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从2014年开始实施“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对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起到积极作用。现在,乡村教师“下得去”了,但如何“留得住”“干得好”——乡村教师“短板”要怎么补
近日,云阳县桑坪镇咸池村小,午餐时间,乡村教师陈小龙(左二)和孩子们聊天。特约摄影 马多
本报记者 匡丽娜
2016年1月6日早上8点过,离县城110多公里的云阳县桑坪镇咸池村,沉浸在雾气夹裹的寒风里尚未苏醒,但大山深处的咸池村小已响起阵阵清脆的诵读声。
“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25岁的左文军站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给台下的8个学生朗读课文。
左文军是2015年9月与龚洪海一起,通过公招考试到咸池村小教书的。加上2014年同样通过公招来的陈小龙,学校一下多了3名年轻老师。“太难得了。”校长邓技权说,咸池村小距离县城有3个多小时车程,从镇上到村小又不通公路,步行至少两个小时。因为条件艰苦,学校长期缺少教师编制。“2013年,好不容易盼来个大学生,结果只上了两天课,年轻人就递交了辞职信。”
云阳县教委相关负责人透露,2011年至2013年,全县公开招聘农村教师1000余人,放弃签约的达到20%,签约后未到学校的占15%,每年到岗后辞职的占到10%,“村校更是无人愿去。”
留不住乡村教师的并非只有云阳。“农村教育一直是教育的‘短板’。”市教委人事处相关负责人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市边远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条件艰苦,一些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乡村教师纷纷调离或干脆改行,而刚毕业的大学生更是不愿意去,“教师流动呈现单边趋势,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教师学历偏低等问题。”
可左文军等人为何偏偏愿意到偏远的乡村小学来呢?
改变 乡村教师多了一层保障
“现在到村小教书多了一层保障。”左文军说。
左文军口中的保障,其实指的就是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
2014年1月1日,重庆市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精神,开始实施“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
“其目的就是增加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市教委人事处负责人介绍,考虑到我市属于“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在实施政策过程中,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上又给予了提档扩面。目前,我市将国家规定的补助范围从12个区县扩大到33个区县,各区县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因地制宜,既做“加法”又做“减法”,没搞平均主义。
比如,云阳县根据学校的艰苦程度、学校规模、海拔高度、距离远近等因素,制定了不同的补助标准,最低每月补助200元,最高每月补助1000元,同时还把偏远地区的高中学校教师也纳入了补助范围。
地处渝东南的黔江区则将补助对象分为4类,补助标准实行了逐年递增的办法,即在艰苦条件不同的村小工作满5年或10年的教师,工作时间每增加1年,每月的补助金额增加30元。
“全市补助标准最高达每月1580元,最低为每月200元。”市教委人事处负责人介绍,从2014年1月至2015年底,我市已发放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资金6.83亿元,涉及4767所乡村学校,10.13万名乡村教师得到补助。
该政策的实施对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起到积极作用。据了解,云阳县自2014年以来,全县共招聘乡村学校教师80名,目前只有1人放弃签约,到岗教师至今无一人辞职。黔江区在该政策实施前,每年乡村教师申请工作调动人数占全区总教师人数的7.8%左右,如今该指标已降到3%左右。
困惑 “下得去”了,如何“留得住”“干得好”
“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增强了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教师留任率提高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始料不及的情况。”荣昌区教委人事科科长万太平说。
“因为如今的‘乡村’是依照行政区域,而并不是按照地理条件来划分。”万太平解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学校所在行政区域属于镇、街道范围,条件依然较为偏远艰苦,但按政策这些学校不能纳入补助范围。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一些实施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的区县,均未将镇政府所在地学校纳入补助范围。
除了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范围划分问题外,不少乡村教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到了他们工作中的困惑。
“我们的眼界有限,学生的音乐课、英语课,只得靠自己摸索。”黔江区舟白街道五台村小教师杨大清就向记者感叹培训机会太少。
一位村小校长也告诉记者,现在一些农村中小学“工学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乡村教师平时外出参加培训机会相对较少。希望能加大送教下乡培训和校本培训力度。同时,培训重心下移,加强区县研训机构能力建设。
而一位从教近20年的村小教师则表示,乡村教师评优评先、职务晋升、提拔重用等机会较少。例如,乡村教师中符合评定中学高级教师条件的人,受岗位设置职数的限制,许多年龄偏大的教师感到退休之前轮到自己的可能性都非常小。
建议 政策给予倾斜,让乡村教师更有“前途”
“留住乡村教师首先要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留住了教师的心,农村教育才有希望。”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表示,应该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要让农村教师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让大学毕业生都抢着去。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淘汰机制,才能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要在政策上对农村教师给予一定的倾斜。”市社科院研究员邓平建议,要根据班额、生源情况核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和教学点按班师比配备教师。同时,要切实解决好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让他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办公、休息场所,使他们能够静心、全心投入教育教学。
“让乡村教师有较好生活保障,有‘前途’是解决乡村教育‘短板’的重要手段。”市教委主任周旭称,近年来,重庆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重大项目,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农村教育面貌大为改观。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市结构性、区域性缺教师,缺优秀教师,尤其缺音乐、体育、美术教师的现象依然存在。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大投入,重点向农村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倾斜。”周旭称,今年我市将在已建成教师周转房12794套的基础上再建设1000套,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将提高农村教师中高等级岗位结构比例,从2015年至2019年,我市将增加中高等级岗位6万余个,其中4万多个投放到农村学校。并将实施农村教师职务评审倾斜政策,即,从今年开始,村校、教学点及其他条件特别艰苦学校的教师,在评审职称时将突出实际工作业绩,不考职称外语、不作论文要求。同时,增加乡村教师培训、评优的机会,着手研究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我们既要坚持待遇留人,更要通过事业留人。我们要给乡村教师搭建更宽广的事业平台,让他们大显身手,成为优秀教师,乃至乡村教育家。这样一来,乡村教师才真正‘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周旭说。
19:21 22.02.2016 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