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修缮利用 让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和谐共生

24.05.2016  05:05

    孙政才主持召开市规划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加强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修缮利用 让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和谐共生

  5月17日,市规划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市规委会主任、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主任孙政才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研究了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修缮利用工作,审议了《重庆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关于贯彻落实市规委会第三次会议精神情况的报告》、《重庆市城乡规划事业“十三五”规划》等。与会市领导、有关专家学者、区县和市级部门负责同志分别发言,提出意见建议。孙政才认真听取大家发言,不时插话互动交流,并要求进一步深化研究,充分吸纳合理化意见建议,对有关规划进行修改、完善。

  孙政才在讲话中指出,着力加强和改进我市规划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不懈地在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严肃性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规划的约束和引领作用。一是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意识,围绕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工作,统筹谋划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以及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和资源要素配置,推动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二是提高规划的前瞻性。深化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加强对城市发展前沿问题的研究,深入研究互联网发展对城市功能布局的影响,不断提升规划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三是提高规划的严肃性。严格落实城乡规划,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规划的刚性和连续性,在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传统风貌街区等方面划出底线,坚决杜绝不按法定程序随意干预和变更规划的行为。

  孙政才指出,特色风貌既表现为城市的外在形象,又体现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既要外化于形、又要内敛其质。重庆因水而建、因水而兴,两江环抱、地势起伏,形成了鲜明的城市特色和街巷肌理,造就了看似无序实则有序、看似凌乱实有韵律的风貌,生动展示着重庆美丽山水城市的独特魅力。重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大量的文物、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古镇、古村落等留存其间,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重庆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要切实加强对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利用、弘扬,加强文化整理和研究,把历史文脉有机融入城乡风貌中,让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和谐共生,让历史文脉绵延相传。

  孙政才强调,传统风貌街区是我们城市的一张“名片”,加强保护、修缮与利用,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要既重“”更重“”,既重视“”也重视“”,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为先,决不能借改造之名搞大拆大建,造成不可逆损伤和历史信息灭失。同时,要赋予传统风貌街区新的功能,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传统风貌街区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区县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工作合力。

  孙政才指出,建筑是城市的文化符号,反映了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的集体价值取向和整体精神风貌。标志性建筑集中体现一个城市的价值追求,决不能“比高炫富”、贪大求洋,关键是要实现功能和形态的统一。要注重把握好“四个协调”,即注重与城市的功能划分和建设布局相协调,注重与城市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相协调,注重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相协调,注重与片区整体风貌相协调,统筹考虑、科学论证、审慎推进,力求出精品、避免留遗憾。

  孙政才指出,交通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要加快构建内畅外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要着眼“内畅”,切实解决市内交通拥堵问题。进一步优化交通线路规划布局,既要考虑“线随人走”,加快打通卡点、堵点,解决城市建成区拥堵问题;也要考虑“人跟线走”,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流密集人流,引导城市健康发展。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方便群众高效便捷出行。要着眼“外联”,加快建设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统筹谋划好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对外大通道建设,更好地发挥重庆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辐射、承接、转移和集聚作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超前谋划,细化完善铁路网规划,加快推进规划实施。

  市委副书记、市长、市规委会常务副主任黄奇帆,市委副书记张国清,市领导、市规委会副主任翁杰明、凌月明、张鸣、陈和平、谭家玲出席会议。(记者 李鹏 杨帆)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