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天安门受阅 我在电视前鼓掌

04.09.2015  09:37

抗日名将李家钰之子李克熙(左)与老伴陈秋华一起翻看老照片。重庆晨报记者 苑铁力 摄 

重庆晨报记者 肖庆华 报道

昨天上午,重庆渝北。李兴志陪着父亲李克熙,端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分列式开始后,由300多名抗战老兵、英烈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组成的两个乘车方队,行进在受阅方队最前方,李克熙突然激动地鼓起掌来,因为弟弟李克林出现在了乘车方队中。李克林是作为抗战英烈李家钰将军的家属,受邀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的。

两天前,退休在家的李克熙还收到了政府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以表彰他的父亲李家钰将军在抗战中作出的卓越贡献。70多年前,李家钰将军义无反顾地率领47军出川抗日时,便注定了这份荣誉。

川军浴血东阳关打出威风

李克熙回忆,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父亲李家钰立即电告南京政府请缨杀敌。李家钰出川时曾赋诗一首:男儿仗剑出四川,不灭倭寇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

当年9月,47军编入第22集团军,从西昌徒步北上,辗转跋涉40多天,到达山西前线。一场惨烈的战斗很快到来。

正月十八那一晚,日寇进攻东阳关。英勇川军来阻击,誓死保卫东阳关。火炮轰来机枪响,不胜川军手榴弹……”这首流传于长治市黎城县一带的民歌,讲述的是1938年2月发生在黎城郊外东阳关附近的一场血战。为了阻击日军进攻,2000多名川军英烈埋骨上党。

向刘伯承学习打游击战

通过东阳关等战斗,李家钰认为,不能依靠死守一城一地的打法来对付日军,必须全面学习八路军的游击战。

1938年1月,李家钰曾特邀刘伯承在军部住了一周,并请他给47军营级以上军官讲游击战术等问题。后来,李家钰的部队将这些游击战术运用到了实战中。

1939年冬,47军奉命调防太行山南段的晋城。在长官卫立煌的保荐下,李家钰升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

为国捐躯留下英名传世

据《李家钰将军传》记载:1944年5月21日中午,总司令部在行进到陕县南寺院旗杆岭时,突然遭到隐藏在麦田中的日军伏击。肩膀中弹后,李家钰抽出钢笔在日记本上写命令,但随后头部胸部又中数弹,钢笔滑落,鲜血浸透了军装。终年52岁。

李克熙回忆说,父亲阵亡后,给家人留下的血衣被带回,包括军装、帽子和鞋子,他亲眼见过,全是枪眼,连鞋底板都是枪眼。

1944年6月13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决议:追赠李家钰为陆军上将。7月10日,国民政府又下褒扬令:入祀忠烈祠。1945年,蒋介石为李家钰题词“勋烈常昭”。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