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回忆杀:你说你听过这些童谣 那证明你已经开始老了
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今天是 六一 儿童节,我们就来说说与童年有关的事儿。
长大的你,还能说出几首童谣?
儿童节前夕,小编在办公室走廊遇到一枚微胖的95后记者,随口说了一句 “胖娃胖嘟嘟,跟到姐姐上成都。” ,95后胖娃一脸懵地盯着小编:姐姐,你在说啥子哦……
作为70后、80后的集体回忆,童谣就是童年的一部分。2020年的这个儿童节,在座各位,就跟着喜欢怀旧的小编,一起重温那些让我们无法忘记的童谣吧。
△大家都喜欢的“胖娃”
胖娃胖嘟嘟,骑马上成都。
成都又好耍,胖娃骑白马。
白马跳得高,胖娃耍关刀。
关刀耍得圆,胖娃滚铁环。
铁环滚得远,胖娃跟倒撵。
撵又撵不上,白白跑一趟。
△滚铁环
民俗专家李正权告诉第1眼小编,让95后小胖娃一脸懵的这首童谣,解放前就广泛流传于川渝地区。在小编记忆中,小时候能去一趟“省城”,是一件很资格的事。
现在,成渝两地高铁已经实现了两小时内通达,孩子们还会不会这样说: 胖娃胖嘟嘟,坐着高铁去成都? 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成都和重庆开展了更广泛而密切的合作,其中就有旅游。今年去成都,咱们不耍关刀,不滚铁环,大把大把不要钱的景区,个挑个选,儿童节,成都,约吗?
△有趣的童年,蚂蚁也是玩伴。
黄丝黄丝蚂蚂 ①,
请你家公 ② 家婆来吃嘎嘎。
坐的坐的轿轿,
骑的骑的马马。
注:①黄丝蚂蚂:一种蚂蚁。②“家公”要读“[gā]公”哦。
川渝地区的孩子,喜欢在炎炎夏日的午后,躲在阴凉处,为住在院子里的蚂蚁们捉一只虫,一边念着这首童谣,一边看着勤劳的小蚂蚁把“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搬回巢穴。
△ 东水门
城门城门几丈高 ① ,
三十六丈高,
骑白马,坐轿轿,
走进城门挨一刀 ② 。
注:①“城门城门鸡蛋糕”是口误哦。②两个小孩举起拉着的手,做成门框的样子,别的小孩边唱边往里钻。唱到最末一句时,做城门的孩子迅速将“门框”放下,谁围在框内(挨一刀),谁受罚做“城门”。
△渝城图:约绘于1850-1900年,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重庆城九开八闭十七门,这首童谣里面提到的“三十六丈高”的城门到底是九开之中的哪一个,现在已无可考。但喜欢重庆城历史的朋友,小编在这儿给你推荐一部纪录片《城门几丈高》。
那个时候的童谣,大部分和游戏有关。一边玩,一边口中念念有词。童谣念完,游戏也就进入关键节点。下面这几个,你还记得玩法吗?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要吃人,黑了要关门。
门对门,虎对虎,
一下抽到中指拇 ① 。
注:①一手五指合拢,另一手握住只留指头,另一人根据指头来猜中指,猜对猜错都有相应的奖惩。
黄葛树,黄桷桠,
黄葛树上是我家。
我家有个好姐姐,
她的名字叫马兰花。
马兰花开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①。
注:①很多童谣因地域不同有不同版本,比如这首马兰花,还有个四川版本:小汽车,滴滴滴,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小编小时候就是玩的这个版本。
大字不出头,两边挂灯笼。
三天不吃饭,围到锅边转。
买三根葱葱,用了三角三。
买个大冬瓜,用了九角九。
买两根油条,用了六角六。
△灵魂画手是位网友
有些童谣充满时代特色,里面提到的物件,可能2000年之后出生的孩子是闻所未闻。它们既是那个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人们面对生活的一种乐观精神,也是一份生活的历史书。比如:
红箩卜,咪咪甜,
看到看到要过年。
娃儿要吃肉,
爸爸说,没得钱。
妈妈说,有钱,
灶门前的火钳 ① 。
注:①过去人家使用柴火或蜂窝煤煮饭取暖,火钳可是重要的添火工具。
月亮走,我也走,
我给月亮提笆篓 ① 。
笆篓大,卖黄蜡,
黄蜡苦,卖豆腐,
豆腐薄[bo],卖牛角[guo],
牛角尖,尖上天,
天又高,好买刀,
刀又快,好切菜,
菜又青,好点灯,
灯又亮,好算账,
一算算到大天亮,
出门碰到沙和尚!
注:①用竹篾编成的器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盛行,钓鱼后用来装鱼、虾、泥鳅、黄鳝等水产品。
还有些童谣,相当无厘头,毫无逻辑可言,上下文结合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但似乎并不妨碍它们朗朗上口,流传至久。如果要为这种现象找一个原因,大概只能说,那个年代长大的孩子,都是行走的段子手。
大欺小,赖格宝,
小欺大,抹桌帕。
你我他,胖子妈!
全国人民都爱他。
我们两个好,
上街去买表。
表一看,十点半,
急忙跑到火车站。
火车站的人又多,
把我挤成耙耳朵。
方脑壳,哈戳戳,
汽车来了跑不脱。
又哭又笑,黄狗彪尿,
鸡公打锣,鸭子吹号。
……
随着70后、80后渐渐长大,陪伴我们的童谣也渐渐消逝在时光中,也许偶尔翻翻相册,或是与老物件的不期而遇,才能勾起一丝回忆;又或是有心的你看到了第1眼这篇复古怀旧的推文,仿佛回到过去……原来,我们曾经那样度过童年;原来,快乐曾经不受限制,几句话,几个游戏,就是一个幸福的夏天。
故事的结尾,民俗专家李正权告诉第1眼小编: 童谣,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有人记录下它们,一是延缓它们消失的进程,一是供后人研究。
任何值得我们怀旧的东西,都正在经历一场告别。童年如此,童谣也如此。时间不可逆,选择合适的方式,不论是文字记录,还是口口相传,只要有人记得,它们就不会走远。
原标题:六一回忆杀:没听过这些童谣 别说自己是重庆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