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全面推动教学改革
近年来,西南大学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整体水平,为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保驾护航。
一是促进课程建设规范化,提升课程整体质量。 先后出台《西南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西南大学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西南大学“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和《西南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保障课程建设规范化。此外,学校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带动全校课程资源整体水平的提高。2003年以来,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46门,其中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9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7门;重庆市精品课程96门,其中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8门,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校级精品课程189门,其中校级资源共享课程20门,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9门。
二是促进课程模式多样化,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学校围绕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将全校所有课程整合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发展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个性化选修课程、自主创新学习六大类型。课程类型确定后,学校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立项建设新生研讨课23门,研究性课程27门。此外,将品读经典作为重要教学内容融入文化素质教育通选课体系,制定《本科生阅读名著考核与管理办法》,推荐涉及文、史、哲等11大类的120本(种)阅读书目供学生阅读,开设《“四书”讲读》《中国歌诗鉴赏》等300余门文化素质教育通选课。
三是促进课程体系数字化,拓展学生学习模式。 为适应国家“互联网+”战略需求,学校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数字化建设,扩展学生学习模式。2013年以来,学校改造、新建、引进、建设“含弘在线课程”等网络课程403门,其中教育部“爱课程”课程中心网络课程14门,“含弘在线”网络课程22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外语网络课程6门,师范类网络课程233门,共建共享教师教育网联课程29门,文化素质教育优质课程16门;引进超星集团、东西部课程共享联盟通识教育课程83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