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8个月修复 巫山博物馆74件(套)鎏金青铜器重现黄金色泽

26.11.2021  08:44

重庆日报全媒体消息,一批金青铜珍宝,经过8个月“手术”,重现原本的黄金色泽了!11月25日,巫山博物馆召开了“巫山博物馆重要出土文物鎏金青铜器修复保护项目”专家验收会。重庆日报记者从验收会上获悉,该馆74件(套)出土鎏金青铜器已修复完成并通过专家验收。

▲鎏金青铜器修复前后对比。(巫山博物馆供图)

巫山博物馆副馆长张辉介绍,随着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的开展,巫山出土的1000余件鎏金青铜器成为巫山博物馆藏品中类型最丰富、数量较多的文物。截至目前,该馆已定级鎏金文物中,一级6件(套)、二级13件(套)、三级28件(套)。

虽然巫山出土的鎏金青铜器数量大、价值高,但它们多数表面覆盖坚硬而致密的青铜锈,有的表面肉眼可见“粉状锈”存在,而且鎏金青铜器出土及入藏后均未进行过系统、科学的处理,病害较为严重。因此,对于出土鎏金青铜器的科学修复迫在眉睫。 

2019年,巫山博物馆从馆藏鎏金青铜器中遴选出74件(套),邀请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现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编制修复方案。这批文物主要出土于麦沱墓群、土城坡墓地、龙门口墓地等遗址,器型包含牌饰、棺钉、耳杯扣等。2019年6月,修复方案通过评审,并被批准列入国家文物局重要出土文物专项补助资金项目。

今年2月,该项目获得专项补助资金。巫山博物馆立即以公开招投标的形式采购服务。3月,北京一家具有青铜器保护修复专利和丰富修复经验的机构中标。4月,该机构十余名工作人员来到巫山博物馆开展保护和修复工作。

这些青铜器表面的鎏金层很薄,通常只有头发丝直径的1/10。”张辉介绍,修复人员使用凝胶型除锈剂为铜器除锈。经过为期8个月的修复,这批鎏金青铜器重焕新生。修复以后,文物表面的铜锈几乎消失了,文物本身的鎏金层得以显现,黄金色泽光彩照人,鎏金层表面刻画的西王母、朱雀、九尾狐、三足乌等精美纹饰也显露出来,展现出汉代巫山人所向往的仙界

为何巫山会出土众多鎏金青铜器呢?张辉说,此次修复的鎏金青铜器大多是东汉时期墓葬中出土的器物,在汉代厚葬观念和巫文化影响下,民众希望离世后升往仙界,于是在鎏金青铜器上刻画了西王母等图案,希望离世后借助西王母升仙。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曾开展《三峡地区青铜器鎏金技术发展史研究》。研究指出,重庆三峡地区鎏金青铜器大量流行并非偶然,是基于峡江地区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及技术传统。丰富的矿产资源与先进的铸造技术为鎏金青铜器在峡江地区的出现、流行提供了物质保障与技术支撑。一些低级别平民墓也会出土少量鎏金青铜器,说明三峡地区鎏金青铜器深受社会各阶层重视,成为葬俗中的关键随葬品。

据了解,此次修复的鎏金青铜器已完成数字化信息采集,为今后研究、展示、利用打下基础。巫山博物馆还计划打造一个馆藏鎏金青铜器展览,让馆藏文物活起来。

重庆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迎昭

原标题:历时8个月修复 巫山博物馆74件(套)鎏金青铜器重现黄金色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