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小佛湾有望年内正式启动修复
第1眼消息,2015年,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复工程顺利完成。随后,国家文物局启动了“十三五期间”重大项目——川渝石窟保护重点示范项目,而《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小佛湾摩崖造像保护修缮工程》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事实上,这项工程早在2016年5月就已被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保护修缮工作进展如何?第1眼新闻客户端对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进行了专访。
对于陈卉丽而言,历时八年,成功修复的千手观音,为她和团队在石质文物修复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谈起即将启动的卧佛和小佛湾造像修复工作,陈卉丽坦言责任很重,压力很大。这个项目是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牵头,联合大足石刻研究院、敦煌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等单位共同来完成的工作,目的就是为了把修复千手观音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整个川渝地区。陈卉丽介绍,川渝地区分布着众多精美的石窟造像,它们环境相同,材质相似,因此卧佛和小佛湾造像修复工程意义重大。
陈卉丽介绍,卧佛修复前期勘查研究工作已经结束,修复方案也正在制定当中,预计年内就将正式启动卧佛修复工作。而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卧佛存在50多种病害,以水害、风化、历史修补材料劣化和生物病害等为主,其中以水害和风化最为严重。
尽管在开凿之初,古人利用九龙浴太子等多种技法,巧妙地对岩体渗水的问题进行处理。但时至今日,这些方法,显然作用有限。为此,专家们花了两三年的时间,通过多种技术手段,终于摸清了卧佛岩体渗水的裂隙,水害问题最终得以控制。
水害问题解决了,风化等问题还摆在面前,专家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像这尊造像,菩萨的头冠如果不用工具撑起来的话,很有可能就直接断开了。
陈卉丽向第1眼记者介绍说,像这尊造像,菩萨的身体由于不断剥落,已经露出了四层历史修补的痕迹,包括粘土混合物、石灰、黄泥等等。能否尽快找到一种科学和安全的材料,对破损的造像进行修复,成为如今摆在陈卉丽团队面前最大的难题。为此,她们不断进行试验。这近两百块的石块,看起来都一样,其实它们都是用不同材料和不同浓度配比而来的试块。经过一年多的风吹雨淋,目前陈卉丽带领团队已经初步确定了几种适合进行佛像病害修复的材料。
这尊卧佛开凿于南宋年间,全长31米,是整个大佛湾造像的核心,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石雕半身卧佛像。就在距离它100多米的远一处叫做小佛湾的山坡上,陈卉丽的工作更加艰巨。
这里可以说是宝顶山造像历史的发源地,因为当时的工匠是在这里雕凿成功之后,再按照原样放大比例开始大佛湾的雕凿,因此这里的造像是大佛湾造像的蓝本。如今,国家文物局将这里与卧佛一起,共同列为川渝石窟保护重点示范项目。这里大大小小的造像有近千尊,表面有贴金和彩绘,陈卉丽介绍,这里的修复难度可以说是已经修复完成的千手观音和即将开始修复的卧佛两者难度的总和。此外,千佛千面,每一尊佛像表情、神态都不一样,因此修复工作的艺术性要求更高。
作为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价值不言而喻,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专家们的精心修复下,这些艺术瑰宝能早日重放光彩。
第1眼记者 连新民 陈善培 张嘉 杨曦 特约记者 陈柯南
原标题:第1眼专访:宝顶山卧佛、小佛湾有望年内正式启动修复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