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最开心的是天天见到了妈妈” 20位留守儿童受邀到主城和父母团聚
“这一周最开心的是天天见到了妈妈,感受妈妈的爱……”在接受重庆晚报记者采访时,10岁的彭欣宇比较紧张,说话小声,旁边的母亲紧紧抱着女儿,泪水又一次的流了下来,彭欣宇扭头看着妈妈,也忍不住哭了。“很感谢九三学社渝中区委的叔叔阿姨,这一周我们过得很开心。”
昨日上午,在重庆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院,20位来自綦江和万盛经开区的留守儿童向邀请他们来主城和父母团聚的叔叔阿姨表达感谢,今天,他们将离开在主城务工的父母。重庆晚报记者了解到,这是九三学社渝中区委开展的“‘童’聚九三”关爱留守儿童性格教育公益活动,从2014年至今已举办4届。每年都会有20名留守儿童来到渝中区,与在主城务工的父母团聚一周。
“第一个和父母一起过的暑假”
10岁的彭欣宇来自万盛经开区石林小学,是位留守儿童。“看着孩子在台上画的漫画,唱《感恩的心》,觉得对不起孩子。”彭欣宇妈妈泪流满面,她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这一周是她这些年来陪孩子最长的时间。
为了一家人生活得更好,彭欣宇的妈妈在小欣宇1岁时便和丈夫出门务工,“最开始在江苏,从前年开始我和她爸爸陆续回到重庆主城工作。”即便是回到主城,平时在超市上班的欣宇妈妈和开车的欣宇爸爸也少有时间回万盛老家,“上一次见到她是过春节的时候。以前在江苏上班,有时候过年都无法回老家和孩子见面。”
彭欣宇说,一直以来她跟着外公外婆生活,想爸爸妈妈的时候,就通过电话聊上几分钟。在彭欣宇的印象里,暑假是最热的时候,也是最孤单的时候,“马上读五年级了,这是第一个和父母一起过的暑假。”
留守儿童刘洋也有同样感受,他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今年已经六年级了,仍然寄养在亲戚家。在亲戚家最难熬的时候是晚上,每当自己一个人到房间睡觉时,就不由得想起爸爸妈妈,想起和他们在一起生活时的那些快乐时光,想着想着泪水就从脸上滚下来,只好独自躲在被窝里掉眼泪。
“所以我不喜欢放暑假,因为没人和我玩。我每天都数着日子过,巴望着早一点去学校。”刘洋说。
及时发现救治心脏病留守儿童
在这一周时间里,20位孩子在志愿者带领下白天去了科技馆、海洋公园、蜡像馆,和城市里的小朋友一样进行了丰富的夏令营活动;晚上与父母在九三学社渝中区委为他们在酒店安排的房间里团聚。
这20位孩子里面,有一张重庆晚报记者采访过的熟悉面孔,她是来自綦江新场小学12岁的吴兆玉。12岁的小兆玉和同龄孩子比起来矮一截,显得很害羞,“现在跑步还累不累?”当重庆晚报记者走过去问小兆玉时,小姑娘微笑着摇摇头。
去年9月,九三学社渝中区委走进了小兆玉所在小学。体检中,吴兆玉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当时医生告诉重庆晚报记者,法络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也是该病系中最严重的病症之一,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90%的病人会夭折。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兆玉最怕累,由于母亲是残疾人,小兆玉除了忙农活,还要照顾家里另外的孩子,而父亲一直在主城务工。小兆玉走路老喊累,当时母亲杨炎容没当回事,“以为是小孩子耍累了,就喊她多休息。”
在九三学社渝中区委的帮助下,去年12月6日,小兆玉来到医科大学儿童医院进行了第一次正规检查。第二次复查后,医生建议尽快手术。九三学社渝中区委了解到吴兆玉家庭状况困难,主动联系了儿童医院安排手术。此外,重庆几和妇女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和共铸中国心基金会也加入到这场爱心接力中来,承担起了小兆玉的医疗费用。
“这次又来到重庆参加这个活动,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现在跳绳也可以跳二十几个了哦!下学期应该就能上我最喜欢的体育课了。”吴兆玉高兴地说。
邀请留守儿童来渝中坚持了4年
为了让更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爱,让更多人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性格教育,重庆晚报记者了解到,九三学社渝中区委于2014年创新开展了“‘童’聚九三”关爱留守儿童性格教育公益活动,至今已坚持4年,累计免费邀请了80位留守儿童来主城和父母团聚。
参加活动的李津晶的爸爸昨天一早特地去工地请假过来,他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他在女儿两岁的时候来重庆工地上干活。转眼女儿都已经11岁了。“这周,我的女儿跟城里的孩子一样,去了城里好多好玩的地方。每天晚上,她回到酒店都会滔滔不绝地和我聊白天的见闻,我感到非常幸福。”
志愿者陈陶感慨地说:“看着孩子们玩耍时天真的笑脸,与父母团聚时真情的流露,我非常的感动,能为这些孩子送上一点点关怀,我就已经感到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