨骅想办法为大家送的鸡鸭苗长大的。
在村干部和群众看来,“杨骅就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他像农民,一脸憨厚,碰到在地里劳作的村民,他会蹲在田坎上跟对方交谈,要是对方递烟,就接过来夹在耳朵上;
他像农民,在搞基础设施建设时,他带头干脏活累活,一张脸晒得黢黑;
他常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在蜂水村、傅坝村,每一个院坝,每一片竹林,每一条乡间小道,都留下了他熟悉的身影。
“我们检查工作时,见过他几次。他发展思路清晰,有实干精神,与群众打成一片,扶贫一线需要这样的干部。”忠县农委副主任牟方英说。
“他走得太匆忙了。”傅坝村现任第一书记董世军说,杨骅生前曾告诉他,还想在修路、发展产业、建设智慧乡村方面多给老百姓做些事,“杨骅未做完的事,我们接着做,他的遗愿,我们帮他完成!”
彭涛把那张在党员政治生日活动时拍的照片裱了起来,挂在办公室,“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我就会提醒自己,尽职尽责干好扶贫工作,全心全意让乡亲走上致富路,这也是他的心愿。”
“人的自然生命是有限的,党员政治生命是可永续的。”
家人说,就当杨骅还在傅坝村扶贫吧
杨骅去世后,很多人才知道,他是忠县原副县长杨志刚的儿子。杨志刚2007年从副县长岗位上退休,这么多年来,他从未因为儿子的工作问题找过组织,找过关系。
杨骅去金鸡镇做扶贫工作后,父子俩经常在微信上交流,内容也都是工作、民生、廉政、家国情怀。
“是组织对你的信任,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一定能够完成组织上交给的精准脱贫任务!”6月21日,杨志刚获知杨骅被调整到傅坝村任第一书记,及时发微信鼓励儿子。
“在安监局办公室工作,十分闭塞,九年没有在外面接触了。”面临新的工作环境,杨骅有些不适应,给父亲发来微信。杨志刚回复:“……孩子,好好干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驻村工作是一门新课题,也是我人生中又一个新起点,我很热爱这份工作。”看到杨骅的留言,杨志刚沉浸在儿子进步的幸福中。
……
近年来,杨志刚和儿子的谈话内容,始终围绕着扶贫,围绕着一个共产党人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儿子,你的工作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前不久,杨志刚将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2018年度先进个人的荣誉证书照片,继续用微信发给杨骅,并给他留言——虽然他知道儿子再也收不到了,也不可能再给他回信息了。
杨骅走了两个多月,但杨志刚还坚持给杨骅手机交话费,天天给杨骅的手机充电,不时翻看父子俩以前的聊天记录,以此安慰自己,“就当他一直在傅坝扶贫吧……”
杨骅和妻子李正琼结婚20多年,有两个孩子,夫妻相濡以沫,直到杨骅走了,李正琼才发现,这两年自己跟丈夫竟然没说过几句话。
杨骅驻村后,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吃在村、干在村、住在村,每周一很早离开县城,周五很晚才回去。即使家人将每周五的晚饭时间推迟到晚上10点以后,杨骅仍很少准时回家吃饭。
而他在安监局的工作也有部分没交出去。“村里忙了又回局里忙,周末基本上都在局办公室加班。”李正琼说,自己这两年实在陪丈夫太少了,“我对他关心不够。”
“他是一个朴实、厚道的人。”李正琼记得,那些年她上早班,常常凌晨4点就要出门,杨骅每次都送她到单位楼下,“他总说这些年辛苦我了,既照顾孩子又照顾老人,就常唱《老婆,你辛苦了!》这首歌给我听,煮饭时唱、拖地时也唱……”
杨骅生前,没陪父母外出旅游过,杨骅和妻儿走得最远的地方就是重庆主城。今年,儿子杨涛宁高考,杨骅因为忙着道路测量,没有帮忙填志愿,也没有回家陪伴。说好的送儿子去上大学,也无法兑现了。
听说张启斌的两个女儿想吃凉粉,8月20日清晨,杨骅上街买了凉粉和水果,带回村里,不想这一走,竟成为和家人的永诀。
杨骅对贫困户很大方,对自己却很抠门——只穿四五十元一件的衬衣,一次见网上有件衬衣便宜,便叫李正琼一口气买了两件;眼镜坏了,缠几圈透明胶,还舍不得换;在外吃面,只点5元一碗的小面,面店老板张兰都把他认熟了,一见他来,就悄悄告诉煮面的大姐“二两小面,稍微多下几根(面)”……
“人的自然生命是有限的,党员政治生命是可永续的。我一定要在有限的生命里,不断为党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在一次党员政治生活会后,杨骅写下这样的感言。
杨骅走了。但是,他的誓言和忠诚,已永远镌刻在那片他深爱的土地上。(记者 陈国栋 彭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